雄律师解读丨“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一场家长死要面子的闹剧!

雄律师解读丨“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一场家长死要面子的闹剧!

《雄律师精彩案例解读500篇》

【案情简介】8月11日,河南省纪委、监察委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网络反映“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问题的调查结果通报》,轰动一时的该省四名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一案也落下帷幕,根据通报,涉事四名考生或家长先后查看了本人高考各科答题卡原件,其中,一名考生及家长承认答题卡是考生本人笔迹,确认答题卡没有被调包,自愿放弃笔迹鉴定;其他三名考生或家长要求进行笔迹鉴定,结果显示各科答题卡均为本人书写,不存在他人模仿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真相于是大白。

雄律师解读丨“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一场家长死要面子的闹剧!

【雄律师解读】雄律师认为,回顾“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事件,事件能够轰动一时,虽然到最后成了乌龙闹剧,还是其发生还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作为基础,再加上各方心理因素撮合而成的,值得反思。

首先,高考的公信力原本是容不得一丝怀疑的,但是因为社会上曾经发生过考生被顶替上大学的事件,使公众认为整个过程也不是无懈可击。考生冒名上大学案件中最著名的是罗彩霞事件,罗彩霞籍贯是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人,2004年参加高考后,她本人没有收到任何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于是复读一年并考取天津师范大学并于2009毕业,但突然发现其身份证信息被他人盗用导致许多事项无法办理,于是追根溯源,挖掘出当年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真相,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揭露冒名第一上大学黑幕的第一案,同时她本人不畏权势、追求真相的记者潜质也被发现,先后被成都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聘用成为记者。罗彩霞之后,根据媒体报道,又发生了山东菏泽的王红、陕西渭南的王娟、河南周口的王娜娜、河北邯郸的王宏伟等人的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虽然名字是化名,但是事件是真实的,都在社会上造成了对于高考录取工作严肃性和公信力持怀疑态度的负面影响,使许多人认为高考过程中也像社会上其他一些现象一样,存在潜规则,因此,这四名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答题卡被调包也有发生的可能性。

雄律师解读丨“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一场家长死要面子的闹剧!

其次,四名家长不愿意承认现实,太相信孩子善意的谎言,为了面子之争冲锋陷阵,一意孤行,结果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搞到底。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成了龙门,考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从未改变,从一开始的争取上任何一所大学,到后来争取上211、985,无论教育如何改革,所有的学习围着高考指挥棒自始至终是所有学生和老师的宗旨,高考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高考分数成了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的课题,孩子高考成绩更成了家长们相互攀比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显然四个孩子高考没有取得好成绩,或者说是没有发挥好,家长和孩子无奈之情完全可以理解,同学、亲朋好友、同事之间“孩子考的怎么样”的问题羞于回答,没面子是肯定的事情,家长也会有意无意把这些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当然最难过的是孩子,他们本来就失望,就自责,当他们得到家长“会不会是弄错了的心里暗示后,就像抓住了一根稻草,于是,家长冲在前面,孩子跟在后面,父子兵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了下去,一场战役就此开打,相互配合,一直演到骑虎难下,连自己都当了真,最终导致了这起子虚乌有的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乌龙事件的发生。

雄律师解读丨“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一场家长死要面子的闹剧!

最后,雄律师认为,事件中的这些孩子刚刚成年,一直埋头在学校里,社会认知度不够,心智尚不成熟,情有可原,可以获得公众的原谅,希望他们从这个事件吸取教训和经验,成为他们的成人礼第一课,但是作为家长,还是应当受到一些谴责,特别是其中还有两名检察官,本应该更加理性,应该有更强的证据意识,但是同样不分青红皂白举报河南省教育厅信息不公开,甚至在没有任何确认证据的情况下向河南省纪检委和监察委实名举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主任等人,后来经过查实全部不属实,这些行为想必也给这些无辜人员造成了不小的惊吓,一段时间睡不好觉也是肯定的事情,正常的生活不会不影响,因此从制度角度而言,是不是要追究这些举报人的法律责任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商榷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家长客观上给高考,特别是河南高考部门的公信力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毫无疑问还是应当受到社会大众的谴责的,也确实找不到原谅他们的理由。

最后说一句,作文中“不负少年”这几个字,一看就是同一个人写的,鉴定完毕!

(雄律师简介:郭力律师,浙江雄略律师事务所首席负责人、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