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 铸就传奇 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

独具匠心 铸就传奇——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

独具匠心 铸就传奇 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

李人帡在工作中

独具匠心 铸就传奇 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

李人帡(左)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王兆雷采访

独具匠心 铸就传奇 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

奥运陶钟

独具匠心 铸就传奇 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

高鼓花樽

独具匠心 铸就传奇 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

壮魂花缸

独具匠心 铸就传奇 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

壮乡石榴瓶

■晨报记者韦振豪 《中国报道》记者王兆雷

享誉中外的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取用钦江两岸的泥土经过手工拉坯雕刻烧制而成,这项古老的制瓷技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2008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人帡是这一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广西目前惟一身兼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双重称号的技艺拔尖人才。从一名普通的作坊工人成长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成长经历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日前,李人帡接受本报和《中国报道》记者专访,讲述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崭露头角

李人帡是土生土长的钦州人,自小就与坭兴陶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时他经常偷偷跑到学校对面的坭兴陶厂,观看老师傅制作坭兴陶,在琳琅满目的精品中流连忘返。李人帡从小爱好广泛,特别是喜爱画画,玩泥巴和手工制作玩具、鸟笼之类活动。中学时代得到院校毕业的美术老师指导,提高了绘画水平。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画了大量大幅宣传画,主持复制100多件泥塑参加展览,得到领导和群众好评。

1973年回城进入坭兴工艺厂,从当雕刻工开始,由于刻苦勤奋加上天资聪颖,三年的学徒时间,李人帡半年多就出师并当上班长,后升为车间主任,期间通过实践,熟练掌握生产各工艺流程的技艺。

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派专家实地考察钦州坭兴陶,李人帡作为厂方代表参与接待工作,负责现场协助交流指导工艺学习。李人帡精湛的烧制手艺和勤恳的工作态度,让专家印象深刻,当即决定收他为徒,从而打开了他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工艺美术大师的大门。

1981年,李人帡作为特招生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学习。他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本科班进修学习专业课程并利用假期学习其它专业知识,认真地跟随陶艺大师学习专业知识,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充实自己。

喜获殊荣

毕业时,学院邀请他留校从事坭兴陶研究,但经过考虑,李人帡还是回到了钦州原单位,从此从事创作设计研究及生产管理,带徒传艺等多方面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热爱本职工作,从不间断。李人帡1997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他从1973年进入工艺美术行业以来,经过了二十三年的不懈努力,成为广西第二位获得国家授予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最高的荣誉称号,当时李人帡是大师中最年轻的,并在中南海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接见,进一步坚定李人帡坚持在坭兴陶干的决心。

1998年,坭兴工艺厂改制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主管部门宣布工人可以离厂自谋出路,大家纷纷离厂。当时,广东、湖南等股份改制早,很多股份陶瓷厂都办得红火,广东有厂家出年薪十二万给李人帡,但他没有动心,深知自己责任和使命,坚守岗位,断断续续每月领一百多元生活费,坚持了两年多。2000年以后,在主管单位的支持下,李人帡与罗礼烈工程师合作,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永恒陶艺公司,经过几年十分艰辛的运作,在政府和多方面人士的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2010年,坭兴陶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钦州市城市名片,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李人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出席表彰大会,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这是李人帡人生最大的光荣,进一步激发他为坭兴陶奋斗终身的决心。

勇于创新

李人帡主张坭兴陶作为具有实用性的工艺美术品类为主的陶艺产品,创作设计要“功能、艺术、工艺与市场有机结合”,四者缺一不可的理念,一直坚持着。

多年来,坭兴陶使用古龙窑、隧道窑等窑炉进行传统工艺烧制,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烧成率低,且窑变率只有1%至3%,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的大批量生产需求。

为了突破“窑变烧制”的技术难关,2000年,李人帡与他的科研技术团队,不断往返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等中国陶瓷重镇考察学习,并引进烧制效益较高的电窑。小巧轻便的电窑烧成率更高,但因其窑体体积较小,所以还是不太适合坭兴陶的生产。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李人帡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摸索攻关,有针对性地对电窑进行技术改造,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终于使其能够适合坭兴陶生产,并从此成功将坭兴陶的窑变烧成制品率提高到90%以上,窑变率更是达到70%至80%。随着李“窑变”技术瓶颈的突破,原来“一陶难求”的窑变陶飞入寻常百姓家,钦州的坭兴陶公司由最初的两三家迅速发展到100多家,其产值也由几百万元发展到几亿元,坭兴陶也逐渐成为了钦州市政府的重点发展项目。

此外,李人帡还曾设计了一批坭兴陶电热汤锅,与广东厂家合作设计电热锅、电热煲等,投入生产,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还有不少的有实用价值的茶具、花瓶、花盆类产品,迎合了市场的需要,促进了坭兴陶生产的发展。

李人帡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应用到坭兴陶的创新设计上。近年,他多件表现壮族文化的坭兴陶精品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

独具匠心

《高鼓花樽》是2002年坭兴陶转型以后李人帡自己较为得意的作品,这作品具有地域特色,表现壮族文化的特点,造型是综合了铜鼓和长鼓的神韵,采用具有现代感的简洁、流畅、挺拔、对称等手法,处理轮廓线和形体变化,器表刻饰壮先民竞舟、舞蹈、壮锦图案,翔鹭鸟与山羊追逐飞奔,构成一个具有活力、和谐的壮乡场境,此作品200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和全国非遗文化金奖的产品称号,国内有二十多家政府博物馆收藏,非洲赞比亚等五国总统官邸收藏。《神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来样改造的产品,从造型、工艺上有很大的突破,获客商的称赞,订货几十万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李人帡还有“壮乡石榴瓶”“四神挂碟”“紫陶牛角”“海石花缸”“天地正气瓶”“巡天壁掛”“壮魂花缸”等等一批颇具壮汉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都有收藏。为提高坭兴陶的知名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此中国科协曾授予他“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

建言献策

钦州市政府近年来投资10多亿打造千年古陶城,李人帡很受鼓舞,他认为这是为坭兴陶发展壮大作长远打算,李人帡指出,2000年,坭兴陶业恢复以来,历届党委和政府都十分看好坭兴陶,大力支持关心坭兴陶业的发展。坭兴陶虽然有1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传统技艺,但毕竟是小手工业,管理十分落后,缺泛经验,传统小作坊进入现代化大产发展,经验管理十分不足,政府必须加强行政管理的投入,单是资金支持不够,当行业发展走上正常轨道之后,慢慢过渡到由协会主持管理,实现有序的常态化发展才能跟上国内先进陶瓷产区的发展步伐。

李人帡认为,在传承传统技艺精华的基础上,学习吸收现代的适合坭兴陶发展创新,提升其品质创作,理念和生产方式,引进优秀适用人才和培养一批本土适应现代发展多方面需要的人才,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提倡“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发展。新产品的开发是重要的,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都要跟上才能符合现代产业的需要。随着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的需要,李人帡的创新产品不局限于实用性的工艺品,而且进入现代陶艺,纯艺术品的设计生产,增加品类,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位提升客户需求。在自身的特色上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满足客户的需求。

培养人才

在几十年当中,李人帡总感到自己从事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从中能探索出不少的知识,技艺和学文,能充实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很多方面修养,并从中享受到了工作乐趣。由于工作有成果,对社会、对工厂、家庭都有好处,从而心安理得,同时得到领导支持,群众、朋友赞扬和好评,从中增添了活力。现在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李人帡每天都在为陶业奔忙。近年他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和指导坭兴陶行业的发展上。

李人帡结合自己陶艺创作实践经验,深入发掘坭兴陶的文化内涵,先后发表了20多万字的研究论文,其中《坭兴陶简史》一文更是填补了中国坭兴陶理论研究的空白。

从2007年起,李人帡一直担任钦州市科技特派员,负责指导全市多家重点坭兴陶企业,引导整个坭兴陶行业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早年,随着坭兴陶行业的快速发展,钦州市多所大中专院校开办了陶艺专业,但是,却出现了一些关于课堂理论和生产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为此,李人帡在钦州学院及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等学校担任陶艺专业的客座教授,以自身经验指导学生学习,为坭兴陶行业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在培养接班人方面,李人帡认为,师徒关系要与时俱进,师徒之间要互动,学徒可同时学习多家技艺,要把传统的优秀技艺和对专业的兢兢业业精神传给学徒,学徒亦有责任把掌握现代的理论创作理念、信息知识等传给师傅,实现师徒互动的方式,共同把事业提升。他表示,在行业中不应有门派之争,技艺是多元化的,只有共同合作,适应时代发展,取长补短,才有进步。在坭兴陶产业中,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传承队伍,要加强交流提升的活动,培养更多的年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