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上周带濑濑姐去幼儿园面试,恍然间很像是当年儿子的人生重现。相同的是同为蒙氏幼儿园,不同的是两个孩子的表现。

他俩性格太过不同,每次哥哥有类似场景,我们都要提前挺久给他反复做心理建设,并在事情进展当天随时准备应承突发状况。而妹妹这里则完全不必,似乎很少有她应付不来的事情。

面试那天,她神奇地自己调了下生物钟,早上起得略晚,醒来小脸红润,双眼晶莹剔透,一看就是睡得通体舒畅,心情愉悦。

路上我跟韩先生说,这张捂了两年多的试卷,第一次要示人,我多多少少有点紧张又很期待。

哥哥从小到大是事无巨细地操心,无形中对他管得有些太多了,而妹妹时,我们边反思边给予她广阔的空间和天地,所以我很想知道,这样被允许从小尽力“做自己”的孩子,面对人生中第一次考试,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韩先生完全不理会我,他很坚定地说,濑濑姐绝对宇宙无敌,咱们当好跟班就是了。

话音未落,车已停在园门口,濑濑同学朝着窗外大喊:到喽,宝宝园。

虽然跟她说过好几次幼儿园,但她坚持要喊宝宝园,并每次都认真盯着里面进出的孩子,凝神,充满期待的那种。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面试场景很简单,在面试老师的办公室,有这样一组小到只坐得下一个孩子的桌椅。

桌子上是濑濑出门前随手抄起的小狐狸,我原以为她会需要这样一个陪伴,但真的低估了“开挂姐”的实力,考试开始时,她把狐狸塞给爸爸,留下一张干净的桌子,专注而沉静。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虽然儿子在蒙氏园一直读到学前班的年龄,我们对蒙氏的理念和教具也都很熟悉了,但数年后再见,还是有莫名的亲切。

讲真,以前我们极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蒙氏老师一对一考察(或者说指导更贴切)孩子,所以这次考试,让我从家长的角度,受益匪浅,最主要的启发不是教具,而是引导孩子的方式。

同样一件事,原来可以有这样好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孩子,读书中的理论是一回事,实践中见到又是另一回事。

感觉在家陪孩子玩,也可以更有针对性。而蒙氏很多教具取自生活,又真的特别适合家庭陪伴时就地取材。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说是考试,对孩子其实就是玩,但绝对不是傻玩,好的理念都浸润于看似无形中。

考试的第一项是拼图。

我一看大约十块的大块动物拼图,应该没什么问题。濑濑在家经常玩拼图,这是她一岁左右的第一个拼图——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现在玩的,难度要复杂些,比图中,也比考试的都要略难,拼块上也不带抓手了,所以我想这种技能考试得心应手。

但没想到,濑濑很快拼完后,这项却并没结束。

老师拿出十几张打印的A4篇幅彩色图片,每张上面都是一种生活中真实的动物,有的在拼图里能找到对应,有的找不到。

老师举着一张豹子,请濑濑去拼图里找找是不是有,濑濑很快就挑出了对应的那块。又接连换了四五种动物,她找得不算很快,但很稳,每块拼图她都仔细看看,想好才拿起来。最后换了一条蛇,这次拼图里没有,濑濑犹豫了一下,空手抬头看老师,老师冲她笑,告诉她对的,确实没有。

说实话这种找对应,对孩子略微有一点绕。真实的动物照片,与拼图上被卡通化的动物形象,还是有蛮大差别,甚至有些用色都不同。孩子要两边都认识,还要能一一对应上,中间我真有点为她捏把汗。结果当然不重要,但我有点担心她这么好强的孩子,如果做不出来会哭鼻子(好吧,又被戏精妈附体了)。

其实孩子根本没事,她的注意力都在游戏上,得到老师的鼓励,她原本仅有的那点点羞涩,也完全放下了。开始身体还微微倾斜向身边的我,但当看到第二项教具时,她就忘了爸爸妈妈在身边这件事。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好久不出镜的百达仁斯基友情提示:

随着我家哥哥年龄的增长,我们愈发反思他从小到大,我们创造的环境太过童话,多多少少让孩子有点“不接地气”。

书中的知识他了解不少,绘本故事他读得也比大多数孩子多,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常见而又信手拈来的东西,他却很可能不认识,或者不关心。

这样的益处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确实很棒,每天都有天马星空的点子,写写画画也仿佛笔下自然流淌,无拘无束又那么灵动。

但不妙的地方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相较于同龄人其实是比较滞后的。

因此类似妹妹考试中这种将真实与虚拟形象相对应的训练,我觉得对孩子特别有帮助。

太过童话与太过现实我觉得都会看到明显弊端,但二者兼顾并非不可能,生活中加以引导,还是能够做到,或者至少一定程度上弥补的。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第二项考试,是投硬币。

两个小铁盒,一个是密闭的扁平小方盒,里面放着大约10枚硬币。另一个是竖高的柱状体,顶部有一个跟存钱罐一样的细长口。

从这项考试起,老师的讲解变得细致起来。我猜大约是拼图孩子容易上手,而后面的几项,家庭游戏中并非经常接触的缘故。

老师告诉濑濑,先仔细看不着急拿。接着她拿起小盒子,打开盖子,将里面的硬币展示给濑濑看。

经常玩抓娃娃机的濑濑是个投币控,见状早就按耐不住抓硬币的热情,但老师冲她摆摆手,依然将示范动作讲解完。

老师告诉她,每次只能拿一枚,投入高盒子里,然后回来再拿。

濑濑投币的小手又稳又准,继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打开高盒子,想要取出硬币,再玩一次。

其中经历了手伸进去够不到全部,又摇晃着底朝天扣出来的思考过程,以及不想将硬币挪回小盒子的纠结。

原本收回小盒子盖好盖子,这个测试就结束了,但濑濑坚持要再玩一次,老师就耐心地看着她,按照步骤一点一点来。

打开小盒子,将硬币一枚一枚投入大盒子。打开大盒子,取出硬币放回小盒子,盖好盖子,完毕。

这看似简单的一系列动作,却让孩子的秩序感和规则性慢慢建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个步骤都不能少,孩子做得特别认真。

当然第二个回合之后,濑濑还在要求“再来”。但她竟没有如常般执拗,而是顺着老师的要求把教具连同下面的小托盘,一起放回了它所在的架子上。

百达仁斯基友情提示:

有时我们觉得让孩子玩硬币会比较脏,所以不喜欢给孩子玩。但其实家里给孩子备个存钱罐,再备一些洗净的硬币,对小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类似的活动,生活取材到处都是。带着孩子一起剥豆子呀,或者我们还玩过红豆黑豆混合成一小碗往外挑,一边练手,一边认识颜色,只要确保孩子过了口欲期不乱吃东西,并且玩小物件时家长陪伴在侧不会误入耳鼻口就好。

小一些的孩子,一元大硬币比各种豆子更合适。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第三项考试,是夹夹子。道具是家里常见的衣服夹子和动物卡片。

儿子小时候我倒是经常见他们练习在纸盘子上夹一堆夹子类似的练习,但动物卡片还是头回见。

这是濑濑姐没有接触过的项目,她开始有点不想做,但很快就被老师吸引。

老师从一个小袋子里,先拿出一张老虎的卡片,让濑濑看,这只老虎有什么不同,哦,原来是没有腿只有身体。

然后老师把卡片立在桌面上,可是手一松开,卡片就倒了。老师告诉她,没有腿,老虎自己站不住,我们需要帮他。

接着老师举起一个夹子,在孩子眼前清晰地演示,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捏住夹子,反复让夹子开合,并提示她,手捏着夹子尾部,才会有这样的效果。捏中部或者前面,夹子再费力也打不开。

最后,两个夹子一前一后夹住动物只有腿跟却没有长腿的位置,立刻就像多了4条腿一样,牢牢站在桌面上。

濑濑姐眼睛一下子瞪得滚圆,她忙去袋子里摸卡片和夹子。

有个别细节,在老师的一次示范后,她并不能全get到,所以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她本能地向老师求助,而老师只是轻轻指自己手中的夹子,再次提示拿住尾部,以及手指的分布位置,而不做过多言语提示。

很快,濑濑姐让长颈鹿,大象和豹子都站好了,小脸上是骄傲的神情。

同样拆下来,还原至原样放回架子,不过三轮游戏,孩子已经开始知道遵守。

百达仁斯基友情提示:

老师对我说,这项濑濑做得格外好,可见平时手部精细动作和小肌肉锻炼都不缺。

我觉得这跟平时她经常抢一些哥哥的玩具,比如乐高,比如拼插类益智玩具玩,还是有些关系。二宝有些天生的资源优势,真的是大宝比不了的。

老师跟我说,夹子几乎家家都有,但很多人不会给孩子玩。其实捏夹子这种力度,对锻炼手部小肌肉力量特别好,长远看,是为未来握笔写字作准备的。

这部分肌肉得到锻炼,过渡到握笔会顺利很多。所以爸爸妈妈们平日在家让孩子帮忙晾衣服夹夹子(比如一堆袜子),真是又好玩又有益的锻炼,要是能多些有设计的游戏就更好了。

第四项考试,是听音辨物。

我一看这个项目,就知道濑濑表现不会差。家里之前的动物和乐器有声书,她几乎能做到完全不用看,你按哪个,她立刻给你说出对应名字的程度。这对孩子来说真的一点也不难,玩几次就会了,但如果没接触过,则可能开始有点费劲。

老师给了四张卡片,每张上面都是4X4共12张图片,其中有乐器,有自然景观,有交通工具,有动物,等等。

老师用CD机播放音效,请孩子在听到声音后,在图中找出对应的那个。

老师说,这项测试,对两岁多的孩子有些难了,所以我们只做三个就行。

第一个是动物,48张图,濑濑找起来还是有点费劲,但最终她很沉稳地指在那个动物身上等着老师认可时,我和韩先生虽并不意外,却还是被深深感动了。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永远对他们满怀期待,他们是那么用力生长的小小生物,他们并不为取悦我们的人生而来,却总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

第二个是礼花的声音,我告诉老师她从没有见过礼花,所以应该没办法辨识出来,于是我们又重新换了大海的声音。

第三个是小提琴,虽然家里哥哥每次拉得都像据木头,但乐器的有声书里,还有每天我写字时永远会有的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声,我知道她不会错。

到这里,这项测试就可以结束了,但濑濑完全意犹未尽地看着老师,仿佛一切刚开始,而老师征求我们意见说,她的听辨力让老师很惊讶,可不可以再多做两个?

一拍即合,又是两个不同的声音,记不清具体了,好像有一个是车的声音,还有一个是动物,没什么难度。

老师又说,她觉得自己仿佛停不下来了,还想看濑濑继续,可不可以再来两个?我说只要孩子乐意,再来五个也无所谓。

最终她完成了大约1/3的图案,兴致依然不错,我们和老师都觉得可以适可而止了。

百达仁斯基友情提示:

有的爸爸妈妈会觉得,给小宝宝背个唐诗认个字,能数很多数讲有典故的故事,才算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养孩子做了太多“没意义”的事。无字书,画面简单的听声音书,单纯看形状、色彩,一本也没俩字的书,都是我们和孩子的心头好。

我当然会教孩子知识与技能,但是对越小的孩子,学习越应该是愉悦的。我们尽量让她广博地接触,但除了待人接物基本的礼貌,没有什么是强制的必须,也没有什么享有绝对的优先级。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第五项,也是最后一项考试,是考察孩子的运动和平衡能力。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老师在地上摆出一条独木桥,然后一步一步示范两只脚如何交替挪动,双手怎样保持平衡。

这是蒙氏很常见的户外玩具,哥哥以前放学特别喜欢玩。濑濑同学其实出门经常跟着哥哥后面走马路沿儿,平衡应该还好,但不知为什么见到这个却胆怯了。

看她张开的小手,就知道她有点紧张。

最终是我和爸爸一边一个,拉着她的手过去的,老师并不勉强,只是鼓励她全程走完,虽然其实很短。

看上去都是很小很简单的测试,然而时间飞快,五个小项目,转眼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濑濑不但不烦,反而不想走地指着教具架子对老师说“还玩硬币,濑濑还玩”。

我想,平时我们都会深有体会,当你毫无规划地想要敷衍孩子时,陪伴的时间度日如年,孩子也兴味索然。

而若是你投入其中,有规划地跟孩子做一些事情时,完全是转瞬即逝的感觉。时间过得快慢,是衡量陪伴质量一个特别好的参照标准。无论你和孩子谁觉得难熬,可能都不算是好的陪伴。

测试过后,老师对濑濑评价颇好,虽然我们之前带她参观过,但老师说还是很乐意带她再去班里看看。

韩先生最初坚定地认为,在女儿18岁前,没有任何时机,适合送她女儿去到一个整日见不到的地方,但在看到下面一幕时,他终于松了口——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濑濑无限向往地躲在教具架后面,充满好奇地看里面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们。

她偶尔回头看我们一眼,但更多时候,她只留给我们这个小小的背影。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两条送她入园的理由清晰又简单:

第一是,她的能力和心智,已经做好了准备,同时小妞妞有了社交需求。

她既喜欢追着大孩子屁股后面跑,也对同龄孩子的一切无比好奇。外出遇到别的小朋友,她能很专心地看人家玩很久,当然有时也会野蛮地上前,明明要示好,却力大如牛地把人家挤到一边去。她想要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则与未知,但有些东西,我们给不了。

第二是,客观家庭环境。

相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我们对孩子的陪伴应该算是很多也很注意质量的,但那依然只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当我们忙起来时,二胖就围着家里阿姨转,也因此学了不少道地的四川普通话,别提多好玩了。

阿姨和很多老人看孩子一样,让你吃好喝好别磕碰就行,除此之外,你要吃糖看电视玩手机,都随你。

这样的生活,对孩子还是有点割裂。她既向往我们的有趣陪伴,又忌惮于我们的健康方面约束,同时她完全清楚阿姨那里没有底线,怎么作都有理。

如此看来,换一个有规制,又有趣的环境,对她好,对我们,也更有利于晚上回家后的陪伴质量。

给二胖选幼儿园,我和韩先生几乎走遍了周边的幼儿园,虽然几年前写过哥哥选幼儿园的一些理念和经验,但此番又有不少新收获。

本以为这篇能一次写完,没想到一个面试竟已然写了这么长。

改天专门写择幼儿园,我认为理念上,跟小学择校也是相通的。

整个过程最让我韩先生欣慰的,并不是濑濑的表现,而是老师最后对我们说:从你们和孩子的互动,以及她这样自信又专注的表现,我很确定你们是自己亲手带孩子。这一定会辛苦,但会是你们和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庆幸也欢迎这样的孩子和家长。

。。。

最后请容我小小的伤感一下,那个每天在家陪伴着我,连我爬梯子整理书柜都要有样学样搬一摞书踩着的小妞妞,越来越多地把小脸转向窗外的世界,而留给我们一个又一个这样倔强却独立的小背影。

二胖同学面试记——看「规制」的力量!

我知道初秋时分,我将会万般不舍,但我更知道,这是你的人生,我们永远只是满心爱意的旁观者。

虽然你爸爸说,从你入园第一天起,他就每天从早搬个小凳子坐在园墙外等天黑,等你一放学就把你抢回家,但我相信,他会和我一样,藏好眼中的晶莹,每天为你送上最温暖的微笑,然后在你走进你的世界之后,坚定地转身离去。

让我们彼此,都学会做更好的自己。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