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告诉孩子,不要用眼睛看规则,而是用心!

早上7点多,就收到邻居老太太短信:跟你提到好几次那个开车40多分钟的苗圃,要不要一起去?

韩先生说他可以搞定两只小猴子,我于是十分钟洗漱完毕跳上邻居的小车,伴着不那么灼人的朝阳,我们就出发了。

到苗圃外面时,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停车广场上,只有离苗圃门口很近的那排停了几辆车,其他地方空空荡荡,只有地上整整齐齐画着的一个个停车位白框。

我们自广场一角进入,要开到几乎对角的地方才是入口。在我看来,穿越停车位,一个对角线就开过去了。可是邻居不紧不慢地绝不压到一个停车位地沿着行车道开,一点近路都不肯抄。

我为什么告诉孩子,不要用眼睛看规则,而是用心!

⬆️红线为我预期的行车路线,

蓝线为邻居的开车路线

我觉得我们一直很聊得来,所以就没见外地对她说,又没车,你就穿过广场直接过去好了,绕这个大远儿呢!

她很惊讶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表情很担心地嘱咐我说,那些是停车位,规矩就是没车也不能开过去,你可一定得小心啊,不然如果突然来个车,安全没有保障。

然后她说,We don't see rules with eyes but hearts.(我们不用眼睛看规则,而是用心)。

一时间我觉得囧得无处放脸,最近韩先生有意识地锻炼我开车,开得多了,我觉得自己游仞了不少。起初也是逢规则必守的,但偶尔见过一两个违规抄近路或是其他不守规则的驾驶人,我内心那颗蠢蠢的心又活泛了。

我使劲想了想,自己为什么下意识地就想抄近路,当然不是为了省时间,也没考虑省油,对了,一定是因为我比邻居几何学得好,呵呵。。。

我为什么告诉孩子,不要用眼睛看规则,而是用心!

最近几天,这个短视频在朋友圈被疯传,评论里三观很正地一边倒批判这位腿力相当稳健的女士。

多数时候,破坏规则的代价是很小的,毕竟不是到处都有这样强势的卫兵。而遵守规则却并不会得到什么奖励。

于是如何选择,就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素质与信仰,而非某种强制性的必须。

不知为什么,这段视频播放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那天被朋友拖去Beverly Hills看日落,在一片豪宅前袅娜的巨大仙人掌背面,刻着的那行字:“露露,天长地久”!

朋友问我,你猜“露露”这俩字得费多大劲,刻多久。。。

我为什么告诉孩子,不要用眼睛看规则,而是用心!

前几天,闺蜜从纽约给我发微信,她在大都会博物馆泡了一天,却被游学的学生搅得烦乱又拂了兴致。

我为什么告诉孩子,不要用眼睛看规则,而是用心!

我其实特别理解她。

那时我们的夏令营刚还没结束,第一天去的时候,教练把所有孩子叫到没有遮阳篷的草坪上,介绍地形和基本规则。

这段讲解原本十分钟就可以完成,然后孩子们就会转到凉棚下,认识球杆,了解更多规则,甚至可能还有会简单的战术讲解。

然而突然,一位妈妈冲上前给孩子换帽子。注意,不是送帽子,而是换帽子。摘下太阳帽,整理头发,戴上棒球帽,又重新系了下polo衫的扣子,然后才退回草坪外,转身往停车场跑。

教练讲了不到三分钟,这位妈妈又回来了,众目睽睽下,叫停教练,站在围圈孩子中间,给她的儿子喷!防!晒!喷!雾!

一二一,二二一,三一三十一,五分钟都没喷完。在场十几个孩子,三个教练,外加若干家长全都傻眼。

加州的阳光真的能把人晒化,你心疼你的儿子,那么其他人的儿子和女儿就活该这样站在那里晒着么?

我为什么告诉孩子,不要用眼睛看规则,而是用心!

惯常我们把以上种种,叫做不讲公德,然而细想,从根源上,这其实就是总要试图打破规则。

规则有很多种,法律约束的,是法规,不遵守有法律管。而更多的,是坊间约定俗成,或者即便有明文规定,也很难执行除精神鄙视意外惩罚措施的那些规矩。

看过一起节目,专门辩论一个选题叫做“规则是用来遵守的,还是用来打破的”。

记得当时我与韩先生争论良久,各执一词,并不能说服对方。

后来也不知怎么搞的,我儿子就被他爸说服,开始把这句话从选择疑问句,改作陈述句,并当作了座右铭:“规则是用来遵守的,不是用来打破的!”

在他试图就某些小事情耍小心机偷懒时,韩先生也总以这句话来提醒他,时间长了就变成他的一种下意识。

我与韩先生的争论点在于,我认为现今的教育理念,都鼓励不能用太多条框限制孩子,你让孩子都墨守成规,不能打破规矩,那他们怎么去质疑,如何去思考,又怎样创新呢?

韩先生却认为让孩子遵守规则,与未来的创新思维并不构成反向关系,甚至不存在因果关系,他认为那些严谨自律、遵守规则的孩子,未来才更加乐于思考,并辨析出哪些是铁的坚守,哪些是可以被打破的规则。

我为什么告诉孩子,不要用眼睛看规则,而是用心!

年前与一位小学数学老师长谈,她说教学十几年,见过很多很多聪明孩子。但除了极少数真的天资过人的不提,大多数后期发力,走得特别稳健的,都是那些在开始中规中矩,甚至看上去有点笨拙的孩子。

她说有些孩子学新知识时,很短时间内,总能找到窍门,也就是所谓的不走寻常路,步骤能省则省,进展很快。

但也有些孩子只能严格按照老师步骤,一点都省不了,少一步就会错得不成样子。看上去费时费力,中规中矩,并不讨喜。

然而路遥知马力,后者慢慢稳健地随着知识积累越来越扎实,而前者有的在高年级开始学习觉得吃力,有的更早些。她笑着说,她觉得前者都是小聪明,而后者才算大智慧。

所以她会要求所有的学生在低年级打基础时,多花笨功夫,不必早早费巧心机,遵守学习中看似最笨却最扎实的规则。

我为什么告诉孩子,不要用眼睛看规则,而是用心!

所以,规则它既然被制定,就是要被遵守的。有遵守它的实践,才有打破它的发言权。

然而今天我并不想将这些想法加诸于孩子,因为我自己也并没有做到一个好的规则遵守者。

想到文章开头那一幕,敲着以上文字的我,依然觉得连手都要羞愧红了。

与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