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活現狀:退休了生活如何繼續?

老人生活現狀:退休了生活如何繼續?

老人生活現狀:退休了生活如何繼續?

我國現在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怎麼養老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今日之老人,就是明日之我們。如今的老人們過得幸福嗎?他們的晚年生活有著怎樣的需求?天天喊忙的你,知道退休後的父母在家做什麼嗎?他們退休後,有人退而不休,重新上崗“帶孩子”;有人樂觀逍遙,休閒養生;也有人孤獨寂寥,過著空巢老人的生活……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晚年生活。

老人生活現狀:退休了生活如何繼續?

老人生活現狀:退休了生活如何繼續?

退休後“重新上崗”

今年5月份,老趙夫婦終於盼來了孫子。從得知兒媳婦懷孕那刻起,退休後的他們又重新上崗:照顧孕婦。而這也是他們給自己規劃的晚年生活。“孩子小負責照看,上學了負責接送,等孩子不需要我們了,我們也就老了。”老趙幸福地說。

但小孫子比他們預料的晚了兩年。在這兩年裡,閒不住的老趙夫婦又重新找了工作。“不為掙錢,就為有個事幹。”得知兒媳婦懷孕後,老趙夫婦辭去工作,專心伺候孕婦。“買了不少書,換著花樣給媳婦做吃的,優生優育從小抓起。”老趙笑道。

其實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生活又有了新目標,渾身又充滿了力量。“帶孩子確實辛苦,有了孩子,家裡的矛盾也多一些,但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越來越好玩,什麼都值了。”

73歲的周大爺退休後也是圍著孫子轉。每天早上老伴去買菜,周大爺送孩子;上午在附近轉轉就等著中午接孩子,老伴則準備午飯;下午送完孩子後又等著接,然後送孩子上各種課外班。如果課外班上課地點離家遠或上課時間短,周大爺就會一直等著孫子下課。周大爺說,現在他和老伴被拴得緊緊的,時間很零碎,哪兒都去不了。有時,兒子覺得他倆太累,提議讓姥姥、姥爺接送一下,但周大爺並不領情。“沒有了孫子,我這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閒了不知乾點啥

李大爺去年11月正式退休,老伴已經退休五六年了,兩人只有一個兒子,在外地。退休後,他的生活節奏一下子慢了起來。早起,不用再按點上班。不管需不需要買菜,他都要去菜場閒逛一圈。吃完飯,看會兒電視或聽會兒廣播,然後就打開電腦等著股市開盤、收盤。雖然他投在股市裡的錢並不多,但炒股現在是他生活的一件大事,就像工作一樣。晚飯後,李大爺會和老伴一起去附近的公園走走。

李大爺現在後悔年輕時沒培養點業餘愛好。“琴棋書畫樣樣不通,體育運動一樣不會。”李大爺說,也曾想從頭學點什麼,或帶上老伴出去旅遊,但總是提不起什麼興趣。“大把的時間卻不知幹什麼,心裡有點沒著落。”

高大媽退休後,去超市淘便宜貨成了她的一大樂事。“其實也省不了多少錢,但可以打發時間,而且老人們湊在一起聊天,也挺有意思。”高大媽說,她經常為買幾斤便宜雞蛋或大蔥,早早就在超市門口排隊。買完後,還不忘去市場對比價格,雖然每次也就節省幾元錢,但高大媽還是挺有成就感的。“閒著也是閒著。”

她還會把買來的雞蛋、大蔥再給兒子、女兒送去。儘管兒女們不贊成她這樣做,但她仍樂此不疲。對她來說,只要身邊人多,就覺得比在家好。“一個人在家裡太冷清了,不是看電視,就是坐那裡瞌睡,超市裡多熱鬧啊!”

開始“分居”生活

老伴老伴,就是老來做伴。但周大爺和老伴沒想到,老了卻開始了“分居”生活。

“老伴去給兒子帶孩子,我則成了‘空巢老人’。”周大爺笑道。吃飯、看電視、出門都是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房子,說不孤單是假的。不過,周大爺當過兵,自理能力強。“做飯、打掃衛生還可以,但一個人吃飯肯定要簡單得多,怎麼方便怎麼來。”

和周大爺相比,老伴的生活並不孤單,被各種瑣事填滿,但她也是算著天數過日子。“老了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一兩個月是肯定要回來一趟的,見見老朋友,放鬆放鬆。”周大爺說。老伴每次回來都很興奮,像出籠的小鳥。但過不了幾天,又開始想孩子。幾年來,周大爺夫婦已經習慣了兩地“分居”的生活。“沒辦法,孩子需要,咱就得幫忙。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那麼大,做老人的也希望幫他們減輕一下負擔。”

現在周大爺和老伴最擔心的是自己生病。就在上週,周大爺洗澡時不小心滑倒,整個腿都腫了起來。“當時,我就在心裡禱告‘千萬別骨折’,如果骨折了,老伴就得回來,兒子那邊就亂了。”起來走走沒啥事,周大爺才放下心來。沒傷到骨頭,但腫脹兩三天才消除。這事周大爺沒敢告訴老伴和兒子。“我現在是隻報喜不報憂。”

也需要自己的生活

陳大媽夫婦活得比較瀟灑,也許是因為運動的原因,他們比同齡人要年輕許多。翻看他們手機上在韓國旅遊拍的照片,陳大媽那一抹紅配綠,很有國際範兒。老伴則是揹著單反相機,白色褲子配灰色T恤,風度翩翩。

退休後,陳大媽和老伴也像大多數老人一樣,幫子女帶孩子。把孫女帶到上幼兒園後,除了接送孩子,老兩口無事可做。“一整天都不知乾點什麼,精神和身體狀況也不好。”陳大媽說,想著自己一天天老去,等孩子不需要自己了,就真的什麼也幹不了了。在她看來,要真正給子女減負,就要做到老有所樂。

她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和子女的贊同。就這樣,他們開啟了自己多彩的退休生活。“騎行、游泳、籃球基本是每週的必選項目,每年出境遊一次、國內遊兩三次。”陳大媽說,運動和旅遊讓她和老伴變得豁達,人也精神不少。

不過,離開自己的幫忙,兒子、媳婦的生活會忙碌許多。這也經常被周圍的人當作反面教材。“經常聽別人說‘你看那老兩口子,不管孩子,就只顧自己玩’,媳婦有時也有些怨言。”陳大媽笑道。對此,他們也有一些無奈,“年輕人的困難自己克服一下吧!等他們不需要我們了,我們也動不了了。我們不能一輩子都圍著孩子轉,我們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臨近退休要做好心理準備

“人生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角色,在職場上是他人的同事,在家庭中則是經濟支柱,然後退休后角色轉換。當退休人士失去這些角色時會感到空虛,有可能影響自信心及自我價值認可,出現焦慮情緒。”臨床心理學家李智群建議,臨近退休年齡的“新中年”要做好心理準備,包括正視身體機能衰退的事實,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興趣,如攝影、遠足等,從中找到與工作有別的另一種樂趣。此外,對於需要幫子女帶孩子的退休老人,要量力而行,可結合自身能力、健康狀況適當給予協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