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的沧州文化——杂技文化

影响中国的沧州文化——杂技文化

提到“杂技之乡”人们多以河北省吴桥县素城。据有关史料记载,吴桥杂技历史最悠久。相传,吴桥是孙武后代的封地。吴桥姓孙的人也确实不少,以孙姓命名的村就有前孙、后孙、牌坊孙等不下十多个村。吴桥古城东南面是一群土丘,传说与庞涓打仗时摆“迷魂阵”的遗址。土丘南面十里处有个孙公庙村,村东有座孙公庙,庙里供奉的塑像就是孙膑。吴桥人习武练杂技之所以早,据说与此相关。一九五八年农田建设中,在吴桥县小马厂村发现一座南北朝东魏时期(公元534至550年)的古墓。古墓的壁画上对杂技艺术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其中倒立、肚顶、马术、蝎子爬等杂技表演更为逼真。此外,据《吴桥县志》记载,明代阁老范景文(吴桥县籍)曾在《游南园记》中记叙了当时在祭风台(吴桥旧县城南门外)观看马戏的盛况:“至责数健儿在焉,见所乘马,翘腾不胜,气作命取,驰骤道上。于是,人马相得,据鞍生风,蹄蹴电飞,着眼俱失急于雾中,细辨之,见马上起舞,或翻或卧,或折或踞,或坐或骑,或抱或脱,或跃而立,或顿而侧时手撒辔,时脚蹑靴,时身离蹬,以为势脱将坠矣,而盘旋益熟观者无不咋舌,而神色自若,”可见,吴桥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当之无愧!

影响中国的沧州文化——杂技文化

吴桥人练杂技有古老的传统风俗。据记载,吴桥是庙会圣地,过去吴桥境内庙宇林立,庵寺错落庙会繁多,至今以庙宇命名的村就是张仙庙,霸天庙,双庙王等不下十个,以寺命名的村就有大悟寺,张朝寺,石佛寺等也有十多个,以庵命名的村也有董家庵、牟家庵、大、小马家庵等不下十个。庙会上,除了做法事之外,都要举行娱乐性的表演,其中以扮演奇禽怪兽的马戏最盛,并出现了狮子舞。传说狮子是避邪的神兽,佛教也把当做护法神看待,百姓也把它作为吉祥的象征。在行香走会中,总让相貌威严的狮子在面前开路,紧随其后的便是马上技艺。庙会为杂技提供表演的场所,杂技为庙会招徕香客,两者相辅相乘,久而久之,便成了吴桥的传统风格。据《吴桥县志》记载,吴桥还有逢年过节“掌灯三日,放烟火,演杂技,土女喧阗,官不禁夜”的传统风俗和冬春两间,或头戴猛兽面具,或身着七色彩衣,竞技献艺,通宵达旦的风格。相传,吴桥还有一个古老的风俗传统。每年秋收之后,八月十五至九月十五在黄镇(现属山东宁津县)有一个月的庙会。庙会期间,杂技、魔术的道具刀、叉、单、环等摆摊出售;狗、猴、蛇、熊任人选购。此时,杂技、魔术木偶等各路艺人纷纷赶来,或切磋技艺,或拜师访友,或搭班组棚,庙会转为杂技庙会行业所开,别有风趣。会后各班各棚四散而去。近则天津、北京;远则闯关东,下江南,单凭一把飞叉或牵着一只巴狗、猴子便远走天涯,漂洋过海,浪迹异国他乡,撂地卖艺,赖以谋生。这一古老风俗一只沿袭到五十年代末。

影响中国的沧州文化——杂技文化

在吴桥,杂技艺术俗称“耍玩意儿”。民谣说:“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玩意儿,任人有一手。”吴桥人对杂技有着特殊的爱好,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田间麦场,甚至在饭桌前和土炕上,他们随时都会翻一串跟头,叠几个罗汉,打几趟拳脚,变几套戏法。有的孩童去商店两站打油买辆把装满油和醋的瓶子置在小拇指上拖着走,点滴不洒,下雨天一群群小学生将雨伞顶在鼻子尖上冒雨行走。洞房花烛夜更是妙趣横生,吃糕点,信手拈来,喝喜酒,立等可取。新娘子空手一伸颗颗喜糖满屋飞,新郎官空中击掌支支香烟飞进手。吴桥人喜爱杂技这与他们过去的生活环境有关。吴桥县位于古黄河下游,西有大运河,东靠四女寺河,从横河流占去大片土地,且土地盐碱瘠薄,水灾频繁,又是历兵战乱之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打个跟头,变套系法,耍耍大刀,玩玩猴子。巴狗之类的小动物。浪迹江湖,卖艺糊口。

影响中国的沧州文化——杂技文化

吴桥人练杂技的多,会杂技的多。传说,唐代书生纪晓堂两次进京赶考,因不屑贿赂,中了进士,又被除名,一气之下,只身云游四海。这天,来之中山下,正遇杂技之祖吕洞宾,便拜师学艺,学会了三百六十套戏法把戏。出师后,浪迹至吴桥,安居在一座道观里,收徒传艺。从此,师传徒,父传子,人人学,家家练,世代相传,越来越多。就目前,吴桥二十个乡镇都有杂技艺人,杂技艺人较集中的就有范屯、于集、仓上等十多个乡镇,就说范屯村仅有三百多户人家,竟有二十多个异国他乡耍杂技,五十多人在国内省市级杂技团里担任主演和教师,村里还有杂技艺人和会杂技的农民、学生四百多人。像这样的村在吴桥不下五十个。

影响中国的沧州文化——杂技文化

建国初,吴桥已发展到六十个大型杂技马戏团体,三、五个人结伴搭伙的杂技组四百七十二个,演员两千五百多人,还有在异国他乡从事杂技事业的老艺人四百多个。五十年代,周总理出访西欧十四国时,所到之处,华侨中无不有吴桥杂技艺人,周总理欣喜赞道:“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杂技之乡”因而得名。

喜欢就赶紧点击订阅吧!关注微信公众号czswenlian(沧州市文联) 微博@沧州市文联文艺网 快来调戏小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