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匠牛機器人,牽出聯想工業大數據布局

一臺匠牛機器人,牽出聯想工業大數據佈局

文 / IT創事記 祁萌

當匠牛的工業機器人,徐徐穿梭於聯想大數據展臺的地面上時,聯想大數據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佈局,才終於完整地進入了大眾的視線。

貴陽數博會的一個價值點正在於此。大眾可以一窺科技進步在企業級市場的落地,並得以展望一些場景,它們對應了自己未來的生活與工作。

這款可應用於智能工廠與倉儲等場景的機器人,由聯想leapAI.com與匠牛的合作打造。那個邊緣端的開發板軟硬一體,將雲端與邊緣端進行了整合。

這是聯想創投大數據業務及物聯網業務(以下簡稱聯想大數據)在面向工業互聯網時表現出的一個不同之處——它直接面向業務落地。

“聯想大數據希望做一個真正有生命力的PaaS平臺。”田日輝說,軟硬一體,是它一個鮮明的特徵。

一臺匠牛機器人,牽出聯想工業大數據佈局

田日輝是聯想集團副總裁、首席研究員、數據智能業務負責人,同時也是工業大數據產業應用聯盟常務副理事長。

在LeapAI.com上,行業用戶可以獲得開源組件、工具,以及開放的雲端API;並且能夠實現全球一體化雲部署和跨平臺對接。

正如工業用戶應用場景所要求的那樣,它支持千萬級設備的同時部署,並可保障數據安全。整體看來,LeapAI.com是個通用的、跨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產品。

此前的1~2年中,消費物聯領域的進展為工業用戶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音響、插座、燈泡、門禁,攝像頭,所有這些和家居相關的電子設備,都被集中在同一個品牌之下,同一個平臺之上。

它和工業物聯網的區別在於,家庭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很容易窮盡,這也是外界對智能家庭市場空間的判斷依據——對於今天,它足夠大;對於未來,它則可見的小。

消費物聯網的勃興激發了工業企業與ICT企業對工業物聯網的信心——它的場景更復雜;同時,與消費物聯網相比,它的價值空間已經呈現出了指數級的差異。

不過,在產品生態建設思路上,它和消費物聯網並無二致。LeapAI.com的重點不在於產品本身,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開發者社區的建設。

從目前的運營情況看,LeapAI.com上有小型的開發者,也有大型的集成商。利用PaaS平臺,這些開發者可以實現面向工業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落地。

例如,打造一些標準化的SaaS產品。當它被投放到工業APP應用市場中後,用戶可以藉助這些產品構建一個閉環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作為一款基於公有云的、開放的工業互聯網平臺,LeapAI.com的展示揭開了聯想佈局工業數據智能領域的努力。

就是在上週的貴陽數博會上,這些努力以一個產品家族的形式被推向前臺——在展臺中,聯想的Leap Family產品家族集體亮相。

一臺匠牛機器人,牽出聯想工業大數據佈局

五款產品分別是大數據計算平臺LeapHD、物聯網平臺LeapIoT、深度學習平臺LeapDL、自助式即席分析產品LeapOcean,以及工業互聯網賦能平臺LeapAI.com。

其中,在IT領域,LeapHD大數據平臺軟件是幫助企業客戶建立數據湖的核心,它能夠為用戶提供基於託管式私有云的數據雲服務。

那款Leap家族中最“年長”的產品可以從ERP、CRM系統中引入數據,也可以從互聯網和設備運營中採集數據,並進行清洗和數據挖掘。聯想大數據在IT領域核心解決方案“數據湖”(data lake)的搭建便有基於此。

LeapIOT則是聯想大數據在OT市場推出的新品。它為工業物聯網產品,如智能機器人、機械手等提供了一個邊緣數據實時分析的平臺。以此為核心,企業客戶可以建立完整的信息物理系統。

田日輝寄希望於此。他在PPT中寫下寄語:助力企業實現數據智能體系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聯想2011年開始組建大數據團隊,其早期的業務內容是為互聯網產品提供運營支撐。今天我們看到的包括筆記本、PC,以及服務器等聯想的硬件產品,從產品設計、營銷,甚至後期服務,都有賴於該團隊的大數據服務。

此後,隨著該團隊的業務覆蓋至企業閉環的全價值鏈——從產品優化、供應鏈預測、倉儲優化、生產線數據採集、產線效率提升,以及精準營銷等——其經驗和能力開始向外複製。

一臺匠牛機器人,牽出聯想工業大數據佈局

當下,聯想大數據一方面為聯想自身提供數據智能平臺和服務;另一方面,和當下眾多行業Top企業的科技能力輸出相同,聯想大數據也在向外進行著科技能力的輸出——這一脫胎於聯想作為先進製造業典型的經驗和能力,對於謀求數字化轉型的工業企業而言,頗有吸引力。

2016年是聯想大數據團隊成長為業務部門的節點。隨著業務擴張,聯想大數據先後與汽車、醫藥流通、重裝製造、能源、教育等多行業客戶展開合作。一些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在過去的一年中十分惹眼,這就包括了海馬汽車、獵豹汽車、長飛光纖等行業龍頭企業。

其中,針對汽車行業市場運營和智能製造兩大核心領域,聯想大數據打造的整體解決方案,覆蓋了市場營銷、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產品和服務創新等諸多關鍵業務環節,幫助車企實現核心業務運營過程可視化、敏捷化、智能化,加速實現“互聯網+”與“工業4.0”轉型。

目前,聯想大數據在全球擁有10個數據中心,2000多臺服務器,300餘人的研發團隊,每天處理150億條記錄,30TB的實時數據,實現了對聯想集團全球化管理、生產與運營體系的全方位立體支撐,並通過聯想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解決方案向行業客戶賦能。

“IT解決了獲取用戶需求,併產生個性化定製需求的問題;OT則解決了如何通過柔性製造,高效滿足需求的問題。”田日輝認為,當時代開始面向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化發展時,二者的融合便必將成為生產力提升的關鍵。

無論OT還是IT,從能力的角度看,最核心的部分仍是工業數據能力。無論是數據採集還是治理,算法或者模型,最終的目標都在於實現對產品與業務模式的優化。

這一認知表現在聯想大數據業務團隊新財年中的業務策略中,就是“雙拳出擊”——深度融合OT與IT。


【IT創事記】創見科技未來,旨在為讀者提供科技企業和科技趨勢的前瞻分析與評論。創始人祁萌,為資深科技自媒體人,歷任《商業夥伴》副總編、《電腦商報》主編、都市媒體記者編輯等職,從業超過14年。本同名專欄入駐各主流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