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贇視角:出處從來自不齊

全運會業餘vs專業對抗賽辦得不錯,我們平時看到的比賽都是同一階層間的對抗,從中只能得到一個寬泛的感受,比如好大板這樣的評價,其實用在那些群眾組精英身上也同樣合適的。他們在業餘比賽裡面砍瓜切菜的表演,並不遜色於任何一個世界冠軍的風采。

但無論是此好大板還是彼好大板,都沒有精確的刻度,就是說大多數人只知道阿山很強,但並不能說清楚阿山具體有多強,而且不僅說不清楚阿山這種頂級球員,實際上也說不清楚任何級別球員的精確刻度。

蔡贇視角:出處從來自不齊

這個對抗賽是不同階層之間的參數對比,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家提供了理性認識的機會。之前在留言裡面反覆糾結於“不能吊球”的那些提問,這場球都可以幫我做出解答。

專業球員一方,周昊東韓呈愷尚屬二線青年國手,已經根本不需要用吊球進行所謂的調整。他們的吊球應該叫做吊不弔都無所謂的球,真正需要調整的時候都是挑起來主動進入防守,這可以說是專業球員的標誌之一。

吊球一定首先是無害的才會吊,並且吊球不是一種謀利行為,而是殺累了換口氣而已。

蔡贇視角:出處從來自不齊

至於業餘球員一方的吊球,既達不到調動對手的目的,也得不了分,這不是因為專業球員能力強,而是業餘球員殺球威力太委婉。而此時專業球員可以站在很靠前的位置防守,所以吊球的作用從何而來——從給力的殺球而來嘛。

此外業餘球員往往殺不過三拍就一定會弔球,這個也很好理解,因為他們平時參加的比賽多數對手都是全民健身的水平,殺一兩拍就死了,哪有練到連續殺球的機會?可話說回來,男人怎麼能硬個兩三拍就軟了呢!

其實吊球問題反映的是軟硬問題,如果對技術習慣性有主觀克服的能力,也不一定要硬性規定的。不能吊球是一種戰術紀律,以出汗為目的的愛好者也未必就要遵循,開心就好嘛。

軟硬的對比在前半場更為明顯,周/韓從來都是先發力懟,懟不了了就挑,把人都趕走了才會放網。哦!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讓球往下走嗎?其實業餘一方也是這麼想的,但他們的操作是隻管球不管人,結局是放網被拍死,推中場被懟死,挑後場被殺回中前場懟死或者拍死,好不容易拿到進攻權的時候,又轉到硬兩三拍就軟的頻道。

蔡贇視角:出處從來自不齊

我們都知道推擋是雙打的核心技術,推擋推擋,推在前面啊,顧名思義就是把人推走了才好擋,人要是沒走,你先擋不就變成他推你了嗎?所以讓球往下走這句話前面還有一句——先把人趕走,可說這話的人基本上都忽略了前句。

當然,以上所有問題都可以用一句話來反駁——國家隊不過就是能力強而已。這我同意,不過這些人在成為國手之前能力也是很群眾的。在往前追溯的話,在成為省隊隊員之前能力怎麼著也不可能很強吧,那他們是如何憑藉能力強一步一步爬到羽毛球的最高學府呢?

你沒有經常連續殺球的機會,就不會有一直硬一直不軟的能力。

你想學騎車,你才會去學騎車,你才有騎車的能力。

你有能力就行了?那你都不知道你想有的是什麼能力,你怎麼會有所謂的能力?

我們當然不可能具備專業球員的能力,但想學會雙打,必須首先掌握他們是怎麼幹的,成為一個“小規模”的專業球員,只有具備這種技戰術習慣的人,才有希望成為真正的草根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