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除了高遠球,蔡贇說還有一個技術也是羽毛球的基礎……

挑球是我們進入羽毛球后學習的第一項技術,你有可能最先學的是發球,但實際上正手發高遠球的動作要領和正手挑球是完全一樣的。

因此,在初級教學階段,並不需要太固定先學哪個後學哪個,發球如果學不好,可以先學挑球,總之這兩個技術是可以互相融合的,最後兩個就都會了。

在腳下動作環節上,挑球是網前技術,所以要加上弓箭步上網動作,而發球是原地技術,重點是掌握好轉身技巧,簡單說就像單手打高爾夫球一樣。

除了高遠球,蔡贇說還有一個技術也是羽毛球的基礎……

迴環動作是基礎環節

迴環動作是誰也跑不了的基礎環節,羽毛球所有的動作都是肘關節牽引發力,而回環動作是這個發力原則的經典體現。

現代技術雖然有了很多演變,卻還是建立在原有基礎之上的。比如說原來的迴環幾乎是劃一個圓圈之後把球打出去,而現在的迴環很多時候都接近於橢圓,至於抽擋技術就是扁圓了。一些看起來是平回平出的擺臂動作,實際上仍舊是迴環動作的變體。學習技術的時候,這個原理一定要清晰。

練習挑球要注意喂球的尺度,遵循先易後難的順序。扔球的時候要從下往上,使球拋物線過網,這樣的給球強度、速度都最低,接球時間很長,是最最初級練習的標準。

隨著手法不斷熟練,給球難度也隨之提高,變成從上往下扔,再到用球拍發球,再加上移動,從固定到隨機等等。總之,一切手段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熟練程度,並在各種不同的接球環境下保持這種熟練程度。

合理運用小動作

用更小的動作也能把球挑到位,說明你是一個手法能力很強的人。但小動作並不是什麼時候都需要的,低手位接球,難道我們能靠小動作把對方給隱蔽死嗎?再一致性的出球,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對方等球出來了再起動也是沒什麼壓力的。所以,我們應當注意到小動作的必要性,當小則小,不需要小的時候,還是應該以常規動作為主。因為動作越小完成難度越大,那麼穩定性必然就沒那麼好了。犧牲穩定性去追求質量,這種用勇氣去打球的模式我是不推薦的。

除了高遠球,蔡贇說還有一個技術也是羽毛球的基礎……

養成挑球動作的好習慣很重要

去年,我們在教練員培訓班講課過程中,特別強調反手基礎教學中的通病。比如說引拍時“卷”的動作,在初級入門階段很容易出現。就是球拍在迴環過程中拍面也隨之轉動,然後擊球的時候就像往上翻出去一樣。造成這個動作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由於旋臂動作的慣性使然,二是初學者還沒有形成動作記憶,控制力比較弱,動作變形是常有的事。

由此可見,好技術的養成並非朝夕之功。在初級階段,動作不定型也不要過於急躁,更不要以此作為衡量教練教學水平優劣的標準。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是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

很多人總是過於在意球的質量,可誰能一開始就質量好呢?以我的經驗看,即便打到國青隊的水平,失誤多的人也是很多的,和十幾歲的人談穩定,那也是要聊天止於呵呵的。

先養成正確的動作習慣,等手法成熟的時候,穩定性自然體現出來,這是入門之要務,通用於所有技術。

除了高遠球,蔡贇說還有一個技術也是羽毛球的基礎……

各階段挑球的訓練重點

到了中級階段,一般會有比較大量的固定球路練習。這種練習苦不堪言,乏味枯燥,是球員的噩夢,所以容易出現厭煩心理,訓練懶懶散散,敷衍了事。但凡事都是兩面的,越痛苦就越體現它的重要性,凡是在這一階段下了功夫的人,日後總會得到“基本功很紮實”的評價,在實戰中也會成為更不容易出問題的那一個。

中級階段的訓練特別重視在很累的時候保證出球質量,一是動作要做完,二是球要穩妥,八十分平均控制,不要追求邊角極限。

走過前面兩個艱苦奮鬥的階段,我們終於能打比賽了。可別高興得太早,因為你突然發現,幾乎沒有什麼時間留給你練技術了,而每次輸球的原因,又總是會歸結到某個技術的不完善,你打不贏的那些人,正好就是“基本功很紮實”的那幾個,這真是個狗血又氣死人的劇情。

高級階段的訓練緊跟實戰需求,實戰需要你挑得高,你就要挑得高;實戰需要你挑得平,你就要挑得平。這可不是說說而已這麼簡單的事,須知技術的使用,習慣一旦形成,可不是說變就能變的。

平時和你練的是金廷,比賽時一旦面對維克多這類選手,推球被別人殺得嗚呼哀哉,這種場面我們看得太多。你明明知道對手個子高,可挑球的時候就是扭轉不了平時的習慣。

以上,我們簡單分析了技術在各個階段的訓練重點。可以看到,從掌握技術到應用技術再到實戰應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裡面信息量很大,而且還只是單個技術的問題,還沒有牽扯到多個技術之間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