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非典的那些日子之五——一場危險的緊急救援

親歷非典的那些日子之五——一場危險的緊急救援

五、一次危險的緊急救援

3月23日是個星期天,省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吳變蘭正在值班室整理一週接診記錄。一個小護士走進來,“護士長,有個發燒病人。”

吳變蘭跟著護士進入搶救室。這是個50多歲的女病人,可能是發燒的緣故,滿臉通紅。女病人的丈夫汪克勤(化名)向吳變蘭簡單介紹了妻子(薛劍英)的發病經過。

3月14日,薛劍英去北京參加哥哥的葬禮。她哥哥患癌症,住在北京301醫院,但他卻死於發燒。嫂子和侄兒也因發燒住在北京一家醫院,薛劍英陪侍了幾天。20日回到太原,當日下午,薛劍英感到身體不舒服,額頭髮燙,汪克勤便陪她在自家附近的一家小診所輸液。病情不見好轉,23日上午,汪克勤帶上薛劍英來到另一家比較有名氣的診所——省直機關老齡委門診部。大夫說他看不了,建議來醫院。

“北京301,發燒,這不是和葉守兵一樣嗎?會不會是非典?”觀察室共有七八個病人。薛劍英躺在病床上,胸脯劇烈起伏。“把薛劍英轉入單間。”吳變蘭讓護士以最快的速度把薛劍英與其他病人分開。當天晚上,薛劍英的兒子、愛人陪她一起住進一個單獨的小病房。

第二天一上班,吳變蘭先領了幾套一次性隔離服,讓護理薛劍英的醫護人員穿上。安頓好工作,吳變蘭與急診科副主任梁世奎來到醫務科,“急診科昨天來了一個病人,與前兩天的那個病人症狀一樣,發燒,呼吸困難,要不要轉到呼吸科?”

“就地觀察,讓呼吸科過去會診,看看病人到底是什麼情況。”醫務科指示。

汪克勤心煩意亂,不停地給薛劍英在北京的二弟打電話,他想把妻子轉到北京治療。“姐夫,不用來了,這邊情況也不好,家裡病了好幾個人了。”

“我是醫生,向你瞭解點情況。”吳變蘭從汪克勤手中接過電話,急切地詢問,“你們家的發燒病人確診是非典了嗎?”

吳變蘭趕緊給呼吸科打電話。

剛剛出院的魏東光沒來得及回家就穿著白大褂上了班。在急診科,他認真地看了薛劍英的病歷,高燒、畏寒、氣促,完全是非典的症狀。“拍個片子吧。”果然,薛劍英的胸片上有碎片。魏東光給病人開了藥,並囑咐護士小心點,注意保護好自己。

3月25日,薛劍英突然焦躁不安起來,喘著粗氣說:“我要見兒子,不然就跳樓。”“你忍一忍,等病好了,再讓兒子來看你。”梁世奎話音未落,薛劍英拔掉了針頭,翻身就向窗口爬去,梁世奎和在場的護士們急忙衝上去將她死死拽住……

“再去拍個片子。”梁世奎對吳變蘭說。

片子出來了,除了兩個肺尖外,整個肺全是白的。吳變蘭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

親歷非典的那些日子之五——一場危險的緊急救援

3月26日下午4:00,薛劍英意識不清,顏面潮紅,呼吸急促,生命垂危。魏東光一路小跑,來到急診科,會診後,調整了治療方案,加大了藥劑量。急診科醫護人員也給她戴上了高頻呼吸機,但病情卻一點沒有減緩。晚上9:00,急診科的吳變蘭、翟豔萍、梁世奎和耳鼻喉科主任王棟、手術室主任牛振溢緊急研究治療方案。

“病人呼吸困難,是不是切管治療好一些?”梁世奎焦急地詢問王棟。

“病人太胖,脖子短,不太好切,插管應該相對保險些。”王棟徵求牛振溢的意見。牛振溢點頭表示同意。最後,徵得汪克勤的同意後,醫院決定對薛劍英進行實施插管開放通氧方案。

生命在這時候接受嚴峻考驗。每一個醫護人員都知道,氣道大開放後,患者的病毒會大量湧出,在場者被感染的機會很大。情況危急,刻不容緩,梁世奎與醫護人員還是投入到了準備工作之中。

晚上10:30,搶救工作按計劃開始,吸氧、鎮靜、插管、清創、上呼吸機……在場的5名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操作,薄薄的隔離衣包裹著他們的身體,汗水浸溼了內衣,看著薛劍英痛苦的樣子,沒有一個人想到退縮。直到病人的情況稍有好轉,大家才長出一口氣,但半個小時後,薛劍英病情再一次急速惡化。27日凌晨3:45,薛劍英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接著,省人民醫院院內感染爆發,急診科成重災區…… (5)(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