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万强事件的思考——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什么

提供就业机会,提供劳动培训,提供正规的社会保障。政府的就业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为不同层次的农民工提供劳务供需信息(包括农业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为农民提供种养加、产供销供需信息)。国家每年在“三农”方面投资非常大,却没有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导致农民工进城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在家务农种啥啥便宜,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真的是一种悲哀!!!

1、个人支持:有能力的个人,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可靠的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措施,引导农民就业,在工作中加强技术培训,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今后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是当前农民进城务工最为需要的。别搞什么捐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千古不移的真理。捐钱捐物,解决的是一时之需、一人之需,像邢万强这样的农民工,全国有3亿多,没有技术,没有信息,只能碰运气,选择一个地方,如果运气好,能找到养家糊口的工作,还能有节余,那是最好;如果运气不好,只能下次换个地方再试,常年累月如此。个人如果想给予支持,不管是个体户、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只要在就业岗位、正规的劳动保障措施等方面给予帮助,这是最靠谱的做法。

邢万强事件的思考——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什么

2、国家支持:政府人社部门下属的就业局,是专门为农民工培训、就业提供帮助的机构,国家每年专门有拨款,地方政府也有配套资金,以保证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坚强的后盾。想建议的是,当前各行各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如此发达,国家每年花费如此大的力气,支持“三农”建设,却没有在这信息方面真正起到作用。农民种什么、养什么,什么便宜,谷贱伤农、猪贱伤农,好像什么贱农民种养什么。其实不然,农民种养的成果,被中间商翻倍赚取了利润,不管是有机农产品、水果蔬菜、畜禽肉蛋等,在终端消费市场都是高价,比农民出售时翻了十倍不止。如此大的矛盾,正是信息交流不畅、批零市场不规范造成的,正是相关部门应该着力解决、着力思考的地方。希望有关部门能在这方面有大作为!!

邢万强事件的思考——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什么

3、社会关爱:尊重,不歧视,足矣。真正世世代代生活在城镇的,没有多少人,好多人上溯三代,都是农民出身,不要看不起农民工,不要嫌他们埋汰,素质的养成,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也是个人生活条件长期形成的结果。对农民工,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最起码的尊重。不为别的,就为建国几十年以来,以农哺工,以城市支持农村,为了过去农民扫囤底交公粮,城市欠农村的。

(看到邢万强的火车票,我深有感触。2011年,我去奎屯探亲,回来的时候也有那样一张火车票。当时,正是中秋节过后十几天,新疆的棉花工大批返乡,火车过道上坐的站的全是这些农民工。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坐在卧铺过道的椅子上,穿的,吃的,都让人心酸,印象最深的是她不知道从哪儿掏出来的几根香蕉,发黑腐烂,都淌水了,还在吃,我拦都没拦住,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了。摘了几个月的棉花、辣椒,无论如何都能挣些钱,她们只是不愿意浪费,不愿意多花,苦日子过惯了,宁愿自己吃苦,也要给家人、给子女留着。我把自己带的所有的吃的、水果全拿出来,一鼓脑塞给大娘,自己去了别的车厢,我实在是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邢万强事件的思考——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