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坚持学小提琴的,更多在于家长的坚持

能坚持学小提琴的,更多在于家长的坚持

有人说学小提琴不是考验孩子,而是考验家长的耐心和忍耐。这话虽有点偏激,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坚持不了,而是大人们的懈怠,各种理由。

有时候家长心疼学费,孩拉出来或者拉不好就不上课,这可以理解,但学习不是经商。你可能省了一次学费,但可能延误了一个好习惯、一个好态度的建立。再说好老师也会尽量对得起你付的毛爷爷。也许老师说的某一句话你领悟了受益终身。当然前提是你找的老师是值得你信任。如果你有怀疑老师,哪怕一点点,那你趁早换掉,因为你的怀疑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会给可能被你误会的老师造成伤害,影响老师与孩子的互动。

能坚持学小提琴的,更多在于家长的坚持

 

琴学得好的,往往背后都有个虎爸或虎妈,李传韵,薛伟等大师都是因为背后有只老虎。当然关于坚持不请假是不可能的。但你的态度决定结果。在评价孩子学琴和老师教学质量时,评价自己对孩子学琴的态度也是必要的:你是否认真坚持,陪孩子一起努力过?

经常有家长跟我说在老师课堂上,孩子出奇听话,拉得好、效率高,一到家就完全变样,各种问题:不愿练、开小差、小动作,练琴时一会儿要喝一会儿要拉一会儿要吃,各种事。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原因在于家里没有营造好学习的气氛。

问问孩子练琴时你自己在干什么,是否在一旁玩手机、褒电话、看电视、聊天、也可能在打麻将吧,或许你很勤劳在叮叮当当做家务,还时不时对孩子吼两句"好好练,别分心",她能不分心吗?如你做了这其中的一种家长那都会影响孩子。

怎么解决?很简单,孩子练琴时你停止这些,尽量营造学习气氛。如果想让孩子学好而又无法停止手头事务,那就坚持天天去老师那儿也行。这两种选择都是要你舍得付出。一是全心全意的精力,一是更多的物质支持。

能坚持学小提琴的,更多在于家长的坚持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有一天你可能会跟不上孩子的手指了,有些曲子很难,小孩一时练不下去,亲爱的家长你这时候会干嘛?有经验的老师可能会分两种情况,如果是太难那就手把手教耐心教几遍,到学会为止。如果资质聪慧因为没练、不愿吃苦,我跟你一样也要教训他,但我会采取平等的态度,尽量平和的语气。

这样肯定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这样也只会拉深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拉远距离,你与孩子的战争会不断升级。常有孩子在自己父母亲面前拉不出来,父母走开就拉好了,这就是教育方式的失败。一首曲子练多久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是否弹好,符合要求,家长和孩子的标准要归于音乐,要问问是否忠于原作,而不是拉多少,拉多快。

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的态度和理念非常重要。有的家长总是以内容的多、进度的快为标准,以为学得多、学得快就好。老师要让孩子学得多,多布置作业那再容易不过。这种不量力而为可能的结果就是什么曲子都拉不合格,错音错节奏,犯这种非常低级错误。

对于业余学小提琴,不单是学一门乐器、一个技能,而是学一种文化,文化必须文而化之,内化成一个人的内涵和气质。另外学琴也是练就一种对学习的态度:认真坚持忍耐,持之以恒。如果在学琴中孩子能如此对待。我想不管是学琴,对其他任何学习都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大人的理念是放远点,不要仅仅着眼于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