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海怪物最後爲何下馬了?考慮到其多方面的不實用,最終下馬

裡海怪物最後為何下馬了?考慮到其多方面的不實用,最終下馬

早在20世紀30年代,人類就發現了地面效應,當飛行器貼近水面或地面時,升力會上升,同時飛行器的載重能力也能有效提高,而蘇聯人在上世紀也正是由於這個目的而打造出了裡海怪物,這種代號KM-1的地效飛行器,首次亮相是被西方國家在間諜衛星上觀測到的,他們看到一架飛機在裡海海面上高速掠過,在震驚之餘,給這種飛機起名叫裡海怪物。這種飛機既然能給人們帶來如此大的震撼,為何在最後蘇聯不繼續發展下去而選擇將這一計劃下馬呢?

裡海怪物最後為何下馬了?考慮到其多方面的不實用,最終下馬

考慮到其多方面不實用的因素,最終下馬。KM-1(下文都用這一代號稱呼裡海怪物)在後期改進型上,加裝了3座雙聯裝超音速反艦導彈,使其不但能運輸戰鬥人員以及坦克進行登陸作戰,還擁有了攻擊北約艦船的能力,一般的驅逐艦航母吃一發基本就完蛋,這種安裝了反艦導彈的KM-1被稱為花尾鴿,而花尾鴿也是唯一一款裝備了反艦導彈的地效飛行器,儘管KM-1擁有如此強大的戰力,最終還是下馬了,究其原因,還是不實用。這東西雖然看起來很嚇人,其實很雞肋。

裡海怪物最後為何下馬了?考慮到其多方面的不實用,最終下馬

雖然這款飛行器速度相比艦船有一定優勢,但是成本比船高太多了,並且由於無法造的太大,無法跟軍艦一樣形成自己的火力防護網,所以作為作戰單位來使用也不行,只能以提供進攻火力為目的成為一個火力單元,但是問題又來了,這東西速度也沒有飛機快,畢竟是利用地面效應飄起來的,不是飛起來的,突防能力也比不過飛機。而拿這東西來當做運輸機或者登陸戰的時候用,問題又來了,噸位的限制導致它運力不如船,不如直升機速度快。高不成,低不就,最終導致這個裡海中的怪物下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