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点击“蓝字”关注

一个不一样的古镇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九十七年前的今天,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民族独立与解放、走向了繁荣富强。

7月1日,华襄义庄开馆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将在荡口华襄义庄举行。100多年前,从荡口走出的农家子弟华襄云,闯荡上海时举目无亲、白手起家。几十年拼搏,勤劳致富,无偿捐出500亩“义田”,建起“襄义庄”。他为家乡和族裔播下了“爱心”与“善心”的种子。而他的孙辈们,则把祖上传承下来的“爱心”与“善心”放大、升华,为推翻旧世道、建立新中国,兄弟姐妹们在白色恐怖下、刀光剑影中,把他们的青春和“大爱”与“大善”全部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他们在血与火的生死搏杀中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他们是无锡的骄傲,荡口的骄傲。走进书香古韵的荡口古镇,我们可以触摸到峥嵘往昔的肌理,岁月留下的红色记忆……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特工夫妻·红色传奇

华明之(家骊),华襄云六子华国祥的长子,1913年生于上海,1983年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离休,2003年于北京辞世,享年90岁。

沈安娜(沈琬),华明之妻子,1915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在上海市国家安全局离休,2010年6月于北京辞世,享年95岁。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华明之初中毕业后进入南洋商业高级中学就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华明之在学校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浪潮。1934年,21岁的华明之参加了共产党秘密组织的“飞行集会”等活动。当年7月,经妹夫鲁自诚介绍加入共产党,并进入“中央特科”,在王学文领导下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

沈安娜原本出身书香门第封建世家,为支持二姐沈伊娜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来到上海,入读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由此结识华明之。之后姐姐沈伊娜与华明之的战友舒曰信结为夫妻,进入了“中央特科”。1934年,沈安娜由于经济原因选择了收费低学期短的中文速记学校学习速记。这年冬天,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要招一名速记员。根据中央特科领导王学文的指示,华明之和舒曰信夫妇让沈安娜去应试。刚过19岁生日的沈安娜被正式录用,成为议事科唯一的女速记员。1935年1月,经王学文批准,沈安娜成为我党隐蔽战线“中央特科”的一名新兵。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当时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蒋介石指示浙江省政府“围剿”留在浙江周边的红军、游击队。肩负党的使命的“速记员”沈安娜,以速记专长为掩护,获取了这些情报,然后冒着生命危险将情报送到了王学文手中。王学文看了情报后说:“安娜一炮打响!”为安全起见,王学文随即指示华明之放下上海的任务前往杭州,指导、协助和掩护沈安娜的工作。从此,沈安娜获得的情报,全部经华明之细心整理、密写、密藏,再送到上海。

为了工作,两人会装扮成情侣在茶室会面,在西湖碰头,而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秘密情报工作也真的让他们收获了爱情。1935年秋,华明之和沈安娜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沪杭交通阻断,华明之、沈安娜随浙江省政府机关西撤,与上海党组织以及亲人失去了联系。1938年5月,华明之夫妇决定去武汉找组织。在武汉街头,他们遇见了鲁自诚,通过鲁自诚,两人找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武汉中共“八办”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指示沈安娜利用原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的关系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1938年10月,沈安娜拿到了国民党特别党员证,正式进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的机要处,并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的速记员。中共中央又指示华明之在另一国民党机关谋职,以便密切指导、协助、掩护沈安娜的情报搜集工作。从此,这对革命夫妇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吴克坚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他们并肩战斗在敌人“心脏”的情报生涯。

1939年,经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部长博古(秦邦宪)特批,沈安娜成为一名潜伏在敌内高层的秘密共产党员。

正当华明之、沈安娜源源不断为中共中央提供蒋介石策划反共阴谋情报的时候,1942年秋,他们的直接领导人徐仲航被捕。华明之、沈安娜意识到这就是周恩来叮咛的“突然事件”,万一徐仲航……夫妻俩心照不宣地想到了最坏的结果:被捕、酷刑、枪毙。

1942年秋至1945年10月,是华明之、沈安娜一生中最痛苦、最难熬的岁月。徐仲航在狱中遭受酷刑、坚不吐实;他们在10平方米的斗室中天天翘首,时时期盼,也许明天,也许下个月,党就会派人来……然而,熟悉的敲门声沉寂三年。联系虽断,但工作还要继续,华明之、沈安娜一如既往地进行情报的搜集、整理、密藏。当情报失效,他们又不得不亲手销毁。期间沈安娜还拒绝了中央党部为她这个速记骨干调换住房的安排,就是怕“万一党组织找不到怎么办?”

1943年,为了更好地掩护自己,沈安娜进入宋美龄主持的“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兼任宋美龄的速记员。在领导人被捕,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危险时期,宋美龄成了华明之、沈安娜又一把“保护伞”。

狱中三年,徐仲航经受了种种酷刑,但他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了党组织和他领导的华明之、沈安娜的安全。与此同时,沈安娜在华明之的支持下,面对敌人的威胁恐吓,临危不惧、斗智斗勇,守住了自己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核心机要岗位。

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和李克农委派吴克坚到上海开展秘密情报工作。吴克坚先在重庆找到了”蛰伏”三年的华明之和沈安娜。恢复了与党组织联系的华明之夫妇,及时向上级报送了国共和谈期间国民党的阴谋以及蒋介石妄图挑起内战等重要情报,并于1946年因这一时期“迅速、准确”的情报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嘉奖。

1946年5月,华明之、沈安娜随国民党“还都”南京。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了一张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会议的照片。主席台后排右侧那个年轻女速记员,正是被我们今天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

1949年4月,党组织指示华明之、沈安娜脱离“虎口”,撤退上海建设新中国。得知“天亮”在即,沈安娜略施障眼法,借口还要为立法院院会担任速记,并将自己印章及刻有“沈琬”姓名的戒指交给处长:“你放心好了,我会跟着走的。”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他们机智地离开南京,从“地下”走到了“地上”,长达14年的地下谍报生涯终告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华明之被陈毅市长亲自点名,穿上军装,去上海市军管会报道,并被任命为上海市重工业处副处长,后调任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党组书记。沈安娜则进入中共中央华东局,参与军委联络部上海联络局的筹建工作。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1983年7月,华明之沈安娜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受到邓颖超同志接见。她对他俩说:在革命战争年代,你们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台后”,配合得很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1984年,吴克坚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沈安娜、华明之夫妇深入虎穴,面临险境,胆大心细,沉着应战,严密纪律,长期埋伏。为党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从未出过差错,未被敌人觉察,完成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任务。”

1989年,原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称赞沈安娜、华明之是隐蔽战线引以自豪的无数无名英雄之一。这一年,沈安娜获国家安全部为长期坚持在隐蔽战线作出贡献的无名英雄颁发的荣誉奖章及荣誉证书。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华明之、沈安娜都于1983年离休,离休后又先后被聘为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在北京西郊的家中,夫妻俩每天阅读《人民日报》,收看《新闻联播》。

2003年,华明之去世,“老华走了,没有人和我一起讨论时政了,好在女儿天天来看我,使我觉得不那么孤独。”沈安娜还请画家画了一幅《荷趣图》,一大片荷叶中藏着小小的荷花。“老华总说,我是‘红花’,他是‘绿叶’。我要永远依偎在他身旁!”

一门忠烈·革命世家

如果说华明之是襄义庄之后华家革命第一人,那么,为华家播下革命火种的则是华明之的妹夫鲁自诚。

鲁自诚(鸣三),1893年出生于武汉,祖籍浙江绍兴,曾任中央政法委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参事,1969年在京辞世。

华韵三(曼倩),华明之妹妹,鲁自诚妻子,1914年出生上海,曾任轻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在京辞世。

1911年,鲁自诚追随董必武参加辛亥革命。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鲁自诚赴英国剑桥大学半工半读,寻求革命真理。1924年回国后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鲁自诚曾三次被捕,历尽磨难,出狱后,找到党组织继续革命。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1934年7月,鲁自诚介绍华明之加入共产党并结识了华明之的妹妹华韵三。华韵三和哥哥一样尊敬这位“鲁大哥”,“鲁大哥”是他们兄妹的“革命引路人”。1937年,华韵三与鲁自诚结为夫妻。

1937年12月,华韵三经董必武介绍,在汉口”战时妇女工作团”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共产党。此后,华韵三一直在鲁自诚身边默默协助鲁自诚,处理鲁自诚交办的革命工作。

1937年夏,鲁自诚分别担任皖南游击司令部少将司令(华韵三任司令部秘书)、中共皖南特委书记。后打入国民党“中央训练团”任少将教官。1942年鲁自诚又根据中央指示,担任中国工矿银行常务董事。1946年初由党组织指示买下“中国工矿建设总公司”,鲁自诚任总经理,华韵三任襄理。就这样,他们以“公司”、“商人”为掩护,为党组织筹款,给延安输送药品、通讯器材等,为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直到1949年重庆解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主席到重庆与蒋介石开始“国共和谈”。期间,毛泽东在王若飞陪同下,探望了鲁自诚华韵三一家,并赠送延安小米和手纺毛线,以示慰问和奖励。

当华明之、华韵三兄妹与他们的伴侣并肩战斗在重庆时,华国祥的三子华家騄、四子华介民两兄弟则一直战斗在上海。

华家騄,1916年生于上海,曾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纪委副书记,2004年在沪辞世。

华介民,1917年生于上海,曾在上海市外事办公室负责礼宾接待工作,1988年在沪辞世。

华家騄初中毕业后进银行当见习生,他象哥哥姐姐一样深受革命思想影响,1936年参加了由银行等职业界员工组成的共产党外围组织“抗日救国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一直在上海以银行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上海中南银行中共党小组负责人和北四行中共联合支部书记等职,直至上海解放。

华介民初中毕业后进了绸缎庄。受兄长革命思想影响,他积极投身绸缎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秘密活动。

华家騄的妻子陆之晴,1914年生于上海,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还由于掩护亲属抗日,遭日军逮捕,受严刑拷打,但她坚强不屈,保护了很多抗日人士。华介民的妻子陆莹,1918年生于上海,1936年参加由何香凝主持的“上海妇女救国会”,1938年加入共产党后,一直坚持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陆之晴一直在家相夫教子。陆莹则在上海零售公司和上海商业储运公司从事组织人事和财务工作,于2003年在沪辞世。

华家老六(老五夭折)华藻,1920年生于上海,曾在中国科学院外事局任职,1988年在京辞世。华藻妻子邢洚,1922年生于上海,曾被派驻联合国新闻部任职,2001年在京辞世。

1938年,华藻在上海从事抗日进步组织创办的“难民收容所”时加入共产党。1942年,华之毅(华藻当时用名)被列入敌伪“黑名单”,根据党组织指示撤往苏北根据地,担任上海和苏北之间的秘密交通联络工作,经常闯过封锁线往返护送我方人员。就在一次护送六名革命青年学生过程中,华藻结识了其中的女学员邢洚,在革命战线上两人互相了解互生爱慕,结为夫妻。

1947年始,华藻由吴克坚批准,担任华明之、沈安娜的秘密交通员。华藻以探望兄嫂为名,在奶油大蛋糕中密藏吴克坚的指示,到南京交给华明之、沈安娜,返沪时将沈安娜获取、华明之伪装的情报藏在南京板鸭里,交给党组织。在解放战争三年中,华藻冒着生命危险,经常与军、警、宪、特周旋,出色完成党赋予的特殊任务,从未出过差错。

1948年,吴克坚要求沈安娜向他口述补充书面情报的不足,就是由华藻护送大嫂从南京到上海,并在秘密接头地担任掩护和警戒。

1949年4月,华藻奉命到南京向华明之、沈安娜传达党组织指示:择机脱离国民党机关,撤回上海。1949年5月,华藻也受命结束了秘密交通员的工作,与兄嫂一起在上海迎接解放。

邢洚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时,接受革命思想影响,曾秘密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参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42年,她到苏北我党创办的“江淮大学”学习,即由华藻带队穿过敌伪封锁线。1945年加入共产党,此后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担任劳工部和国际部干事。1949年上海解放,邢洚进入上海军管会外事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外事工作,是联合国少有的资深中国女外交官。

华国祥最小的儿子华家騌,1928年生于上海,自幼受兄长革命思想影响,亲见姐夫鲁自诚胸前被敌人施酷刑留下的伤疤,终生不忘。1946年,父亲早已失业,华家騌在兄长们的资助下,考上上海圣约翰大学。1948年,在校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步组织“团契”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了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涉外部门工作,被派驻国(境)外工作多年。华家騌妻子李超荆,1926年生于福州,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中西医结合的妇科专家,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七一特辑|“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和一个荡口家族的红色故事……

重温荡口走出的英雄前辈们的峥嵘岁月,回顾荡口的红色记忆,新时代背景下,荡口的我们,定能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建党97周年的今天,我们由衷地为党的光辉历史而自豪,为属于荡口的红色故事而骄傲!

文章来源:草庵里,图片素材综合网络,仅作分享之用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草庵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