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沙特和約旦互換領土,使得約旦海岸線從個位數增加到26公里

上個世紀後半葉,在中東地區曾發生過一次國家間的領土互換事件,當事雙方分別是約旦和沙特阿拉伯,涉及土地面積將近一萬平方公里。此事使得約旦的海岸線增加了十餘公里,更為約旦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契機。下面本文就以約旦為切入點評述此次領土互換事件。

1965年沙特和約旦互換領土,使得約旦海岸線從個位數增加到26公里

在埃及西奈半島東側的亞喀巴灣內有一段頗為有趣的海岸線,即在四十公里左右的長度內分佈著四個分屬不同國家的港口,其中包括以色列進入紅海的戰略通道埃拉特和約旦唯一的港口城市亞喀巴。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亞喀巴擁有的26公里長海岸線是約旦唯一的海岸線。然而約旦在1946年獨立的時候,其海岸線卻僅處在個位數水平,甚至在英國委任統治初期,約旦是沒有海岸線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原是奧斯曼帝國屬地的約旦地區成為了英國委任統治地。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在河的東岸地區建立起了半獨立的外約旦酋長國。1924年8月,阿拉伯半島發生了一場爭奪穆斯林世界領導權的戰爭。以利雅得為統治中心的內志王國在酋長伊本·沙特的率領下向控制紅海東岸的漢志王國進軍,數月時間即攻陷伊斯蘭教第一聖地麥加。而英國則趁此混戰之際,派兵強佔了原屬漢志王國的亞喀巴和馬安市。這樣,英屬外約旦擁有了溝通紅海的出海口。而約旦獨立後自然就繼承了這個在世界地圖上很難看見的海岸線。

1965年沙特和約旦互換領土,使得約旦海岸線從個位數增加到26公里

約旦的國土面積為8.9萬平方公里,但八成以上是炎熱乾燥的沙漠地帶,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山區和約旦河谷地。與中東其他阿拉伯國家不同的是約旦乃貧油國,即石油資源匱乏,加之水資源的不足制約著農業規模擴大,使約旦的工業製成品和生活必需品嚴重依賴進口。但獨立初期的約旦只有不足十公里的海岸線和一個港口城市亞喀巴,其裝卸貨物的吞吐量根本不能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量。這樣,擴大亞喀巴的港口設施就成了必須要考慮的選項。1965年,約旦和沙特簽署了雙邊換地協議。約旦以其東南部的圖拜格山地區換取了三塊長條形區域,這使得亞喀巴的海岸線向南移動了十餘公里,亦助力約旦海岸線增至了26公里。約旦交予沙特的土地大約為六千平方公里,以山地為主,中間還夾雜著沙漠,幾乎無人居住。而沙特願意接受這些荒無人煙之地大概是出於其與約旦同屬伊斯蘭教遜尼派的宗教情結吧。

1965年沙特和約旦互換領土,使得約旦海岸線從個位數增加到26公里

幾十公里長的海岸線對海洋大國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但對約旦來說卻如同生命般珍貴。亞喀巴乃是約旦唯一的港口城市,其依託深化經濟改革和貿易自由化的國策,大力吸引外資,逐漸發展為阿拉伯地區重要的貿易中心和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而且亞喀巴利用自身地理位置,抓住伊拉克戰後重建的巨大商機,著力發展與伊拉克的中轉貿易,這使得約旦的亞喀巴成為了進出伊拉克市場的平臺和跳板,進入21世紀後,為適應貿易額和集裝箱數量的激增,約旦在亞喀巴最南部,即靠近沙特邊界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新港口,在滿足吞吐量需求的同時,也實現了旅遊區和港口區的合理佈局。亞喀巴港口南遷得益於1965年簽訂的雙邊換地協議,正是因為增加了十餘公里海岸線,才使得亞喀巴擁有足夠的土地籌建新港口。如今亞喀巴已經成為了約旦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引擎和發動機。

1965年沙特和約旦互換領土,使得約旦海岸線從個位數增加到26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