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企业要冒着“毛毛雨”接触海外投融资?

海外投融资一直是我们比较陌生的一块领域,虽然我们时不时会看到国内大企业投资甚至收购国外品牌、产业的消息,并为之振奋,算是隐约的自豪感吧,但却一直不明白,这其中的利益和红线具体如何。

有些人甚至会认为,大企业对海外领域的投资就是一种经济文化的竞争,是件好事,可是在国家对此把关十分严格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利益,相信再“土豪”的企业也不会放着国内庞大的市场和机会不管,去涉险海外市场的。

为何大企业要冒着“毛毛雨”接触海外投融资?

大企业的投资方向

像曾在30个月内花费400亿美元对外并购的海航,像曾大手笔投资并购海外影视文化巨头的万达,都是在扩展以及挖掘更多价值。

他们背后为此付出了哪些代价呢?

海航曾经有一份融资文件上显示:他们曾愿为一笔总价值4.2亿美元的债券支付每年13%的利息、期限3年。如此巨大的融资数目和两位数的利息,不得不证明了资金的流动有多大,投融资的动作有多频繁。

而海外的投融资,如今却被把关的越来越严,曾经商务部、发改委、央行等多部门就指出,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为何大企业要冒着“毛毛雨”接触海外投融资?

万达已经收购美国传奇影业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也在回应资本管控时有过类似的表述:“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海外自己融资解决,只是不愿意成为一个不守规矩的公司。”

海航如今也在考虑出售其中一部分资产,当然,潜在的出售目标都是纽约、芝加哥、悉尼等地的资产,可以看出管控已经不再是“毛毛雨”,风险大于利益,大家就都得撤了。

为何大企业要冒着“毛毛雨”接触海外投融资?

海外融资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