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校里出现的一批善于发论文的“职称混子”?

怎么看待高校里出现的一批“职称混子”呢?他们善于发论文、善于评职称、善于申项目、善于立名目找发票、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由导师所带的研究生沦为他的打杂工具,帮导师写文章,做科研,发表论文安排自己为第一作者。他们深谙这个体制下的谋利之道,对上谄媚逢迎,对下冷漠恶语相加。据我所知大学出现这样的老师有这种处事风格的教授、副教授在高校不是少数。他们开着项目经费套出来的豪车、住着豪宅在大学里呼风唤雨,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精明、有本事但是不创造价值,甚至产生的不良影响为社会产生负价值,或者说创造的价值抵不上他们花的纳税人的钱,他们为什么能够在这个体制下生存,而且还混的那么好?真的是存在即合理吗?我认为还是教育制度使然,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教育改革的道路!在学术科研和职称制度上面也要做一些新的探索!你们怎么看呢?

来看一些网友的回复:

网友A认为:有什么稀奇的,这不过是制度在学术领域里的体现罢了。不但学术,在任何职业里,高级经理人和一线工人本来都不是一个阶级,工作内容也不一样,学术界为什么会例外?你觉得学术混子骗钱骗名你就没法忍了,可商界里能空手套白狼风口吹气猪这不正是所谓的“能力”和“本事”么!事实上,相较其他任何一个社会领域,学术界已经算是很有点节操的了,因为学术界第一,受制于总体的没钱没权,导致干不出太大的胡作非为的事情来,第二,因为总体上还算小资/中产阶级,导致多数人也没被剥削到“家徒四壁,穷生奸计”的流氓无产者的程度,第三,我们的文化传统里读书人相对还是要点“士人”的脸的,可能背后干的事也不怎么光明,但至少表面上还讲个吃相。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呢。

网友B认为:毕竟他们也只是按照体制来做。在高校,科研才是生产力,项目才是生产力。其他都不值得一提。说他们是骗子没那么严重,毕竟他们也只是按照体制来做。

网友C认为: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人。他们不就是把规则研究最通透的那群吗。再说了不评职称。谁给待遇,谁给奖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