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啓示:企業在海外大豆產業投資路在何方?

01

背景事件

4月份以來,由於美國的反覆無常,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相關市場在經過大幅震盪後逐步趨於理性。6月15日,美國再次宣佈對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貿易戰戰火再起。端午節後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中國宣佈將對包括玉米、大豆、高粱、大麥等在內的美國多種農產品開徵25%關稅。

6月26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於實施〈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的通知》,決定對原產於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進口貨物適用協定稅率,即7月份開始,我國將對原產於以上述國家為代表的亞太貿易協定國家進口大豆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零。同時,絕大多數協定稅率在調整後,較最惠國稅率也有不同程度下調。

02

降低自亞太貿易協定國家大豆進口關稅政治意義更大

以上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都不是大豆的主要生產國及出口國,一些國家甚至還要依靠進口大豆來滿足其國內需求。降低關稅對中國大豆來源並無實質影響,主要是從政治層面上體現中國的責任感,以及我們在國際貿易關係中的積極正向的態度,進一步鞏固我國穩定和平的政治經濟環境。

因此,要應對中美貿易戰中大豆的供應缺口,我們需要多方面、多渠道來補充蛋白粕的供應。

03

中美貿易摩擦啟示:企業在大豆產業的可能投資機會

為了促進我國大豆進口來源多元化,我國需要加大與巴西和俄羅斯等國的合作。但根據其不同特點,我們合作的方向和重心也各有不同:

中國-巴西合作重在貿易環節的合作。巴西大豆產業鏈發展相對完善,但巴西交通運輸及港口低效運轉是限制其糧食貿易的歷史問題。因此,從長遠發展來看,相比中國企業去巴西種大豆的投資方式,我們更看好在包括倉儲、物流、運輸及碼頭的建設及運營等貿易環節的投資,以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貨源掌控力,保證大豆供應的穩定性。

中國-俄羅斯在大豆產業的合作存在天然優勢,且在未來具有較大合作潛力。但不可忽視的是,目前俄羅斯大豆產業發展落後,基礎建設嚴重缺失,雖然資源豐富,但生產力總體落後嚴重限制了產業的發展。相比巴西,俄羅斯的大豆供應潛力要在多年後才能體現出來,可謂路途慢慢。但這也給中國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如果在雙方政府政策允許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可參與到俄羅斯大豆產業中,在全產業鏈中合理佈局投資,不但可振興俄羅斯大豆產業,也為中國開發出另一個大豆來源地。

艾格農業:投資、投智、融商

艾格農業、艾格資本擁有20年農業食品業諮詢、戰略規劃、股權投資、財務顧問等服務經驗,是國內農業食品業綜合服務提供商。如果您對大農業泛食品領域有相關需求,歡迎致電010-64402118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