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凤凰涅磐 浴火重生(一)

天然气:凤凰涅磐 浴火重生(一)

中宇资讯 深度观察

要说2018年是天然气涅槃重生之年,其实并不算准确,应该说2017-2019年这三年将是天然气涅槃重生的时期。

一直以来,天然气以其情节性和安全性成为我国推崇的可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化石能源。在经历了2009-2013年的高速发展,又经历了2014-2016年的缓慢增长之后,在政策推动下2017年天然气消费集中爆发,中宇资讯认为正是这种集中式爆发才引发了2018年天然气市场一系列的问题和新的机遇。

2017年天然气改革加速,国家出台各项整体,管道与天然气销售剥离,上海石油交易中心正式运行,管道天然气进入上海石油交易中心竞拍,天然气销售公司对天然气价格实行与下游协商随市场调整的价格机制等等是天然气市场化大步向前迈进。

2017年冬季天然气爆发前所未有的“气荒”,使我们意识到我国天然气产量与天然气消费之间的鸿沟。要想使供需得到平衡我们就应两手抓,一手提高供应,一手有序发展。

2018年我们在供应和下游中两手同时进行。本篇文章先从供应上面来说说。

受制于勘探开发技术的限制,我国自身天然气产量增长有限,因此提高产量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增加调峰用气;二是加大进口力度。

由于受季节影响明显,调峰用气简单理解就是夏季用不了的天然气保留到冬季天然气不够用的时候用。为实现这个目标中石油、中石化今年不断选址在各地新建储气库群,不过储气库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通过新建储气库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难以解决调峰问题。因此今年中石油、中石化提前储气希望满库容应对冬季“气荒”问题。

除此之外,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要求“2020年,供气企业要拥有不低于其合同年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要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而多数地方建设LNG储罐增加自身储备能力,中宇资讯认为除了政策要求外,还有利益驱使——2017年LNG价格彪至万元,成为有史以来价格之最,有利于资金向储气基础设施。

2018年除了增加储气设施外,我们继续推进天然气进口。受制于管道建设时间较长,中俄东线仍在攻坚克难的继续建设中,预计2019年年底实现供气,2019-2023年渐增期气量为每年50亿至300亿立方米,到2024年供气量将达到380亿立方米/年,且双方继续推进中俄西线合作。

进口LNG以其更加灵活调配的功能性成为我国保障国内天然气需求的重要补充手段。俄罗斯亚马尔项目首船LNG已经到达我国,为中俄天然气合作奠定基础。

8月1日来自卡塔尔满载9.3万吨液化天然气(LNG)的“拉尔卡拉萨”号LNG运输船8月1日抵达中国海油深圳LNG接收站。中海油深圳LNG接收站年接转能力为400万吨/年,是境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接收站。另外,新奥舟山LNG接收站也将在本月投用,一期年接收能力为300万吨/年。这两座接收站的投产将大大提高我国进口LNG的硬件设施,为冬季保供提前做好准备。

经历2017年“气荒”的痛苦,2018年我们为了不“气荒”而努力——开源节流。我们多管齐下开源,在天然气基数巨大的情况下,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开再生资源等)去缓解天然气的供应,从而达到“节流”的作用。

2018年作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节点,天然气作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在替代煤炭、石油,在被新型能源替代的路上将逐步探索出一条平衡的发展路径。如何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这就犹如凤凰涅槃,浴火后总会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