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一篇文章全概括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跨过小升初后,家长们就不能再用对待小学生的心态去管理孩子了,那么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家长们又应该怎样教育呢?


初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一篇文章全概括

1. 初一关键词:适应

初一是孩子刚刚踏入初中生涯的第一步,很多家长都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就会在初一放松对孩子的管理。结果等到后面猛地发现孩子的成绩已经在及格边缘线上徘徊了。这个时候家长再想来给孩子去抓紧学习时候,结果却因为各种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那么面对新初一的孩子,家长究竟该怎么去帮助他(她)适应初中学习呢?这个时候及时转变孩子的学习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小学时期,所有的老师上课都会非常细致、重复的强调知识点,生怕孩子们没有掌握住。所以造成了孩子学习是属于灌输类学习。甚至在面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大多也只是任务式的完成,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和管理,大多数不会养成一个良好的自我思考、课后琢磨习惯。一句话概括就是小学属于老师追着孩子去学习。

然而到了初中,老师的授课方式就和小学阶段完全不一样了。初中属于学生半自主学习,老师对于知识点不再像小学那样反复强调,反而更多在讲解完知识点后在课堂上启发鼓励学生自我思考、提问。所以当孩子新到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更换了陌生的授课老师和同学,有些性格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学生就会有点无从适应。

建议:在小升初的那个暑假,家长最好用其中一个月的时间督促起孩子。我们常说21天习惯培养法,如果家长可以提前引导孩子思考,对孩子今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注:不要轻易的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提前学习初中内容,更容易使孩子养成上课不听讲,依赖培训机构的毛病。)

初二关键词:分界线

初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一篇文章全概括


孩子到了初二,基本很多孩子的成绩都能看得出一个大概的趋势了。初二可以说是整个初中生涯的一个大的分水岭,起到一个在初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一的基础没打好,初二初三就会很吃力。但是初二的学习没抓稳,初三就会心态焦虑干着急。所以很多家长不要以为在初一给孩子培养好了学习习惯,初二就可以让孩子自生自灭不用管他了。恰恰相反的是,初二才是家长们心态最紧张的时刻。因为初二,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进入一个很重要的时刻:青春期。

青春期可以说是所有家长都会遇到、不可回避的问题了。而且青春期这个变化,可以说是具有传染性的。为什么呢?其实孩子内心都是渴望独立自主的,所以他很喜欢去挑战父母的权威性以来证明自己的能力。通俗点说就是叛逆、唱反调。特别是一些孩子,他有时候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这么和父母去作对,他反而会觉得很厉害,很崇拜对方。从而会有意识的模仿这种行为。这种案例在初中简直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所以很多家长都经常和我说,突然有一天,莫名其妙的,自己的孩子就开始叛逆了。可以说是没有一点点的防备(但这也恰恰证明了,这个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太少了)。一般这种,我们称为诱导式叛逆,也成为传染式叛逆。

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因为青春叛逆期,结果初一你给孩子打下再好的基础也没办法了。所以到了初二,家长就要开始转变思维了,要学会放手。在某些无伤大雅的范围内,教会孩子自己做主。当然,这一点又和我将要说的初三有着很大的关联了。

初三关键词:转变

初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一篇文章全概括


翻山越岭,过关斩将,孩子终于到了初三直面挑战中考。一般到了初三阶段,学校的老师上课只会在课堂上强调重点知识。相当于是帮助孩子快速过关初一初二的重点内容,不再细讲,多为章节串讲,而且是以题目为主进行的串讲。鼓励孩子刷历年的中考题目和不同的题型。在这时候,孩子前面的学习短板就很容易暴露出来。初三我们称为最适合查漏补缺的时候。特别是成绩中上的孩子,如果能够很好的抓住初三这个节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那么冲分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在初三,其实是已经可以抓住一点高中学习的状态的。孩子必须要保持高度的课堂注意力,不然很可能会出现,掉了一支笔,弯腰去捡,结果发现老师已经写完整整两面黑板的真实段子生活。所以,孩子前期养成自我学习,自己做主的能力,那么在初三对于孩子甚至家长本身都是一种很大的帮助的。

因为能够在初二培养起孩子的独立自主性,那么初三的孩子就会从以前的半自主学习转换为全自主学习。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学会自己去找课外辅导书,自己去反复琢磨整理错题,找自己的短板。初三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出于机械刷题的状态。但是有的孩子即使刷题了,还是会反复的错同样的问题。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不会总结知识点。这就是错题本的重要性了。我建议错题本,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格式。错题、正确的做法都应该用工整的字体抄写上去,并且下面要标注好错题类型,错题分析,最后还要找一个同类型不同题的问题写上去,再尝试自己做一遍。直到完全过关才算真正的掌握到了那么知识点。特别是一些多次错误的题目,这更加是证明了自己学习的短板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