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創辦於1936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農林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設有23個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為主的學院,在校生2.78萬人,其中博、碩士研究生5200餘人。校園佔地4800餘畝,另有科教基地1178畝,教學林場4.59萬畝。校園環境優美,鳥語花香,先後榮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稱號。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學校辦學水平居全國省屬農林院校前列】學校現有1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設有國家和部省級創新平臺124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7個,位居福建省屬高校首位、全國農林院校前列。

【學校綜合實力居福建高校前列】學校現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含培育)、2個農業部重點學科、7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6個福建省高峰學科、12個福建省高原學科。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行列,生命科學學科自然指數排名位居中國內地高校第42位,4個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進入前20%。在全球率先破譯小菜蛾基因組、菠蘿基因組、龍眼基因組,世界首次解析植物藍光受體原初光反應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獲得國家發明獎特等獎、國家發明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33項,其中主持獲得國家科技獎9項,位居福建省屬高校首位。

【學校師資水平居福建省高校前列】學校現有教職工3155人,專任教師1693人,其中兩院院士12人(含雙聘院士11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千人計劃”入選者14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長江學者”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3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2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09人;有首批地方高校“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農業部創新團隊2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

【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居福建高校前列】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輸送了20萬各類優秀人才,形成了以“基礎紮實、工作務實、為人樸實、作風踏實”的育人品牌。近年來,學校先後入選教育部首批創新創業50強高校、全國首批卓越農林人才計劃實施高校,積極探索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高等農林人才培養體系,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和各類學科競賽,全國“挑戰杯”成績連續十多年均居全國高校前列,福建高校第一。

【學校社會服務水平居福建高校第一】學校建有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服務覆蓋福建省73個縣區和全國32個省市370個縣區。學校是首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參加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連續15年對接並獲資助項目數居所有參會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創造了巨大的效益,其中學校發明的菌草技術推廣到101個國家;育成的甘蔗品種佔全國甘蔗種植面積的85%;育成的麻類品種佔全國的2/3並覆蓋全國種植面積1/2以上;選育了全國推廣範圍最廣的甘薯和花生新品種。

【學校開放辦學水平居福建高校前列】學校是教育部中國政府留學生獎學金接受院校,有美國、加拿大、蘇丹、泰國等六大洲49個國家的來華留學生在校學習、研究。與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名校聯合舉辦4個本科專業教育項目,居福建省高校首位;與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合作共建了全球第二所農業特色孔子學院。學校率先對臺灣開展單獨招生,與臺灣中興大學、臺灣海洋大學等舉辦6個閩臺人才聯合培養項目,是福建省高校與臺灣“一流頂尖大學計劃”高校合作辦學的第一家。

當前,學校正緊緊抓住國家和福建省“雙一流”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全面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朝著建設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一流農林大學的奮鬥目標闊步邁進,積極打造福建農林大學“升級版”,努力為國家和新福建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2018年7月更新 )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 現 任 黨 政 領 導 ]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嚴金靜,男,漢族,1962年8月出生,福建漳平人,中共黨員,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1983年8月參加工作,曾任福建省漳平縣農業局經管站幹部,漳平縣農委農業經濟科副科長、農委副主任,漳平縣溪南鄉黨委副書記、書記,漳平市政府副市長(期間掛職任福建省農業廳經管處副處長),漳平市委副書記,武平縣委書記,龍巖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期間掛職任福建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指揮長、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黨委副書記),省林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正廳級)。2018年5月起任福建農林大學黨委書記。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蘭思仁,男,畲族,1963年9月出生,福建農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3年8月本科畢業於福建林學院林業專業,1999年獲廈門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北京林業大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博士學位。2008年4年-2010年5月在清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歷任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福建省世界銀行貸款造林項目辦公室副主任,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福州植物園)管理處主任、黨委書記(期間掛職任中共龍巖市新羅區委副書記);福建省林業廳產業發展處處長,福建省林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期間掛職任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司副司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後)。2010年12月任福建農林大學校長。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福建農林大學風景園林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林學會理事長、福建省農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約研究員、福建省人民政府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長期從事林業、園林、水土保持、森林公園建設和城市景觀設計等方面研究,主持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福建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項目等部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0多項,出版《國家森林公園理論與實踐》、《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創新》、《紅豆樹研究》等著作7部,先後在《Acta Horticulturae》、《Phytotaxa》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多篇。獲部省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6項。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莊祥生,男,1969年7月出生,歷任福建農林大學黨委辦公室、校辦公室(合署)副主任、主任,福建農林大學校長助理,中共集美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現任中共福建農林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書記。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曾華平,男,1971年10月出生,歷任福建農林大學國有資產管理處副處長、黨委辦公室(校辦公室)副主任、海外學院黨委書記、黨委辦公室(校辦公室)主任。2016年9月起任中共福建農林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書記。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邱應龍,男,漢族,1963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中級教練員。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傳遞福建龍巖站火炬手,全國體育系統先進個人。1983年從福建體育學院(現集美大學體育學院)運動系畢業,先後擔任新羅區體校舉重教練、副校長、校長,新羅區體委主任、龍巖市體育局副局長, 福建省龍巖市體育局局長、黨組書記。2016年10月起任中共福建農林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中共福建農林大學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練曉榮,男,漢族,1964年3月生,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福建農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1985年7月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專業,獲哲學學士學位。1985年7月參加工作,2000年11月任福建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副處長,2005年5月任福建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2008年7月任福建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福建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2013年10月起任福建農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黃炎和,男,1962年7月生,現任中共福建農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優秀教師、福建省普通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第七屆福建省教學名師、水土保持學國家精品課程主持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理事、南方水土保持研究會副理事長、福建水土保持學會副理事長、《水土保持學報》編委、《中國水土保持科學》編委、《亞熱帶水土保持》常務編委等職。長期從事土壤侵蝕規律與侵蝕退化土地恢復重建途徑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基金等項目研究工作;出版《閩南地區的土壤侵蝕與治理》專著一部;在《SSSAJ》、《CATENA》和《水土保持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三等獎(排名第二)、省水利科技二等獎(排名第一)各一次。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全國高校排名119的福建農林大學

鄭寶東,男,1967年1月生,現任福建農林大學副校長,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系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第三屆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福建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教育部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省級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福建省食品工業協會會長,福建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食品加工工藝、碳水化合物營養與化學、天然產物研究與應用等領域的研究。主持的項目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主持的教學成果《應用型食品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福建省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近五年在《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Food & Function》、《Carbohydrate Polymers》、《中國食品學報》、《營養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含通訊作者),其中SCI、EI收錄50多篇,主編全國高校食品學科教材2部,已培養博士後、博碩士研究生140多人。

鄭鬱善,男,1960年5月出生,福建農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福建省優秀專家,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任福建省竹業協會理事長,《林業科學》和《竹子學報》等編委,先後獲得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福建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福建省第二屆青年科技獎等榮譽。長期從事森林培育、藥用植物栽培、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等領域研究。歷年來承擔有國家、部、省級科研項目60多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第一),獲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第一7項,第二1項),三等獎14項(第一10項,第二4項),在《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Biologia》、《生態學報》、《林業科學》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出版《毛竹經營學》專著1部,主編著《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森林培育學》等9部。

​ ​ ​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謝聯輝 王乃彥(雙聘) 趙其國(雙聘) 謝華安(雙聘) ​ ​ ​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尹偉倫(雙聘) 李堅(雙聘) 吳孔明(雙聘) 陳宗懋(雙聘) 陳劍平(雙聘) 陳煥春(雙聘) 李德發(雙聘) 朱蓓薇(雙聘) ​ ​ 美國科學院院士 Natasha Raikhel Steven E. Jacobsen 陳雪梅 ​ ​ ​ ​ ​ ​ ​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Jeremy Burdon ​ ​ ​ ​ ​ ​ ​ ​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倪永浩 Mohini Sain ​ ​ ​ ​ ​ ​ ​ ​ 國家級人才 1、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 尤民生 鄭金貴 ​ ​ ​ ​ ​ ​ ​ ​ 2、“千人計劃”專家(14人) 丁守偉 王志勇 帥克 楊貞標 吳雙 陳栩 林辰濤 倪永浩 Geoffrey Michael Gurr 趙豔琳 徐通達 熊延 帥李 Kochian Leon Vincent ​ ​ ​ ​ ​ ​ 3、“萬人計劃”專家(6人) 陳新華 廖紅 魏太雲 陳禮輝 周順桂 侯有明 ​ ​ ​ ​ ​ ​ ​ ​ ​ 4、“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8人)
丁守偉 王志勇 楊貞標 林辰濤 明瑞光 倪永浩 廖紅 魏太雲 ​ ​ ​ ​ ​ ​ ​ 5、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6人) 王宗華 楊振華 張性雄 張建國 陳禮輝 陳新華 林思祖 林彥銓 鄭金貴 侯有明 洪偉 梁一池 謝聯輝 廖紅 魏太雲 唐定中 ​ ​ ​ ​ ​ ​ ​ ​ ​ 6、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6人) 王宗華 尤民生 關雄 李維明 吳為人 吳承禎 陳立松 陳禮輝 陳新華 林文雄 鄭鬱善 鄭寶東 侯有明 廖紅 魏太雲 唐定中 ​ ​ ​ ​ ​ ​ ​ ​ ​ 7、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 陳新華 唐定中 廖紅 魏太雲 ​ ​ ​ ​ ​ ​ 8、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 許衛鋒 周順桂 秦源 徐通達 吳雙 吳建國 ​ ​ ​ ​ ​ ​ ​ ​ ​ 9、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57人) 馬祥慶 王長康 王光瑛 王宗華 王建鼎 王聯德 王豫生 尤民生 方文熙 方樹民 盧浩然 盧程隆 葉永在 葉明志 田鎮江 蘭思仁 呂柳新 朱壽林 莊偉建 劉文英 劉星輝 劉淑欣 劉德金 關雄 江希鈿 湯玉清 祁建民 孫威江 蘇水金 李友恭 李家慎 李維明 楊仁崔 楊玉盛 楊江帆 楊振華 還振舉 吳中孚 吳文禮 吳為人 吳志遠 吳志強 吳純初 吳承禎 吳珍紅 吳祖建 吳錘紅 吳新華 吳德斌 何智英 餘建輝 餘菊生 鄒霞青 汪世華 張慶華 張谷曼 張性雄 張怡 張學博 張建國 張紹升 張春霞 陸則堅 陳天鐸 陳鳳翔 陳文銓 陳平留 陳立松 陳禮輝 陳必持 陳地光 陳存及 陳如凱 陳克文 陳伯賢 陳啟鋒 陳昭炫 陳順立 陳振光 陳曉靜 陳家驊 陳輝 陳強 陳新華 林乃銓 林文雄 林佔熺 林傑 林奇英 林春今 林思祖 林順權 林彥銓 林潔榮 林菲 林龔謀 林景亮 林毓銀 林藩平 羅克 羅肖南 金心怡 周仲駒 周順桂 周新年 鄭雲雨 鄭傳芳 鄭慶昌 鄭鬱善 鄭金貴 鄭寶東 鄭清芳 趙士熙 趙修復 趙景瑋 胡方平 胡瑞瑤 侯有明 俞新妥 洪偉 洪啟徵 洪植藩 夏怡厚 徐金漢 高日霞 郭文碩 黃一帆 黃天章 黃六蓮 黃幼昌 黃邦侃 黃克福 黃炎和 黃建 黃清麟 黃碧琦 龔一飛 章浩白 梁一池 梁學武 彭在義 傅坤仁 曾任仁 曾金星 謝仙環 謝寶貴 謝聯輝 蔡秋錦 蔡俊邁 廖紅 熊德忠 繆曉青 潘東明 潘廷國 潘超然 薛其清 魏太雲 ​ ​ ​ ​ ​ ​ ​ ​
10、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6人) 陳新華 周順桂 侯有明 廖紅 魏太雲 陳禮輝 ​ ​ ​ ​ ​ ​ ​ ​ ​ 1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6人) 王凱 楊玉盛 汪世華 曾任森 廖紅 魏太雲 ​ ​ ​ ​ ​ ​ ​ ​ ​ 12、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2人) 侯有明 廖紅 ​ ​ ​ 省級人才 1、福建省“百人計劃”人選(29人) Daniel Joseph Ebbole Geoffrey Michael Gurr 王志勇 王樹才 蘇松坤 李光普 李景虎 李磊 吳雙 陳日清 陳吉龍 範毜仔 姚一建 袁佔輝 唐海寶 曾任森 溫鐵軍 詹家綏 繆穎 魏太雲 帥克 丁守偉 楊貞標 林辰濤 陳栩 廖紅

周順桂

秦源

餘小強 ​ ​ ​ ​ ​ ​ 2、海西產業高地領軍人才(2人) 林佔熺 謝聯輝 ​ ​ ​ ​ ​ ​ ​ ​ 3、福建省特支雙百計劃(31人)

(1)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人) 馬祥慶 蘭思仁 何水林 鄒雙全 張怡 林文雄 周順桂 龐傑 侯有明 黃六蓮 黃彪 陳新華 魏太雲 廖紅 陳禮輝 謝寶貴 王聯德 許衛鋒 張飛萍 邱仁輝 ​ ​ ​ ​ ​ ​ ​ ​ ​ ​ (2)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5人) 汪世華 陳禮輝 鄭寶東 魯國東 楊廣 ​ ​ ​ ​ ​ (3)青年拔尖人才(6人) 曾紹校 宋圓圓 黃曉磊 吳建國 王海峰 林德書 ​ ​ ​ ​ ​ ​ ​ ​ ​ 4、福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ABC類引進人才(21人) Chizuko Yamamuro Israel Ausin 王凱 伍炳華 關躍峰 張亮生 陳立餘 陳明傑 周順桂 胡亞林 俞曉敏 秦樹平 秦源 顧連峰 黃曉磊 傅俊生 廖紅 許衛鋒 歐陽新華 朱強 陳志長 ​ ​ ​ ​ ​ ​ ​ ​ ​ 5、福建省優秀人才百人計劃(1人) 鄭慶昌 ​ ​ ​ ​ ​ ​ ​ ​ ​ 6、福建省傑出科技人員(8人) 尤民生 關雄 陳如凱 鄭金貴 鄭寶東 洪偉 黃六蓮 謝聯輝 ​ ​ ​ ​ ​ ​ ​ 7、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2人) 張建國 林佔熺 繆曉青 ​ ​ ​ ​ ​ ​ ​
8、福建省優秀專家(28人) 王光瑛 王宗華 尤民生 呂柳新 莊偉建 楊玉盛 何智英 餘建輝 張谷曼 張性雄 張建國 張春霞 陳存及 陳如凱 陳順立 陳家驊 林佔熺 林奇英 林思祖 林彥銓 鄭鬱善 鄭金貴 洪偉 黃建 梁一池 謝聯輝 蔡俊邁 繆曉青 ​ ​ ​ ​ ​ ​ ​ 9、福建省高校領軍人才(含領軍人才後備人選-青年拔尖人才21人) 領軍人才(11人) 尤民生 關雄 張子平 陳禮輝 鄭傳芳 詹家綏 廖紅 繆穎 魏太雲 陳新華 唐定中 ​ ​ ​ ​ 領軍人才後備人選-青年拔尖人才(10人) 吳建國 秦源 許衛鋒 趙豔琳 吳雙 陳栩 熊延 徐通達 蘇時鵬 曾紅亮 ​ ​ ​ ​ ​ ​ ​ ​ ​ ​ 10、福建省“外專百人計劃”專家(6人) Chizuko Yamamuro Israel Ausin Jeremy Burdon Mohini Sain Yoshito Oka Gerard Fernando ​ ​ ​ ​ 11、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2人) 馬祥慶 王壽昆 王果 王宗華 王聯德 尤民生 寧正元 邢世和 劉偉平 劉金福 關雄 江希鈿 江樹業 許文興 孫雲 孫威江 蘇繼龍 李延 楊廣 楊玉盛 楊建州 吳少華 吳為人 吳聲怡 吳寶成 吳承禎 吳珍紅 吳祖建 吳錘紅 吳德峰 邱榮祖 邱棟樑 何水林 何東進 何宗明 餘建輝 鄒雙全 汪世華 宋漳 張木清 張紅星 張翔 陳立松 陳禮輝 陳紹軍 陳順輝 陳輝 範青海 林開敏 林文雄 林巧佳 林河通 林思祖 林順權 林俊芳 林潔榮 周元昌 龐傑 鄭慶昌 鄭鬱善 鄭寶東 侯有明 留華鋒 郭文碩 黃一帆 黃小紅 黃志堅 黃炎和 黃建 黃清麟 黃敬黨 梁一池 魯國東 謝擁群 謝寶貴 賴鍾雄 詹家綏 熊德忠 繆曉青 樊後保 潘東明 魏太雲 ​ ​ ​ ​ ​ ​ ​ ​
12、福建省“閩江學者”特聘教授(38人) 丁曉東 王凱 方長華 盧運海 田江 朱 虎 劉平武 關躍峰 許衛鋒 孫新立 蘇松坤 肖建波 吳慧 鄒華松 張重義 張暉 陳志長 陳栩 陳銘 林同香 林向民 趙豔琳 胡亞林 秦源 袁勇 高江濤 黃方 黃偉峰 黃曉磊 詹家綏 魏太雲 崔海濤 王洪君 劉平黃 繆婧 王琴 熊延 徐通達 ​ ​ ​ ​ ​ ​ ​ ​ ​ ​ ​ ​ 13、福建省“閩江學者”講座教授(70人) Andrew Allan Birgitta Bergman Brian Mcgarvey Carl Douglas Daniel Joseph Ebbole Gabor L. Lǒve Geoffrey Michael Gurr John L Innes Liette Vasseur Ralf Oelmüller Sandy M Smith Thomas Eulgem Yi-Ping Phoebe CHEN 丁守偉 王天池 王革伏 王鴻浚 鄧大才 古森本 石賢權 葉開溫 生吉萍 朱麗華 伍炳華 劉仲健 劉國東 劉承初 劉琦 劉濱誼 劉璨 束鋒 吳曦明 餘小強 狄榕 張紅印 陳吉龍 陳赤 陳承慈 陳新平 武祿光 林孟師 杭海英 羅毅波 周憶 鄭傳芳 孟繁瑞 郝立新 洪宗烈 倪敏 徐晉濤 徐涵 郭寶珠 黃世樂 黃昭輝 黃鵬林 曹建農 盛彥清 繆松 潘榮隆 徐樹青 張寶紅 Wang Hong Barta Zoltan Laszlo 王高峰 劉善慮 林定波 吳斌鑫 朱福榮 馬九傑 Gan Eng Chye ​ ​ ​ ​ ​ ​ ​ ​ ​ ​ ​ ​ ​ ​ ​ 校級人才 1、“金山學者”特聘教授(29人) Arend van Peer 王凱 葉秀娟 許衛鋒 孫新立 李中斌 吳慧 鄒華松 張彥豐 陳慶河 陳亦根 林向民 趙偉剛 鍾志勇 秦樹平 秦源 高江濤 黃曉磊 廖成章 鄧琦 盧建國 呂健 歐陽新華 王莫 馮人偉 張放 駱社周 曾煒 王海峰 ​ ​ ​ ​ ​ ​
2、“金山學者”講座教授(122人) Amir Fam Hugo Cerda James Douglas Harwood Katherine Victoria Heal Mark Stanislaw Goettel Mulualem Tigabu Olivia Reynolds Orlo Colin Steele Simon Baxter Thomas Walk Won Bo Shim Yousry El-Kassaby Yuxin Mao 馬九傑 馬會娟 王平 王光玉 王軍 王明光 王桂榮 王健 王德雲 尹文兵 甘建邦 石賢權 付鳳富 馮友軍 畢利軍 朱麗華 朱建平 伍炳華 劉文德 劉國東 劉曉明 關瑞明 許旭明 許鉅秉 蘇國生 李少傑 李少景 李定強 李香真 李俊清 吳允昆 何孟斐 餘曉丹 閔革勇 宋齊生 張小鷺 張文綺 張先恩 張勁松 陳成榮 陳建軍 陳建能 陳培愛 陳耀星 範青海 林開泰 林從華 林世宗 林金樹 卓越 周立 周波 胡宜中 鍾麗錦 鈕根花 俞慎 袁於人 顧夢夢 徐維軍 郭良洽 黃勇平 黃智勇 崔勝輝 盤劍 童雀菊 遊建良 謝棋楠 藍偉光 雷廷武 繆松 樊龍江 潘榮隆 王郴平 盧挺 仝志輝 許金榮 張江 張宇

張家超 陳建武 周立祥 鍾珍萍

賀東航 徐志紅 陶忠 董玉成 賴海榕 Angel Luis Viloria Petit George Wentzel Haughn Justine Murray Mark A. Ritenour 周文武 David Lees Kris Wyckhuys 練春蘭 任引 鄭仁華 盧寶榮 Cecil Konijnendijk 孫紅祥 賀震 翁伯琦 盧琳璋 王景欣 賴志超 吳新葉 王平達 童偉華 鄒立剛 ​ ​ ​ ​ ​ ​ ​ ​ 3、“金山學者”優秀人才 (1)“金山學者”創新人才(14人) 馬祥慶 劉斌 邱仁輝 何水林 陳明傑 侯有明 黃六蓮 黃彪 戴永務 魏太雲 許安心 Yoshito Oka 楊廣 寧滿秀 ​ ​ ​ ​ ​ ​ (2)“金山學者”青年拔尖人才(37人) 王文斐 方婷 盧貝麗 劉博 吳建國 吳鵬飛 邱君志 汪世華 宋圓圓 張立武 張靈玲 張怡 張亮生 張靜 林德書 易志剛 倪冠群 鄧衡山 田玉庭 陳倩 林玉玲 林本喜 鄭文輝 顧連峰 彭輝 廖飛宇

孫淑靜 郭福濤 郭容芳 石章紅 朱強 王松 張燎原 陳姍姍 陳孝雲 劉文軍 鄭思寧 ​ ​ ​ ​ ​ ​ ​ ​ (3)“金山學者”青年學術新秀(97人) 馬曉娟 馬留銀 王藝偉 王松 方長旬 方婷 鄧衡山 石章紅 盧貝麗 田玉庭 史培穎 朱希 莊建東 劉凱 李亞 李振方 楊雲龍 楊林通 楊桂紅 楊靚 吳林坤 何瑋毅 宋立彥 張志興 張欣向 張峰 張敏 張靜 張黎明 張燎原 陳藝暉 陳鳳平 陳文彬 陳炎輝 陳姍姍 苗慶顯 林玉玲 林甲祥 林朝穎 羅小林 鄭思寧 鄭清洪 鄭朝元 秦韜 賈東昇 賈琪 殷光文 郭容芳 唐麗榮 塗熹娟 黃勁飛 彭輝 傅俊生 曾清平 鮑堅東 闕友雄 廖飛宇 潘曉鴻 雲英子 盧海陽 白有煌 呂旭聰 任慧波 劉志欽 湯蔚 蘇亞春

杜振國

李欣欣

楊龍

陳曼

林祖金

林健

趙超

胡會超

洪燕真

程偉

廖漢鵬

Kihye Shin 葉捷 陳葉 鄭燕珍 曾紅亮 張曉峰 毛倩卓 鄧鋆 劉建平 範凱 劉駿 文志豐 郭澤鑌 林藝芬 曹高娟 魏萱 李燃 李建國 馮鑫 鄭旭媛 ​

2018年福建農林大學基本數據(截至2018年3月)

來源: 福建農林大學(新版) 發佈時間: 2018-03-29 作者: 創建部門: 福建農林大學(新版)

學科專業 數量 國家重點學科(含培育) 2 農業部重點學科 2 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 7 福建省高峰學科 6 福建省高原學科 12 ESI全球前1%學科 2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1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12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7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11 本科專業 79 學生規模 ​ 全日制本科生 22447 碩士生 4413 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3494 非全日制(在職)碩士研究生 919 博士生 630 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610 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0 留學生 203 預科生 159 師資隊伍 ​ 教職工 3155 專任教師 1693 其中:正高級職稱 289 副高級職稱 447 博士學位 922 兩院院士 11 其中:雙聘院士 10 千人計劃 14 其中:青年千人 6 長江學者 8 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4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6 萬人計劃人才 6 國家百千萬人才 13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5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2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5 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6 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 2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2 閩江學者 100 教育部創新團隊 1 農業部創新團隊 2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2

科研平臺 123 國家重點實驗室 1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 2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 3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 7 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站、研究基地) 8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1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1 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1 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 1 人才培養 ​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1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 2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9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2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15 國家級教學團隊 2 省級教學團隊 9 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4 閩臺人才聯合培養項目 6 國家級“精品課程” 6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2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5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3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 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18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2 省級教學成果獎 47 省級在線開放課程 34 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 10 省級專業群試點項目 4 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項目 14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17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1 辦學條件 ​ 學校產權佔地面積(平米) 3001642 學校產權校舍建築面積(平米) 1047339 其中:教學科研及輔助用房 470839 行政辦公用房 71004 非學校產權校舍建築面積(平米) 157184 固定資產總值(萬元) 325099.51 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值 111772.52 紙質圖書(萬冊) 285.75 電子圖書(萬冊) 185.11 電子期刊(萬冊) 127.84
統計時點:截至2018年3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