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上盛产黄金与春秋战国之“卢金”

战国时期,各国的特产交换中,盛产于楚地的黄金,便以费重特产身分参加这种交换。《管子·轻重丁》说:“天下诸侯载黄金、珠玉、文采、布帛输齐。”将黄金与珠玉、布帛并列为商品,经“商人通贾”,输往各国,主要供国“上币”之需。故楚国铸制的纯金版出土区域极为广泛,除楚地外,远及河南、山东、陕西等地。

安康历史上盛产黄金与春秋战国之“卢金”

在秦都咸阳、齐都临淄等都城旧址,也都有发现。因此,战国时期诸国间的贸易活动中,黄金主要是以其特殊使用价值,作为贵金属商品加入交换,而不是充当一切商品的购买手段。

安康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版图。《战国策·楚策》云:“黄金珠现、犀象出于楚。”故史载楚地盛产黄金。《管子・轻重甲》说:“楚有汝汉之黄金。”又说“黄金起于汝、汉水之右衢”(《管子・揆度》)。现代地质勘探证实,在秦岭、巴山山脉之间奔流的汉江,其第四纪地层中,藴藏着丰富的沙金,所以从地域上说,楚国曾拥有过丰富的汉江沙金资源。

安康历史上盛产黄金与春秋战国之“卢金”

楚国以黄金特产与各国“上用”贵重商品互换,使用的是楚地铸制的金版。这种金版呈方形或长方形,长宽约在6.7厘米左右;一般厚0.4-0.5厘米,其上钤有阴文小印16-22枚不等。重10.8-26克。最赏常见的小印有“郢爰”、陈爰”,亦有“卢金”。后一种铸“卢金”小印的金版,安康关庙曾经出土过。泉币研究者认为,“卢金”,为卢国铸制。安康在春秋战国之际,为庸、百濮、卢国之地,庸是兹地的大国,曾经抵抗过楚国的入侵,后来被楚国灭亡。但小国如濮、卢虽遭池鱼之殃,却仍有可能保留小块封地,沿袭国名。《括地志》说:“號州、竹山及金州,古百濮、卢国也。”著名学者杨树达注曰:“即今陕西安康县附近。”堃地金版上的钤文主要用于标示地名,这和诸国铜币上铸地名的风格相同,因而,此处“卢金”,应是盛产黄金的安康所铸。

安康历史上盛产黄金与春秋战国之“卢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