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復員的青年軍官,是什麼傷了你的心?

選擇復員的青年軍官,是什麼傷了你的心?

Y是我的軍校學長,他分配到部隊第1年參加團裡的分隊軍官集訓就拿到了第一名,第2年參加軍裡的預任參謀集訓就擠進了前十名,緊接著就被召去師作訓科幫工,身為兵種單位的一名排長,前途似乎一片大好。

然而到今年,他已經步入排長崗位的第6個年頭,同一批下來的戰友已經當了他的指導員

最開始他的連長已經當了他的營長,幫工時候科裡的正連參謀也成了某營教導員,一切的一切竟如此戲劇,喜劇的幕布後面竟是活脫脫一出悲劇。

Y說,“以前我從來不信命,我覺得只要努力,一切皆有結果;可久了才發現,所有的一切從一開始就早已有了結果。”

今年休完假回來他告訴我說自己不想再調了,準備年底復員,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連隊逐級彙報到了政委那裡。

他說,“這地方於我,再沒有什麼好留戀的了,也沒有什麼可貪戀的了。

以前我過不去家人這一關,所以遲遲沒有做出選擇,這次休假把家人這關過去了,剩下的日子裡我就只管義無反顧地走不再回頭了。”

軍官,到底是什麼傷了你的心,讓你寧願復員也不留?

選擇復員的青年軍官,是什麼傷了你的心?

改變不了環境,就換個環境

Y給我講了以前。

他說他們“4+1”的學員在分流院校過的還不如學校的狗,因為學校掌握著他們的分配大權,卻掌握不了狗的。聽著很諷刺,但卻是以前的事實。

他說2013年初到分流院校時,滿身幹勁,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表現換來一年後分配時的如願以償。

武裝五公里跑到21分30秒,炮班比武全院第一,板報比賽全院第三,甚至連前4年從來不敢參加的演講比賽也拿到了名次……

分配前夕,隊裡教導員先後3次把他叫到辦公室說他想去的地方競爭很是激烈,講得意味深長。他說,“從那時起,我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家裡人和朋友都說我傻,說你給他意思意思不就可以如願以償了。可是,我過不去自己心裡這一關。”

最終,他分到了現在這個距他家2000公里的單位,當時隊裡還有好幾個跟他一樣“固執”的被分配到新疆西藏以及各個邊防。

他說,“我從來不怕去邊防,不怕去艱苦的地方,我只是怕走到哪裡都逃不過這樣的現實。”

他所擔心的終究還是發生了,單位前幾年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郭徐流毒影響,努力取得了那麼多成績幹了那麼多工作,還是比不上別人的關係,比不過別人的金錢。

很多很多領導跟他講,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你自己吧。

他說,改變不了環境,我就換個環境吧!

選擇復員的青年軍官,是什麼傷了你的心?

不怕苦不怕累,只希望苦有所獲累有所值

相信不只是Y,很多剛剛分配下來的排長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煩惱,包括我在內。

在軍校紮紮實實學習打磨了4年甚至5年,打算到了基層好好施展,結果一不小心就敗給了現實。

“A排長,你帶著X把這期板報出一下吧。”

“B排長,明天某領導來團裡,可能會到我們這,你帶排裡把衛生區的草打一遍。”

“C排長,菜地的草比菜都高了,吃完飯趕緊解決一下。”

“D排長,馬上月底綜合大檢查了,這個月三大組織的會議記錄本還沒補全,你晚上辛苦一下,加個班。”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某天停下手中的打草機和補本子的筆才突然發現,加班熬夜了那麼久,除了應付各類檢查,竟好像什麼都沒學會。

領導說這個排長能力很強,那說明這個排長不需要領導再提醒,已經可以把這攤子事處理的一清二楚了。

但是我們真的有能力嗎?和體制外的同齡人比,我們有什麼能力呢?和外軍的排長比,我們又有什麼能力呢?

白巖松說,“我們很多人都是走的太遠,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了。”

Y說,“我不想再這樣毫無意義自欺欺人地消極度日,想趁著年輕出去拼一拼。”

這一點我可以理解他,但真如他所說,我們還“年輕”嗎?

待遇跟不上,制度不透明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一名軍人過於關心自己的工資待遇,很是滑稽,也很是不該。

但是軍人畢竟也都有自己的妻兒老小要照顧,也有房貸、車貸要還,單從這一層面看軍人非軍人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是普通人。

也正是由於我們的工資待遇還不夠,正是由於我們的獎勵機制還不完善,所以大家才對此投入了過多的關心。

相比美軍,一人當兵可以養活全家,他們的軍官年收入在6.5萬美元左右,還有各種津貼以及其他福利;而我們的工資,還完房貸減去日常消費後所剩並不多。

相比地方的同學,經過幾年的打拼工資也與我們相差無幾,但如果看工資與工作強度之比,我們就相形見絀了。

而且,他們是實打實地提高了能力,工資只會越來越高;我們卻是實打實地熬過了時間,幹多幹少幹好幹壞工資都是死的。

Y說,他翻條令、查書籍、搜網絡,竟然找不出休假、退役等方面的明明白白的制度。

不同的大單位,甚至相同大單位的不同小單位,在很多政策上竟然完全不同。

比如干部轉業復員工作,有的單位只看任職年限,有的單位只看年齡,有的單位兩方面都是硬槓槓;

比如休假事宜,同一軍內的其它單位本地未婚幹部休假可以享受30天的年休假,我們單位的本地幹部只有20天,聽說機關有位本地幹部為此與領導爭得不可開交。

Y說,自己軍校同是1991年的同學今年年底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轉業了,而他想要復員還要跟個犯了天大錯誤的犯人一樣,等待著領導的判罰。

他講完以後那一聲長嘆,我聽出來的只有寒心。

工資待遇,制度透明,真的,我們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很多領導在給Y做思想工作時都講,部隊的待遇越來越好,再幹幾年等著轉業不是更好,一切有保障,又安穩。

Y說我正是怕了這樣的安穩,所以才不想轉業,想復員回去自己拼一把。

他問領導,待遇明明越來越好,為什麼想走的人卻一如既往的多呢?領導啞口無言。

很多領導在給Y做思想工作時也講,你現在才排長第6年,現在復員是要受處分的,幹了這麼多年開除了你軍籍黨籍幹部身份多虧啊!

Y只是淡淡地答道,早知道等滿了職務滿6年還是這樣,真不如早幾年就義無反顧地走了。

他跟領導說,你們越是用這種方式想把人留下,想走的人就會越多,一個好的單位應該是像他同學那裡一樣大家都想好好幹但因為組織需要不得不讓你走.

而不是我們單位這樣大家都想走但組織卻想盡一切辦法讓你鮮血直流。領導啞口無言。

其實,改革以後的這兩年單位變化很大,比武集訓考核只要拿名次的可以立功可以調職,像Y這樣的素質只要想幹肯定機會一大把。

但Y說,自己經歷的一切已經使他徹底死心,不想再折騰了。

我不知道他到底經歷了什麼,但我聽的清清楚楚,一個27歲的年輕人用了“死心”這個詞。

我感慨,“哀莫大於心死。”

“不對”,他說,“哀莫大於心不死。”

選擇復員的青年軍官,是什麼傷了你的心?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以軍人的視角解讀世界

Powered by 81號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