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但不要用力过猛

要努力,但不要用力过猛

01

哈尔滨的小杨离婚三年,带着女儿的她遇到了离婚带着儿子的小陈,相似的年龄,相同的命运,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谈了三年的恋爱,自己也在努力做一个好后妈,很想再次组建家庭,但男友以家人不认可为理由拖着,俩个人也是大吵小吵不断。

这是最近一期《爱情保卫战》的嘉宾故事。小杨明显不舍得这段感情,但也不想就这么拖着,希望给彼此一个了断。

在现场,小杨哭诉了自己的不甘与不满:

男友的儿子跟奶奶住,买东西连男友妹妹家的孩子都有份,但自己的女儿却没有;

自己竭尽全力去做个好后妈,但男友对自己的女儿却很不上心;

因为不满妈妈偏心,女儿情愿住姥姥家,也不愿回家跟妈妈住;

跟男友过年回家,独自做一大家子的饭,没人来帮一把,有怨言不仅还得到体谅,还和男友打了一架。

看得出来,对于男友及家人孩子,小杨掏心掏肺,极力地讨好,但是没有谁领情。

因为得不到回应,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男友也心生不满,两人处于半分手状态。

在诉说中,两个人都流下了眼泪,明眼人看得出来,彼此心里有对方。

为什么相爱的人却不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为什么明明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应?

涂磊一针见血地指出:

因为你对别人好得掏心掏肺,也希望对方这么对你,但每个人回馈情感的标准不一样。

有人喜欢用非常用力的方式对待别人,期望迅速得到回报;有人喜欢细水长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生活是慢慢过得,情感是一步步加深的。

要想处得长久,一定要注意尺度,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

02

我们生活中总是不乏这样的女性,生活得很郁闷,因为丈夫不疼,孩子不热。

她们会抱怨:你们都是白眼狼,我对你们那么好,你们心里根本没有我。

曾经她们很努力,努力做家务,努力对家人好,有好吃的,自己不吃都留给丈夫孩子,自己不舍得买衣服,给丈夫孩子买名牌;丈夫懒到连酱油瓶倒了都不扶,孩子的事更是全代劳。

就像家里的大管家,事无巨细,劳心劳力。

她们希望通过付出得到丈夫孩子的认可和爱戴,但结果却相反,丈夫和孩子都想逃。

是因为丈夫孩子不领情,不懂感恩吗?

不是,而是因为她们往往不是从我是妻子和妈妈,所以我想对你们好,而是我对你们好,你们就会回报我。

以收获的心态来牺牲自己,一旦对方不领情,就会愤怒,停止付出,或者边付出边抱怨,在这种压力之下是谁都想逃吧?

要努力,但不要用力过猛

她们太用力了,以至于用力过猛到,带给别人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也因为太用力,超越自己所有去对家人好,以至于她们没有力气永远对别人好下去。

相比一时的好到极致,更多的人可能愿意接受细水长流的“心里有我”。

03

不光是对待亲人和感情,对待工作和生活也是一样,努力才可能有收获,但如果用力过猛则容易一无所获。

要努力,但不要用力过猛

初到一个公司,很多人想表现自己,于是早来晚走,抢着接活,对同事有求必应,处处体现自己。

结果手忙脚乱,要通过放弃休息时间大负荷加班才能完成。

可想而知,这种状况根本无法持久。但期望一旦被拉高,再想回归正轨几乎不可能了。

还有很多人,看到别人早早地买车买房就很焦虑,也想尽快实现梦想。

于是,没日没夜地工作加班,不按时吃饭,长期的不规律作息导致身体出现问题,不得不住院养病,不仅医药费比收入高,还得将手里的项目交给别人做。

以损耗身体健康为代价的用力过猛,根本无法持续下去,最后变成了“间断性努力”,反而更慢达到目标。

长跑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开始就用尽全力,后半程就根本没力气坚持下去。唯有调整好节奏,变换跑速,合理分配体力才能坚持到终点。

一时过猛,必然跑不远。

04

台湾作家吴淡如读大学时修日文,她比谁都努力,上补习班,买各种教材。有个室友每天念半个小时,为了超过对方,她决定比对方每天多念一个半小时。

每天两个小时的日文学习不断被各种休闲活动打断,而室友的“每天半个小时”则持续了四年,连考上日本公费留学都未终止。

古人云:太刚易折,过强难久。

绷得太紧容易断;撑得太用力,会早早地放弃。

吴淡如也说:

不用太努力,只要持续下去。

就像在跑一个人的马拉松赛一样,最重要的是跑完,而不是刚开始跑得有多快。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拥有幸福的人生也不是一天可以实现的,需要每一年每一天的努力。

努力去做,但不要在一开始就耗尽心力,半途而废。

只有跑到终点,才能笑到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