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皇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正如甄嬛最後對皇后說的那樣:“本宮能有今日,全賴皇后你一手指點歷練。”其實皇后一直都是甄嬛的老師,只不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罷了,皇后可沒有本事去毒害並氣死皇帝。導致皇后最後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仔細分析一下究竟哪個原因最重要。

《甄嬛傳》中皇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有很多人認為皇后最大的敗筆是沒有收養四阿哥。其實從小時候就能夠看得出來四阿哥是十分聰明的,就從他十分“親切”地想給這個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嫡母請安就看得出來,而皇帝不喜歡三阿哥所有人都知道,就連華妃有曾經拿這件事來懟齊妃。很多人覺得皇后如果收養了四阿哥,那麼有了自己孩子的她必定能夠笑到最後,因為四阿哥沒有生母,所以以後的太后只有她——烏拉那拉·宜修一人。不過那個時候確實,連皇帝都囑咐蘇培盛,讓四阿哥離自己遠一點,心煩。四阿哥最後能夠成事,其實真的有很多運氣成分,若非皇后這個打胎小分隊做的太過分導致皇帝子嗣單薄,太后是不會做主讓四阿哥回宮的,不過也正是皇后毒害四阿哥不成,才促使太后決定讓甄嬛回宮制約皇后。皇后沒有收養四阿哥是一個很大的失誤戰略決策,但不是致命的。

《甄嬛傳》中皇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也有人認為皇后最大的失誤是當年沒有對甄嬛趕盡殺絕。甄嬛當年離宮,可謂九死一生,若非有正義的莫愁師太以及果郡王、溫實初等人無私的救助,是萬萬活不下來的。由於之前還沒有廢妃回宮的先例,所以皇后一黨算是徹底放下心了,皇后可能覺得如果貿然殺了甄嬛,皇帝一定會警覺,可是試想一下,甄嬛遠在宮外,皇后要想無聲無息地殺了甄嬛並且找個理由,還是很方便的。正是皇后沒有趁熱打鐵一鼓作氣鏟除甄嬛,最多也就是指使靜白虐待甄嬛。本來就在皇帝心目中的甄嬛略施手段就叫皇帝上鉤了,可能最後皇后真的也沒想到甄嬛居然真的回宮了。皇后沒斬草除根也不能說是失誤,甄嬛當年決議離宮,她就沒有打算回來,這個時候皇后留一個無用的人總比讓皇帝懷疑自己強,所以更確切來說甄嬛這裡是運氣好。

有人認為皇后最大的敗筆就是無能的盟友。皇后的盟友有三位——安陵容、齊妃和祺貴人。這個聯盟本身矛盾就有很多,瓜爾佳文鳶為了和安陵容爭寵,竟然毒啞了安陵容的得寵法寶——嗓子;而祺貴人聽皇后指揮逼六阿哥滴血驗親的時候,安陵容沒有一個字是心向皇后黨的;至於齊妃,皇后為了獨佔未來太后的名號,用計逼齊妃自殺。皇后平時故意縱容瓜爾佳文鳶與安陵容爭寵,自己坐收漁利,這本身就給了甄嬛一派足夠的利用空間。反觀甄嬛一黨,端妃和敬妃是除皇后之外資格最老的妃子,皇帝平時都很給她們面子,而欣貴人一等甄嬛回宮就自願來投,因為她被皇后黨欺負的很慘,後來安陵容的父親安比槐貪汙之事就是她聽甄嬛的指示,叫她父親抓住的把柄。雖然這些盟友真的不是甄嬛黨的對手,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甄嬛傳》中皇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甄嬛傳》中皇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其實皇后最大的敗筆就是她將自己很介意庶出的身份弄得大家都知道。皇后是烏拉那拉氏家族的人,也是最早嫁給皇帝的人,後來因為自己的嫡姐純元皇后(原著中叫做朱柔則,但考慮到劇中皇后名字由朱宜修改成了烏拉那拉宜修,所以純元皇后應該叫做烏拉那拉柔則)十分得那個時候還是親王的雍正的喜愛,所以她將正妻的位子讓位了這位嫡出的姐姐。雖然登上後位的還是宜修,但她介意嫡庶的心理全宮都知道。祺貴人剛進宮的時候說自己和庶出的妹妹沒話好說,馬上惹得皇后不高興了。還有自己家族的青櫻因為也說皇后是庶出,所以惹得皇后把她塞給了四阿哥······而皇后在意嫡庶的心理很容易就會讓人聯想到純元皇后的事或許和皇后有關,“打胎小分隊”的得力干將安陵容就推斷出了皇后就是殺死純元皇后的兇手,於是乎她在死前將這件事透露給了甄嬛。而當年之事還有一個目擊者就是端妃,更重要的是端妃當時就仔細看過死嬰的屍體(端妃當年就知道皇后是最大的嫌疑人)。如果說皇帝最大的逆鱗是什麼,應該有兩樣東西,一是有人威脅或者存在威脅他皇位的人,二就是純元皇后。甄嬛一開始就能寵冠六宮,連華妃都只能乾瞪眼,全賴她和純元皇后太過相似。一旦皇帝知道了純元死亡的真相,皇后不死就會被廢冷宮的。其實既然純元皇后已經死了,皇后如果裝的好一點,並且不在乎什麼嫡出庶出(她怎麼想她都是皇后),那麼安陵容也未必看得破。當甄嬛意識到了安陵容死前最後一句話的意思的時候,皇后失敗就不可逆轉了,因為這是皇后做過的最見不得人的事!

《甄嬛傳》中皇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甄嬛傳》中皇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