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對下捨得下「狠心」,下對上才會有孝心

我是老師,經常有家長跟我反映說孩子在家裡表現不好,語言態度極為不尊重父母,胡攪蠻纏不講道理,有的還叛逆,跟父母頂嘴,不服從管教。有的父母為了逼孩子學習,各種方法,真是黔驢技窮了,甚至搞得和孩子像仇人似的。


每次家長問我怎麼辦的的時候,我都覺得很遺憾,家長和孩子的親情變得這樣薄情寡義,真是一件非常悲哀非常失敗非常不愉快的事情。
上對下捨得下“狠心”,下對上才會有孝心​其實,弄成這樣,歸根結底,家庭教育是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家長平時對孩子過於溺愛了,孩子在內心裡有了一種錯覺:我就是家庭的全部,我需要什麼就必須滿足我的需求。

所有家庭的父母都是以孩子為中心,這一點當然沒有錯,問題在於大多數家長過於愛子心切了。孩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甚至孩子犯了錯誤以後,家長選擇了包容忍讓的方式,對孩子百依百順,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安排的妥妥貼貼,使得孩子從小在內心產生優越感,越來越變得不明事理,好逸惡勞,不思進取。上對下捨得下“狠心”,下對上才會有孝心​古話說的非常好:“慣子不孝”。這句話是千百年來無數教訓中總結出來的。要想孩子懂禮數、明事理,守規矩,知人情。家長要捨得下“狠心”,下對上才會有孝心。

首先,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方面,不能依著孩子,家長必須要有“狠心”。現在有很多孩子高分低能,主要原因是從小沒有得到鍛鍊,家長只讓他們學習,其它任何事情不讓他們插手,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鍛鍊的機會,動手能力非常弱,基本的勞動技能也不會。這等於是害了自己都孩子。所以,平時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多動手,讓他們做做家務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堅決不包辦代替。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使他們懂得勞動的重要性。所謂不當家不知材米貴,在勞動中更能理解父母的辛勞,從而形成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上對下捨得下“狠心”,下對上才會有孝心​其次,孩子的對待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家長要嚴格要求,不能放任自流,要捨得下“狠心”。俗話說得好:“良好的態度是成功的一半。”人的能力有高低,智力有不同,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對待學習和生活態度卻是可以自己主宰的。一個人可以不聰明,可以不出色,但是態度上不能也馬虎。這是不可以原諒的,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態度出現問題,每天在混日子,而不是積極進取,家長就一定要捨得下“狠心”,嚴格管理,嚴格要求,想方設法幫助孩子轉變過來,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上對下捨得下“狠心”,下對上才會有孝心​最後,孩子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心理健康方面是否規範正常。這一點尤為重要,如果有問題,家長要捨得下“狠心”,不能聽之任之,任其發展。一個人如果品行不好,其它方面再優秀也是白搭。做人首先要思想端正,作風正派,懂得尊重別人,真誠地與人交往。這樣才受人尊重、受人歡迎。所以家長不能只關注孩子的身體和學習,也要關注孩子品行的健康發展。一旦出現問題,必須嚴厲教育。不能心慈手軟,不然孩子一輩子都不懂得如何改正。
上對下捨得下“狠心”,下對上才會有孝心​家長捨得下“狠心”,不是動手體罰孩子,更不是使用家庭暴力,而是把對孩子的愛深埋內心,嚴格管理,只有痛下心來捨得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多多的經歷,經受人生的挫敗,經歷生活的風風雨雨,孩子才能真正的得到成長。要知道溫室裡的花朵是永遠經受不住風吹雨打的。

總之,要想孩子對父母有孝心,父母必須捨得對孩子下“狠心”。

文:宣扇公主


同意我觀點的朋友請留言,不同意的也請留言評論,歡迎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