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小學生活,我直到大學才體驗到了

我念書的時候,老師總說,高考可能是你人生唯一一次能感受到公平的時候了。

他們說,每個人的出生環境不同,境遇不同,條件不同,可能從一開始,你跟別人就已經有了難以望其項背的差距。

但是高考不同,你們起點都是零,終點也是統一標準的,至少在一個省內,你們的競爭都是公平的。

於是,我們抓緊一切時間奮力苦學,天天在背書、刷題、聽課、考試中度過,高考的時候,將將考上了一本。

他的小學生活,我直到大學才體驗到了

進入大學,我才發現原來學生的世界裡不是單單隻有學習而已,還可以有各種愛好興趣,各種技能特長。

看著一個個社團前人潮如湧,我也會糾結萬分,不為究竟去哪個社團,為能進去哪個團,最後我交錢報名了一個叫英語角的社團,因為社長是一個誨人不倦的高級學霸,他會每天早上在新青年廣場領讀英文課文,不需要什麼特長,跟著讀就行。

他的小學生活,我直到大學才體驗到了

有時候我也在想,同一個起點,到達同一目的地,我在學習=他們在學習+業餘愛好+特長培訓+結伴出遊+……我的時間究竟都去哪兒了?

大三,跟舍友聊起小學,我說,我的老師給我的評價都是說我很穩重,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幾乎都沒變過。

他說,他的老師因為一次作文寫得好,整整表揚了他三天,老師還經常鼓勵他去參加一些作文比賽……

他的小學生活,我直到大學才體驗到了

我說,我們那個時代才是真的兒童時代,鐵皮青蛙、彈玻璃珠、摔方寶、小霸王遊戲機……現在的小孩啊,只能玩玩iPad,在鋼筋水泥的森林裡能體會到什麼是童趣呢?

他的小學生活,我直到大學才體驗到了

他說,懷念小學那段粘在學校不想回家的神奇時光,每個月能看一場演出,四年級就可以自己上臺做實驗,還有在學校機房做網頁flash,參與各種興趣社團……

到這裡,我竟無語凝噎……才知道,有這樣一種小學:

他的小學生活,我直到大學才體驗到了

自90年代起就給孩子上電腦課,別的學校可能只是學著瀏覽個因特網,它就開始教學生設計網頁(我們小學只教了個打字,沒練上幾節,課就被腰斬了);

給學生上音樂課,不是唱小螺號或是吹3分鐘笛子的兩隻老虎,老師帶著就開始聽德彪西、李斯特、威爾第(連名字都沒聽說過好嘛);

膽敢讓三年級的學生開始用酒精燈設計實驗(我初三被老師叫上臺,顫顫巍巍連個酒精燈都不敢點好嘛);

從小開始給學生開設實踐課,組社團,活動種類之繁多、內容之豐富堪比大學(這種小學正是我的大學了)……

我曾以為素質教育只是說說而已,以為長篇大論的素養只是文件上的官方用語,竟沒想到,90年代就已經實現了。

他的小學生活,我直到大學才體驗到了

從前的教育差距已對現今一代的孩子產生影響,而現今的教育對後一代孩子的影響只會越來越大。如何縮小各地教育資源分佈不均、教育方式方法的差距是父母難以逾越的課題,但如何使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確是父母不得不重視且必須要做好的一道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