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赏其古韵,识其美德,审其趋势

从古至今,无论作为国之重器,还是文房香具,处处都有铜炉的身影。铜炉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民间就已有了焚香所用的“博山炉”。至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喜爱在书斋雅卧内以铜炉焚香,以追求“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和古雅氛围,铜炉收藏也因此风靡朝野。当时铜炉制造行业达到鼎盛,所制铜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精美佳妙!

从“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赏其古韵,识其美德,审其趋势

凤鸟博山炉

铜炉是古代文人生活的一部分,与黄花梨家具并无二致。这种生活情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以致于有人难以想像,但历史上确实有过。在铜器的收藏门类中,铜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特别是自从明代宣德炉出现以后,这种器物更是备受人们的推崇,成为铜器艺术品中的主要器型。但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所收藏的诸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有学者认为,宣德三年、宣德四年皇家确实铸造过铜香炉,但数量很少,绝大部分带“宣德”款的铜炉为后来仿造。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至今仍困惑着收藏界!

由于宣德炉价值连城、稀有难求,自其诞生后不久就有大量仿器出现。不仅如此,宣德之后的很多铜炉大都以宣德炉的造型为铸造的摹本,清代大量铜炉的制作都有着宣德炉的很多特征。然而其中亦不乏书法精美、制作工整者,此类铜炉为炉中上品,素为藏家所重。

实物赏析——“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

燃香之习,古来已久,虽历经战乱磨难,但得以幸存之铜炉亦不乏其数,且造型各异,姿态万千,细细审之,各有精神。此类坊间所制铜炉,虽不比宣德炉之奇妙,若具四德,亦或得真宣神韵一二。下面这件清代“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便是私款铜炉中经典之作:

从“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赏其古韵,识其美德,审其趋势

清代“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

从“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赏其古韵,识其美德,审其趋势

从“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赏其古韵,识其美德,审其趋势

规格:高8.9 cm 口径13.5 cm

描述:观螭耳铜炉,可谓形态端正。铜色金粟红榴,雍容典雅。视之使人神清气爽,抚之令人心旷神怡。故至美之炉色乃自精粹铜质而出,似皓月朗星之清辉,淡淡穆穆,其妙无穷也。类炉底铸“月友琴居”四字,或寄情松月,或相伴琴书,其情隽永,其意深远。故型正质沉、铜经九炼、宝光内蕴、篆款雅致、好炉之四德具备,甚为难得!

私款也能博人爱

明清铜炉因崇尚宣德所制,往往署款都书“大明宣德年制”,但文人、官宦定制之炉多以自家堂名斋号刻于炉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繁多的宣德款铜炉中反而新颖别致。其中“玉堂珍玩”、“琴书侣”、“月友琴居”、“树德堂”、“品竹宅”、“宝鼎”、“松月侣”、“飞云阁”、“永存珍玩”、“太极含元”、“水云居”、“长物清玩”、“神仙居”、“允锡家藏”、“梨曲江制”等私家堂名,都是上等优质的明清时期仿效宣德制炉的佼佼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私款铜炉的收藏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值和存量稀少程度都优于宣德款铜炉,因为东西更独特,而且承载了名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如果收藏者能否再做资料搜集、研究的话,能给铜炉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铜炉欣赏讲究型和色

研究、欣赏铜炉和青铜器不同,它的形制花纹比较简单,只有款识,没有铭文。历来藏炉家欣赏的就是其简练造型和幽雅铜色,尤以不着纤尘、润泽如处女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为贵。这是经过长年炭墼烧炼、徐徐火养而成的。铜色也会在火养的过程中出现变化,越变越耐看,直到完美的程度。就拿玉堂清玩款大鬲炉来说,造型硕大浑厚,色质静穆精纯。炉经多年火养,精光内含,紫檀整挖炉座为明制,材料精美工艺精良,包浆润泽,甚为难得。

从“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赏其古韵,识其美德,审其趋势

铜炉的造型以及皮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观赏价值。经过了多个朝代的历史侵蚀,购藏的铜炉基本上都有些许的磕碰,铜锈斑斑。在铜炉圈中,流传着一个大玩家王世襄的养炉故事。他曾对其收藏的铜炉进行清理与重新烧炼。例如清代“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器型古朴端庄,炉身铜质厚重,手感甚佳。通体满布金片,包浆色泽亮丽。

浅谈铜炉的盘养方法

据了解,收藏铜炉的藏家主要有几种,一种久藏书画,把铜炉作为实用器收藏,进行把玩。“一边赏画一边把玩铜炉,那是文人雅士才能享受的快乐。也有的藏家收藏沉香、玩香道,对瓷炉、铜炉非常讲究,也成为收藏铜炉的高手。还有的藏家早年开始收藏佛像,到了一定的级别,在铜器上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能力,懂得欣赏铜炉的工艺美,因此也开始收藏铜炉。藏炉的同时也需知道如何养炉!

收藏铜炉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盘养。

传统的铜炉盘养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通过加温的方式让金属铜加速氧化,形成更厚实的氧化层,从而使炉子皮色发生变化。基于这种方法,玩炉人形成了传统的炭养法。炭养的极致就是快速烧炉法,现代人发明出烤箱法、灯泡加热法、电炉加温法、阳光暴晒法,甚至还有冷冻降温法、自然老化法等多种形式的养炉方法。其二是通过盘擦进行极轻微的打磨,去除一些浮尘和氧化物,长期的盘擦会令炉子的表面更加光洁细腻,给人一种珠光宝气的感觉。但这种方法无法借助外部环境或机械来实现,必须是玩炉者自身在长期的填炭培灰、巾围帕裹、把玩摩挲中进行。

从“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赏其古韵,识其美德,审其趋势

清雍正时期所制“大明宣德年制”款点金双耳三足炉

玩炉者的共同心愿,就是期望炉子能快速养成漂亮的皮色,但十年八载实在太慢,若用大火猛攻,以大炉之火施于小炉,虽名为炼炉,但其势则与熔铜无二,这样的方法虽快,却往往导致宣炉铜质干枯而皮色灰黑,不堪入目,若是损坏了珍贵的老炉,不免令人遗憾。

从“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赏其古韵,识其美德,审其趋势

明代正德年款铜炉

因此大部分玩家更倾向选择炭火慢养法。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准备好干燥纯净的香灰。然后将宣德炉内外清洁干净,放入占炉膛八成左右的香灰,根据炉的大小埋放一颗约直径四分之一大小的专用炭块,炭块可以事先点燃,也可埋在炉内香灰中用火机点燃。待炭烧透后,宣炉的温度也上来了,温度以稍稍烫手为宜。若温度过高,可以适当压紧盖住炭的香灰;温度过低,可以考虑适当加炭,也可以减少覆盖在炭上的香灰厚度,或者在炭块的上方用香箸戳一些透气孔以促进炭的燃烧。

从“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赏其古韵,识其美德,审其趋势

“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款冲天耳三足炉

明末收藏家赵汝珍曾说过:“‘撼’即盘也,称‘撼’称‘盘’而不称‘擦’;‘擦’者用力揩抹者也;‘盘’则是轻轻拂拭也。”这句话道出了盘炉的要领,即轻且柔。

宣炉的盘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日复一日,循环往复,要有足够的耐心。若放火得宜,有意无意地坚持,久久不辍,宣炉的皮色将渐烧渐透,渐透渐退,渐退渐莹,皮色沉着而纯净,没有耀眼的贼光,这中间的喜悦只有盘炉者才可以体会到,正所谓“虽好事犹不失清闲本色”。

从“月友琴居”款螭耳铜炉赏其古韵,识其美德,审其趋势

明 阿拉伯文铜炉、瓶两式

识炉尤为重要

明清以来,铜炉收藏历经数次高潮,今天藏界对明清铜炉的热情,使其价格稳步攀升,寻购者日增,并屡次问鼎精品,普通藏家更是趋之若鹜。但应正视的是,藏品中也常常鱼目混珠,故在铜炉收藏中鉴藏方法的了解与学习也极为重要。一般而言,铜炉的鉴别与收藏可从质地、器形、色泽、铭款这几个方面入手。

铜炉以其自身特有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奠定了在艺术品收藏之中的独特地位,声名远播。但与书画、瓷器、玉器、家具、佛像等明清时期其他门类艺术品的“亿元时代”相比,成交价格尚不能相提并论,主要归因于大家对铜炉价值认知的缺失,期待未来能得到更多学者和业内的关注!

相关推荐:

132 7249

1170 (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