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文化的差異總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這是手望為你講述的第167個故事

編者 / TEA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

你眼中的法國人是怎樣的,是男人紳士女人優雅的浪漫國度、還是頓頓鵝肝紅酒的奢侈之都?那麼英國呢,是說脫歐就脫歐的任性腐國還是遍地古堡天天下雨的霧都呢?

對於許多不曾出過國門的人來說,瞭解一個國家最好的方式,除了食物就是影視作品和書籍了。

從英劇裡知道原來腐國人民真的很喜歡曬太陽,從日劇裡得知原來跑步真的可以追上公交車?

那麼外國人民對中國的瞭解又是些什麼呢?無所不吃的中國胃、全部小眼睛單眼皮的中國人、還是人人都會輕功水上漂的武俠世界?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可能我們對不曾瞭解的國家有很多的誤解,但未曾踏足我們中國的外國友人又何嘗不是呢。

對於沒有來中國的外國人,他們對於中國可能會存在許多的刻板印象,中國對於他們或許是一個擁有諸多奇蹟的神奇國度。

而曹思予就用自己的漫畫告訴國外的吃瓜群眾“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這樣”。這個有著豐富經歷的的姑娘在北京出生和長大,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的旅行、學習和工作中度過了10年。

這10年的異國生活中,她聽到太多外國友人拋給她有關中國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因此為了改變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為她的祖國正名,她畫了一組叫“小眼睛”的漫畫。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想“大一點”

說到“小眼睛”這個署名,曹思予表示,是因為她身邊的很多外國朋友都認為中國人都是小眼睛單眼皮戴著斗笠帽子,儼然把現在的中國放在了武俠世界當中。

所以她的漫畫中一部分內容涉及到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同時‘小眼睛’正好是其中之一,畫出來形象又有趣,所以就拿來做名字了。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ins上的曹思予

曹思予的生活中遇到的許多人都對中國感到好奇,但他們對中國的印象最終會變成“共產主義”、“汙染”和“沒有Facebook”這樣的字眼。雖然很多事實都是真實的,可是當代生活和多方面的中國生活卻很少為人所知。

“讓更多人來了解真正的中國是怎樣的”,是曹思予創作漫畫的初衷。她希望通過日常生活來分享中國文化。

於她而言,學習其他文化一直都是一種有趣的經歷,她想把這種感覺傳遞給那些對中國感興趣的人。在她的很多漫畫中,她將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進行了比較。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中西方用餐時餐具的不同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比較反而讓大家瞭解到中國這個國家是多麼的與眾不同。正是這些不同卻拉近了不同國度不同人種間的關係。大家因為了解反而更加尊重這些不同。

就比如很多外國人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們數學很好,自動把我們帶入理科學霸屬性。似乎認為我們沒有做不出的數學題一般,但其實,我們也有數學很渣的人啊!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對不起,我丟祖國的臉了

對於曹思予來說,創作漫畫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簡單的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讓大家都瞭解這個神奇的東方國度。她的創作在“自嘲”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國家的方方面面。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這幅漫畫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比較人們對於這幾個製造業大國的第一印象,但是曹思予想要表達的內容要更加深刻一些。

“對於外國朋友來講讓他們說出一個經典的中國設計或是一個品牌可能是有點困難的事情。但是他們一定買過“中國製造”的東西。然而遺憾的是,中國產品常常與“便宜”一詞聯繫在一起,而不是高質量。”

的確許多有抱負的本土設計師一直在嘗試創造原創的品牌和有自我特色的本土產品,但是我國缺乏的版權保護意識等問題使這一過程變得漫長又複雜。在我國本土原創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漫畫中表達的曹思予感受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碰撞,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共鳴,光是網站上的閱讀量就已經達到145萬,17萬人點贊,並被意大利、巴西、法國、日本等多國媒體報導。

感謝互聯網時代將曹思予的作品能夠傳播這麼廣泛,讓不同國家的人來了解中國的同時,也願意接受這樣一個與他們生活環境可能完全不同的國家。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通過比較,我們意識到在相同的情境下我們的行為是多麼的不同,以及我們傾向於以某種方式而不是另一種方式思考。

每一種文化都有其方式“怪異”,但也正是這種怪異讓它變得有趣。我們無法要求一個人去完全的瞭解一個人,也無法要去一種文化完全的理解另外一種文化。

文化的隔閡是永遠無法消除的,但總有辦法讓他們接受彼此。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永遠淡定的中國人

I Made These Comics To Compare Chinese Culture With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Everyday Life

在中國是不是都吃狗?北京女孩畫出的漫畫,150萬閱讀點贊16萬,向老外實力解說

中國人眯眯眼?戴斗笠?No!No!她用漫畫糾正西方的對華偏見

紀錄片《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與中國人》

——

她畫出中外差異,告訴140萬人:“中國才不是你想的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