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賈家都有哪些規矩讓人印象深刻,是值得現代人學習的?

君箋雅侃紅樓

不愧為大戶人家,賈府的禮數是很周全的。

一、外客未見,不可換家常裝扮。

林黛玉進賈府一回,寶黛初見,賈寶玉剛回來的時候的裝扮和見黛玉的時候不同。

一開始寶玉回來,先是見了賈母,之後又去見了王夫人。然後再出來的時候,寶玉就換成了家常裝扮,而不是剛回來的那副樣子了。雖然疼愛,但賈母還是不得不說他。

賈母因笑道:“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還不去見你妹妹!"

對一般人來說,見客人的時候應該穿著莊重隆重,以示對客人的重視。古代皇帝在召見朝臣的時候,都應該注意自己的禮儀。比如劉邦就經常洗腳的時候召見文人,這充分說明了他對文人的蔑視以及個人的流氓習氣。有一次,漢朝有個皇帝在上廁所的時候跟朝臣談話(儘管是他很親近的人),還被史書記錄了下來。賈府是大戶人家,待客之道自然也是周全的。


可賈寶玉不管那麼多,管他有沒有客人(事實上他大約看到了有客人),還是馬上換了家居服。這是有點兒不禮貌了,不過好在也知道是親戚。這也充分說明了賈母對寶玉的溺愛和寶玉的不拘小節。

二、與長輩談話時,不可高聲喧譁,需順承老人意。

賈政的孝順我們知道,那是出了名的。只要一驚動老祖宗,天大的事兒他也幹不下去。更別說他的媳婦王夫人,雖然不同意賈母將林黛玉許給寶玉的想法,但也不敢明面上說半個不字。而且有一次賈母錯怪了她,她也不能還嘴,最終還是由探春替她解圍。賈赦雖然嫌老祖宗偏心,但也不敢明說,而是暗諷。可見,除了寶玉,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賈母面前做自己的。封建家庭的禮儀尊卑,在這裡表現得尤為明顯。

一語未了,只聽後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這是小小的黛玉初次見到鳳姐的情形,也只有鳳姐這樣的智商情商和手腕,才敢在賈母面前如此放肆。其他人,哪敢多說亂說。

三、一般親戚留吃晚飯的話,不要當真。

黛玉跟著邢夫人去拜見舅舅賈赦,不料賈赦推辭不見。黛玉準備走的時候,邢夫人留飯,黛玉未當真。

邢夫人苦留吃過晚飯去,黛玉笑回道:“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

初入賈府的黛玉,敏銳地感覺到了賈赦對自己的態度,但也不能表露出來,以免人家說不識抬舉,所以想了這麼個理由,大家彼此成全。

金榮的姑媽璜大奶奶,氣勢洶洶地要和秦可卿理論,不料在尤氏那裡聽說了秦可卿的病狀,反倒沒了氣焰。恰巧遇見賈珍,也是說讓這個大妹子吃了飯再去。可璜大奶奶什麼玩意兒,怎敢別人給個棒槌就認真?自然是灰溜溜地回去了。

四、

凡是伺候過長輩的僕人,晚輩都必須尊重。

如果把賈府比作國企的話,賈母就是這裡面的董事長。論資排輩的現象,在這裡表現的尤為明顯。李奶奶可以來到寶玉的住處,隨意拿走寶玉給丫鬟的吃的,可以肆意罵寶玉的丫鬟襲人,而襲人不但不敢計較,更不敢回罵,寶玉還得幫忙說情。而襲人、紫娟、鴛鴦等丫鬟,寶玉一概稱為“姐姐”,不是因為她們歲數比寶玉大,而是因為她們伺候過賈母。不但如此,只要是賈母那裡的,阿貓阿狗都比一般人厲害。

五、每天早晚向長輩問安,一起吃飯。

此即所謂“晨昏定省”,王夫人對賈母,寶玉對賈母王夫人,都要履行這項義務。當然,其他人想必也不例外。

六、宴會、祭祀按照地位來排序。

這個想必非常明顯了,賈府的尊卑貴賤貧富排名是非常明顯的。這些不說吧……上上下下都是勢利眼。賈母也知道,鴛鴦也知道,外人更知道。所以不要看賈寶玉整天風花雪月的,如果你不是賈寶玉或者其他當權者,在這裡面任意一個位置,都不會好過。

當然了,其他方面的禮儀也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數了。


半瓣花上閱乾坤

賈府畢竟是名門望族,規矩多得很,比小門小戶要講究得多了,這些封建大家族的死板規矩在當時是很有道理的,放到如今,未必適用,但也有不少值得後人借鑑之處。

關於待客之道



劉姥姥一共三進榮國府,其中前兩次都是在賈府繁榮的時候。

第一次,鳳姐壓根兒就沒將她放在眼裡,但也沒叫她空手而歸,贈給她二十兩銀子,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第二次,巧了,正好她來這事被賈母知道了,賈母又好熱鬧,好吃好喝地招待了她,還帶劉姥姥逛了這普通百姓難得一見的大觀園,這劉姥姥第二次回去也是滿載而歸。

慧紫鵑的待客之道

寶玉要吃茶,叫紫鵑去倒,黛玉對紫鵑說不用理寶玉,先給她舀水去。紫鵑說,寶玉是客,自然是先去倒茶再去舀水。

關於孝道



賈母是賈家的大家長,從上到下,從主到僕,大家都非常的敬重這位老太君。無論是賈政王夫人,還是當家的鳳姐,排除利益的因素,他們對老祖宗確實是做到了孝順,每天準時去賈母處打卡是必須的,老祖宗有什麼要求,他們也馬上去辦。

關於管理之道

王熙鳳的鐵腕管理



王熙鳳操辦秦可卿的喪事的時候,她的管理才能較為詳細地展現出來。由於人們懶散慣了,殺雞儆猴,樹立威信,教育大家必須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將所有的人員按組劃分,各司其職,落實到人。就這樣,混亂的寧國府一下子井然有序起來。

探春的理家制度

探春管家的時候,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絕不徇私枉法。而且,她還想出了開源的法子,大膽搞變革,將園子各處分成塊承包了出去,怎麼那麼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呢。


一抒己見

《紅樓夢》中描述榮國府、寧國府的奢華生活,再現明清社會風貌和生活習俗,包括許多待人接物的禮節。只是舊時代距離遙遠,其中的某些規矩在今天已經不合時宜。

但也有許多好規矩,既有學習的可能,也有學習的必要。比如,賈府中在吃飯時的一些好規矩,如今許多人還在遵守,也很值得學習借鑑,這裡結合小說情節,說幾條。

第一,吃飯時,要根據各人的身份,安排座位。

小說中第四十四回,賈母在大觀園裡請劉姥姥吃飯,賈母和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等幾個孩子坐一桌.王夫人帶著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坐一桌,劉姥姥是客人,單獨一桌。

而王熙鳳和李紈一直帶著丫頭們在旁邊伺候大家,直等到大家吃過了,才收拾了殘桌,重新擺上一桌,兩個人這才坐下來吃飯。

所以劉姥姥慨嘆說:“我只愛你們家這行事,怪道說‘禮出大家’”

第五十五回,薛寶釵、探春和李紈三個人坐在一起吃飯,雖然只是隨便的一頓飯,而且大家都是同輩,也都是主子,卻還有一些細微的講究,這在三個人的座位上也能看出,“三人在板床上吃飯。寶釵面南,探春面西,李紈面東。”

三個人當中,薛寶釵是客人,所以坐在尊位,坐北朝南。探春是沒出閣的嬌小姐,坐在東首,面朝西。李紈是嫂子,陪著二人,坐西朝東。

第二,吃飯時不要說話。

林黛玉在賈府中的第一頓飯,一起吃飯的有賈母、黛玉、元春、探春、惜春五人。王夫人、王熙鳳、李紈和一大幫人在旁邊服侍,吃飯過程中沒有人亂說話,“寂然飯畢”。

當然,喝酒的時候就比較隨便一些,賈寶玉如果在場,也會隨便熱鬧一些,但正式的情況下,應該儘量少說話。

第三,飯後要漱口、洗手,然後才可以喝茶。

小說中第三回,透過黛玉的視角,這樣寫道:“黛玉接了茶。早見人又捧過漱盂來,黛玉也照樣漱了口,洗手畢,又捧上茶來,這方是吃的茶。”


於左


《紅樓夢》裡描寫主要場景是簪纓之族的賈府,“禮出大家”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發出的感嘆,賈府不但尊從封建禮教儒家文化社會普遍價值觀的一般禮教規距,賈族還有自己的家規或者說是家傳家禮。《紅樓夢》就是在當時一種禮教禮儀背景下成書的,因此,書中家族日常及人物活動也就歸宥在各種禮儀、規框架內進行。本文簡舉兩場和我們今人反差極大的來說。

印象特別深的是黛玉進賈府,時時處處透露著封建貴族禮儀規矩,黛玉從蘇州入都是一路坐船,護送者為賈雨村,賈雨村是另一艘小船,原文寫“依附黛玉而行”,雖然說賈雨村與黛玉是師生關係,在此處則體現了男女授受不親,恐怕還有尊卑之分。到了埠頭,賈府是轎子早等著了,連乳母丫鬟婆子也是乘轎入府,這裡就又體現了貴族人家女眷那怕是下人也是不拋頭露面的。黛玉一行進榮國府是從西角門進的,這裡也是有禮儀的,古時有爵位的官宦人家的正門大門一般是不開的,這個大門是有政治意義在的,只有正式活動、位高之人造訪等才會打開使用。黛玉進府雖然說是客,但屬賈府至親,又是晚輩,等同於府內女眷,走西角門才是真正正確的禮儀。


轎子入得大門一射之地停下,轎伕們退出去,眾婆子都下了轎,趕上前面黛玉轎子,另換了四個衣裝講究的小廝抬起,眾婆子步行尾隨至二門,這時轎子落下,眾小廝退出去,婆子們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這就是古時貴族的禮法了,賈府的女性下人一入府內,她們就可以下轎了,倒不必避諱轎伕小廝等人,但千金小姐林黛玉就不一樣了,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黛玉的轎子要抬至二門方落,而且小廝們要全退出,也就是男性要全部迴避,這時小姐進了二門,進入內諱之後,小廝們才可復回來料理轎子等事。

然後就是內眷們廝見了,落座寒喧一些正常的問候,除了賈母,就是賈赦賈政兩位親舅舅,黛玉做為親外甥女兒自然是要去拜見,但這個拜見是禮儀上的,兩位舅舅都是在家的,並沒有出門,賈赦傳話說見了姑娘傷心,不忍相見。賈政是王夫人代傳齋戒去了,這個齋戒只是在自已的書房進行,因為賈政即刻就見了護送黛玉一路同來的賈雨村。賈赦賈政此舉是慢待黛玉嗎?當然不是,這也是古代禮儀,雖然說舅甥為骨肉至親,但黛玉是林家的小姐,是外姓,也是要講究男女有別的。


黛玉入府的第一頓晚飯作者用了很大篇幅集中描寫大家族的用餐禮儀和規矩,詳實交待了最高權威賈母帶領眾小姐吃飯的全過程。可以享受服務的是賈母和賈府三豔,當然還有林黛玉,而且黛玉還被安排坐在僅次於賈母之位的左手第一位。(縱觀全書,所有宴席黛玉的位置安排均高於三春,和史湘雲、寶玉等同,同樣是客的寶釵往往與三春同席。)宴席服務人員是李紈捧飯、鳳姐安箸、王夫人進羹,王夫人雖已為祖母之人,但她還是賈母的兒媳,伺候婆婆吃飯仍是她做為兒媳婦的本分,但是有一點我們讀紅樓要注意,王夫人盡兒媳本分沒問題,但李紈又是她的兒媳,鳳姐是內侄女兒,也是侄兒媳,因此,王夫人是有座位的,坐哪兒呢?坐在最下首,就是賈母的對面,就是說王夫人可以坐著侍候婆婆賈母和為小姐們佈菜。李紈、鳳姐必須站著服務。丫鬟們執拂塵、漱盂、巾帕立於一旁,媳婦婆子們非常多,只在外間侍候,原文寫:一聲咳嗽不聞,寂然飯畢。然後漱口、盥水、吃茶,這一套完了,賈母領著小姐們閒話行食,王夫人領著李紈、鳳姐自去吃飯,我這裡比較好奇,李紈是不是還得如是侍候完王夫人才能自已再吃飯,哎呀,心疼李紈呀!

還有一點不少讀者疑惑,三春雖然說是小姐,屬晚輩,為什麼心安理得的接受長者李、鳳的侍候?尤其是長輩王夫人的侍候?何況王夫人還算探春母親。這就是中國古時候貴族大家小姐們的一種特殊存在了,我們從三個方面說:

一、我們中國傳統婚配習俗是“仰頭嫁女、低頭娶媳”,小姐們是家族攀附更高級別門楣的現實手段,公子要娶一位更高爵位家的小姐則概率小的多,這點看看賈府眾太太奶奶們的孃家就明白了,所以,小姐們承擔著家族聯姻重任,是家族社交甚至政治前途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元春入宮為妃,身份變成和孃家君臣關係。

二、小姐們雖為家族血脈子孫,在有兄弟族人時,卻不繼承家族最重要的如田土、宅屋,相對兄弟,分得的財產是相對很少的。

三、同時父母心頭肉,女兒在家的時間也就十幾年時間,陪伴父母親人的時間相當有限,一旦出嫁,上要侍奉公婆長輩,中要陪侍小姑小叔,下要教養撫育子女,“多年媳婦熬成婆”,女兒要多年過這種壓抑隱忍的日子。

以上三條主要因素,決定了小姐女兒們在閨閣中家族是盡力嬌生慣養,金尊玉貴,是為矜貴、嬌客。


還有一處印象很深刻,第六十四回,因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入朝隨祭又去先皇陵,擔任護送之責的賈璉先一日回家,先去了寧府處理賈珍交辦的事,榮府回事人說:

“璉二爺回來了。適才外間傳說,往東府去了好一會了,想必就回來的。”
寶玉聽了,連忙起身,迎至大門以內等待。恰好賈逛自外下馬進來。於是寶玉先迎著賈璉跪下,口中給賈母王夫人等請了安。又給賈璉請了安。二人攜手走了進來。中堂裡,眾女眷早己等侯了。

《紅樓夢》裡的打千、請安是講的滿清禮節,小輩對長輩,卑者對尊者,見面要請安或者打千。垂手站立、鞠躬、單膝跪地、雙膝跪地,口唱:“請某某安。”寶玉跪迎賈璉,是寶玉在向賈母、王夫人請安,又給賈璉請安,隨後入內院中堂,同樣,女眷們也會向賈璉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的安,這個請安在古時尊照長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則,絲毫馬虎不得。

我們今天主張人權平等,男女平等,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流動頻繁容易,以前的大家族共居形態在今天的社會幾乎消失不見,家庭結構比較小,家庭成員少,關係簡單,再加上生育率下降,每個家庭對孩子的關注度超越以往任何時代,小公主、小皇帝式的養育已經讓幾千年的“輩分”、“長幼有序”這個傳統越來越淡化,遵從、尊敬父母長輩,講求孝文化這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有必要大力弘揚和傳承下去。


屏山語紅樓

《紅樓夢》裡的許多規矩在今天看來也許不符合現代人的觀念,許多禮儀過於繁瑣,但從這本書裡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古人的生活習慣、養生之道以及社交禮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總有一些地方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先說一下讀紅樓夢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幾件事情吧,每次有賈母和王夫人等長輩在的酒席,王熙鳳和李紈是必須端茶滴水伺候長輩吃完飯,他們才能單獨上桌吃飯的,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也被這種禮節所吸引,她說:“別的罷了,我只愛按你們家這行事,怪道說禮出大家。”當然古代兒媳婦和女子不上桌吃飯這種陋習已經沒有,但在當時來說,這也是一種重要的禮節。

還有就是越在詩書大家,對待下人越好,那些個各房的大丫頭和管事丫頭,比如鴛鴦、平兒等都是很有體面的,比他們之上還有伺候過父母輩人,少爺小姐們的奶媽等,比年輕的主子還要受人尊重。

當然,紅樓夢裡的規矩還有很多,在賈家晚輩們每天早起和午後都是要去給賈母、王夫人等長輩問安的,風雨無阻。家裡的長輩如果身體欠佳,更是一天要多次問候。我們書中也看到過許多這樣的情節,寧府的賈敬身邊,全家上下都是要去道觀請安問候的,包括賈敬的生日,賈璉寶玉賈蓉等都是要早早的去磕頭,然後才能回家。

現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禮儀已經簡化甚至刪除,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90後百科

《紅樓夢》一書中賈家的禮節很周全,孩子們從小也被教育得很好。賈母說過寶玉只因為在外人面前懂禮守規,又生的得人意,所以縱容他,若一味沒裡沒外,不給大人爭光,憑他生得怎樣,也是該打死的。劉姥姥也驚歎:“別的罷了,我只愛你們家這行事!怪道說‘禮出大家’。"

賈府小到餐桌,大到社交人情往來,無不遵守禮節。用餐時賈母和未出閣的姑娘先吃,王夫人一輩和李紈一輩站著擺菜伺候。這種禮儀也罷了,放在現代社會不合適。現在是人人平等,姑嫂之間談不上尊卑。有些禮節是男權社會特有的,也該摒棄。

最該現在人要好好學學的,是賈府尊老敬長的傳統。有些至今仍保留著,但年輕一代已不那麼重視。比如每天晚輩對長輩晨昏定省,外出歸家必先向長輩請安。賈府除夕祭過祖,女眷在寧國府小聚,男子一律過榮國府等著給賈母磕頭拜年。新年給長輩拜年,現在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正在逐漸淡化。再比如賈政不在家,書房門鎖著,寶玉騎馬出門,經過書房門前也還要下馬走路。還有家庭聚餐,王夫人下席給賈母斟酒,在座的除了賈母,其餘人必須站起來。賈珍賈璉跪著給賈母敬酒,所有小輩的男子也必須離席跪下,姑娘則站起來。這一習俗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今人應該適度借鑑一下。賈府還有一個傳統也值得讚揚,就是服侍過長輩的僕人,位分比年輕的主子還要高,像賴嬤嬤,在賈母跟前也是有座位的。這一點也是出於感恩吧。

綜上所述,賈府的禮儀,現在的人最該傳承與學習的,就是發自內心對長輩的尊重。當然只限於自重的老人。


無言東飛燕

謝題主之邀。紅樓夢中的賈府,有哪些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兒,值得現代人學習?一:濃郁地學習氛圍、厚重地文化底蘊。眾所周知,一部紅樓夢從頭至尾,文學氣息充斥其中。詩、詞、曲、歌賦、誄、對聯、酒令、燈謎等,可以說在所有的篇幅中是隨處可見的。這就是說,賈府大觀園中的小姐、丫鬟們,酷愛詩書。香菱學詩,即為例證。怡紅公子文才亦是不弱,名次當在前五名之列;二:鳳姐幹練、潑辣的工作作風。找不到詞、權且如此措辭。 在紅樓夢中,鳳姐是賈府的實權人物,榮國府的總經理。為人、行事,從不拖泥帶水,雷厲風行的指揮風格;還有平兒的忍辱負重、顧全大局;探春的興利除弊、鋭意進取的精神。三:在賈府中,從上至下,恪守著規矩二字,等級森嚴。從這些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舉動中,我們見到了什麼呢?或者說,有什麼優點呢?那就是孝悌、孝道。在偌大的賈府、包括寧國府中,但凡賈姓子孫們,賢也好、愚也罷,全部尊重長輩,不差分毫。從每次賈母的用餐中、邢夫人、王夫人都得親歷親為、恭謹伺候中可見一斑;四:紅樓夢中的主要縱線、寶黛愛情。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寶黛,對愛情的堅貞不渝、至死無悔的生離死別,看哭了多少紅樓迷、感動了無數寶黛愛情的粉絲們。這一悲劇的完勝之處,就在於:儘管在日常的生活中,磕磕碰碰難免、誤會委屈繁多,而在

寶黛心中,唯有對方。縱有誤會、不論生死,情仍在、義難分。上述,是我作為一個喜愛紅樓夢的普通讀者,看紅樓的一點粗淺認知,以期拋磚引玉,謹祈師友斧正,誠謝。



溯路

紅樓夢裡的賈家,是是代鐘鼎之家。有很多規矩。放在現代社會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長幼有序。

無論是長幼還是兄弟姊妹之間,一些傳統的禮儀,待人接物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舉例來說,寶玉雖然身受賈母疼愛。但並不恃寵而驕。平日裡看到院裡的花好也會親自插了派人送過去。子孫輩的孩子犯錯就會受罰,但絕不會因此而心懷不滿對長輩不敬。對比現在一些年輕人實在值得學習。

二少做為富不仁之事。

賈家雖然富有,但是總的來說對待窮人的態度,還是比較客氣和憐憫的。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第一次雖然沒受王熙鳳待見,但是也得到了鳳姐給的20兩銀子的接濟,第二次進大觀園,更是得到了以賈母為首的多方面援助。家裡的很多丫頭雖然是賣身為奴。但是對待這些下人,通常也是比較照顧的,有的丫頭無論穿戴打扮,甚至超過了一般平常人家的小姐


颶風眼淚

紅樓夢賈府裡的規矩沒有一項是能運用到現代生活中,裡面所傳揚的孝,是在男權社會,男人的能力得到認可,女人只是在家呼奴喚婢,守規矩,帶孩子,他們對男人的服從是絕對的,也連帶孝敬男人的長輩,愛護男人的弟妹,現在是男女平權社會,他和她結婚前,都己經得到社會的認可,反而因為孩子的姓,使一方覺得愧疚,一方覺得委屈,愧疚的一方要加倍地付出,包括父母都不能有享受天倫之樂的非份之想,尤其是經濟條件不好的父母。委屈的一方總是尋求自己的心理平衡,痛快淋漓地發瀉,把委屈轉嫁給對方。


手機用戶52618784031

《紅樓夢》中的長幼有序,尊老敬老的禮節還是很值得現代人學的,如賈母用飯,媳婦們都是恭恭敬敬侍侯著,兒孫們從外面回來,都是先向老祖母,父母親問好請安,弟弟妹妹見哥哥姐姐恭恭敬敬,哥姐不落座,弟弟妹妹便不坐,寶玉的父親賈政一向以嚴歷著稱,管教起寶玉來甚至下過狠手,任誰告饒都聽不進去,但賈母一聲斷喝,賈政不敢不聽,可見其對父母都是很尊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