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才是真正的学校教育

“博雅教育”才是真正的学校教育

近日,一场名为“塑德务滋——雕塑文化进基层”的活动在江苏盐城市敬贤路小学举行。活动包括国际大师精品展、捐赠雕塑和图书、面塑展演互动等环节,其中,罗丹、达·芬奇等艺术大师的12件雕塑作品首次在盐城展出,雕塑家夏一栋、吴春南分别向学校捐赠作品《铁军》和《爱因斯坦》。(据1月21日《文化报》)

把展览办到校园去,而且是国际大师的精品在小学亮相,这样的活动确实不多见。可见当地政府以及教育、文化部门,还有热心公益事业的艺术家们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和身体力行。

“博雅教育”才是真正的学校教育

什么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核心观点又是什么呢?言恭达先生在《艺思录》中作了深入阐释:

“以艺理推进艺技。艺术教育并不是单纯要求你背记什么,更要求你思考什么。感觉的悟性与思辨的理性始终是艺术创作不可分割的两翼,而艺术文化的时代创造其核心则是艺术理念的创新与通变途径的正确选择。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形象地点出了艺术创新的内质。”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曾指出:‘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清华不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要达到真善美在学科层面上的统一。’英国大教育家纽曼在任校长时也说过——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不是技术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学生的精神和品行深化到博雅的高度。大学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健全地到达博雅高度即具备完整的人格。我认为,当下大学艺术教学应重艺术理念与创作导向的引领,艺术价值审美本体的引领与对时代文化创造的思考,应将史论研究和当下艺术评论结合起来。求道解惑,赢得的是文化智慧的积累,也就是今天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本土化实践,让书法从单一的艺术可视性进入时代人文性,改变‘快餐’,拒绝‘流行’,坚守雅正与清流。”

“‘五四’以来,前辈教育家对大学培养目标强调‘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我以为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赋予它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质。‘独立人格’的体现应是具备民族意识与时代精神,有家国情怀的集体记忆。‘自由思想’是求知理想明确,学术研究无禁区,培养多方面经典的阅读与思考,宁静心态,从容心绪,丰富心智,开放心怀。‘散其怀抱’‘思理为妙’,才能达到‘翰逸神飞’”。

通过对高雅艺术的观摩和学习,可以对自我内心加以深层次的审视,可以净化和提升我们的人格和心灵。对于新时代的人才教育,不仅使其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儒雅的艺术底蕴、创新的艺术构想。

(抱云堂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