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一台車的「賭約」 造車新勢力半年僅賣出4544台

造車新勢力一場“賭局”引發了整個行業的關注。7月底,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發聲:造車新勢力企業中,今年沒有人可以交付1萬輛。8月初,蔚來董事長李斌在深圳隔空喊話回應,稱今年年底前蔚來肯定可以交付1萬輛,以一輛蔚來ES8或一輛小鵬汽車為籌碼。何小鵬隨即通過官微表示:應戰。

就在日前,電咖汽車和威馬汽車同時表態,加入這場“賭局”。電咖CEO張海亮發佈朋友圈表示:我們也跟。

雖然與王健林和馬雲的1億賭約,以及董明珠和雷軍的10億賭約相比,這場賭局未免顯得有點“小氣”,但是也引起了業界對於造車新勢力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特别策划|一台车的“赌约” 造车新势力半年仅卖出4544台

一臺車的“賭約”

針對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今年造車新造車公司難有一萬臺的言論。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可以和何小鵬打一個賭,在年底前,不用到12月31日,蔚來肯定能做到交付1萬輛。誰輸了,就輸對方一輛蔚來ES8或一輛小鵬汽車。”

對於李斌喊話對賭,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不甘示弱,隨即在社交媒體回覆表示接下賭約,並表示謝謝蔚來能夠慷慨的送一部ES8,不過同時還表示規模交付比產品發佈難。而事實確實如此,諸多造車品牌僅限於發佈新車而無法實現量產,真正的規模量產交付卻難上很多。

隨後,這一賭約又加入了新的成員,電咖汽車和威馬汽車紛紛表示參與此次賭約。

造車新勢力半年銷量僅佔總量1.3%

2018年已經成為了造車新勢力的“交車元年”,包括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等在內的明星企業相繼有量產、交付的消息傳出。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的44個廠家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為351888輛,其中比亞迪一家就銷售了7萬臺。與之相比,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僅為4544輛,佔比1.3%。

據瞭解,蔚來汽車發佈ES8車型後,曾數次調整交付時間。ES8本計劃於今年4月開始首批交付。不過,李斌表示由於產品需要進行安全性檢驗,造成實際交付時間比此前內部計劃有所延遲,調整至了5月下旬。最終,蔚來汽車在6月28日開始向普通用戶交付車輛。根據蔚來規劃,到今年8月底前,前1000輛訂戶都能提車。另外,預計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10000輛創始版ES8的全部交付。

而小鵬汽車方面,小鵬IDENTY X(又稱為“1.0版本量產車”)6月份的銷量為146輛,上半年銷量為330輛。不過據悉,小鵬汽車的銷量主要是來自測試使用,並不是真正意義上交付到普通消費者手中。

賭局只是一場“商業秀”

近兩年比較著名的商業賭局中,第一次是馬雲和王健林,第二次是雷軍和董明珠,這一次是李斌和何小鵬。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賭約都是一些炒作營銷的手段。無論是一輛小鵬G3,還是一輛ES8。這場賭局的賭約封頂也就50萬元。而這場價值50萬元的賭局已經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

“這是一場高水平的商業互吹,公眾關注的價值遠比一臺車要值錢,對李斌和和何小鵬來說都是雙贏,所以這個事情應該從公關營銷的角度深層次的來看,而不是具體的賭局如何如何。但是透過這個賭局,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一個階段。”知名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認為。

不過,量產與交付一直都是造車新勢力無法解決的難題,雖然蔚來汽車能否按期交付1萬輛汽車尚不得而知,但此次賭約將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問題以一種更引人關注的方式呈現出來。

對於國產造車新勢力來說,大規模量產勢必會成為他們日後面臨的一道難題。在業內人士看來,新造車企業自建工廠除了成本提升時間也是個大考驗,尋求代工又會受制於供應鏈,國產造車新勢力要擺脫質疑的話,量產難題是他們最大的考驗。

■聲音

掌握領先技術才是發展關鍵

來自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487家電動汽車製造商,且多為新品牌,而這一數字仍在繼續上升。

不可否認,在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開始持續爆發。尤其是政策補貼,刺激了新能源汽車的爆發。不過隨著國家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6月12日正式執行,勢必會影響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選擇,並對那些擁有較強核心技術的企業形成利好。

相比2017年最低100公里起步的標準,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提升至了150公里起步,同時劃定五個補貼等級,其中R≥400公里(400公里或以上)的車型能獲得最高補貼。純電動乘用車標準補貼最低為1.5萬元,最高為5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混合動力補貼為2.2萬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交付開始,那些營銷和量產進度嚴重不匹配、核心技術缺失的造車企業,必將會被淘汰。目前行業普遍認為最終能活下來的只有3至5家。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為,電動汽車是按照數量來補貼的,這造成電動汽車的產量很大,“如果政府哪一天停止補貼,很多電動汽車車企可能會破產。現在電動汽車廠家的數量也太多,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比較慘烈的淘汰。”

丁道師表示,對於蔚來、小鵬這些造車新勢力企業而言,量產汽車並不是太難,但是能否掌握領先的電池技術才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孫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