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未來無疑還會有更多的電影將與影視劇聯動,原發於逐利心理也好,作為影視劇題材的補充和供給也罷,製作方對於影改劇的重視都將成為一種新趨勢。當然,並不能完全否定影改劇的意義和作用,只能說暫時還收效甚微,至於如何將這塊“璞玉”雕琢成玉器,還需行業裡的能人巧匠多加琢磨。

作者|爽子

由朱亞文、鄭元暢、李佳航領銜主演的《合夥人》已經接近尾聲。

作為一部標準的“影改劇”作品,《合夥人》的播出自然引起了觀眾不少的討論。畢竟2013年,陳可辛導演的《中國合夥人》珠玉在前,此次劇版《合夥人》能否突出重圍?

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當然,“影改劇”已不是一件新鮮事,無論是早期的劇版《神話》、劇版《失戀33天》還是劇版《致青春》,都證明著影改劇之風由來已久。不過,“影改劇”究竟是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呢?

1

越演愈烈的“影改劇”

2013年,由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合夥人》上映,三個年輕人為實現“中國式夢想”,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的追夢故事走進了千家萬戶,並一舉拿下了票房5.35億的好成績。2018年,電視劇《合夥人》播出,依然是三個青年創業的故事,不過故事的背景換成了互聯網創業,再現了一段20世紀90年代末熱血青年的築夢歲月。

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2015年,一部中韓合作出品的奇幻喜劇電影《重返20歲》登陸國內院線,一位七旬老太太不可思議變身之旅讓人啼笑皆非,並刷新了由《分手合約》(1.93億元)保持的中韓合拍片最高票房紀錄。2018年,電視劇《重返20歲》如期而至, 不過這次不再是70歲的奶奶個人的變身之旅,劇中的丈夫項大海也一同返老還童,兩人一同重新追逐自我,救贖愛情並攜手幫助孫女實現音樂夢想。

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2016年,《七月與安生》捧紅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雙黃蛋”周冬雨和馬思純,《閃光少女》第一次深刻讓觀眾認識到了二次元的魅力,而這兩部女性向明顯的作品也都於2018年開啟了劇版的創作之路。在劇版《七月與安生》中,兩個女孩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相愛相殺的故事創作角度,將轉向更為複雜和糾結的都市職場生活中。《閃光少女》則由電影的編劇鮑鯨鯨和導演王冉保駕護航,為故事加料、加糖、進行升級。

如果細數起影改劇的案例,其實還有不少,《紅海行動》、《集結號》、《私人訂製》、《老炮兒》、《芳華》等等……數不勝數,大有洶湧而來之意。

2

影改劇是“必然”

“一部小說拍完電影,再拍電視劇這很正常,以前這種現象也很多。”編劇宋方金如此回答道。的確,無論是IP小說改編成電影、影視劇,還是如今的影改劇、劇改影,其實本質上來講都是一種“改編“行為。作為已經被市場驗證過的試金石,起源於電影作品的劇本,不僅擁有口碑和流量,更擁有著足夠的曝光率和知名度,這聽起來便似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並且從影視劇創作的角度來說,相較於小說的電影化,電影改編成影視劇的難度顯然降低了很多。一方面,基於電影劇情的結構內容,影視劇的劇情拓展可操作性增強。另一方面,電影的票房也為作品題材的市場接受度做了試水,市場反饋可以適當進行預判,這從某種意義上講更成功降低了風險。

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而隨著電視劇製作技術的發展,電影和電視劇之間在製作時的技術壁壘也開始逐漸降低,為保質感,目前已經有部分製作公司開始採用電影膠片拍攝電視劇。隨著電視劇的投入越來越大,一些電影中的畫面感和質感已經完全可以採納到影視劇中,這更從影視創作的技術層面上解決了電影“劇化“過程中需要面對的技術問題,極大了推進了影改劇的發展。

不過雖然影改劇大勢所趨,但是對於影改劇是否是一種好的選擇?編劇宋方金也坦誠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弊大於利。影改劇雖然由來已久,但是近些年它的越演越烈卻在急速擠壓原創性的生存空間。”

“正常來說,60%原創與40%改編的作品比例是比較合理的,可如今這個比例卻在嚴重失衡。”

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談及影改劇大肆來襲的原因,對於各界熱烈探討的“影視劇市場題材的匱乏”的說法,宋方金給予了否定,“題材市場一點都不貧乏,歷史性的,具備現實意義的故事有很多。例如《我不是藥神》《人民的名義》都是很好的題材。”而對於影改劇熱潮背後真正的原因,宋方金表示與資本的逐利心理不無關係。

近兩年的IP改編熱雖有回落,各大影視製作公司對於頭部IP的爭奪不如之前般激烈,不過行業依然深陷“拿來主義”的怪圈兒當中。影改劇題材的便利性讓資本投資者們看到了商機,當創作變成了一場商業行為,便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原創故事開始被人拋諸腦後,滿目的改編作品使原創故事市場每況愈下。

2

好劇本+時代精神是前提

影改劇作為行業內的熱門話題,其實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此前就曾有不少業內人士對此曾發表過看法。其中影視評論人楊文山就曾說道:“不大看好已經有電影,然後再出來個電視劇版。這顯然存在一種“炒冷飯”的嫌疑。”並且楊文山對於電視劇改電影也表示了並不大看好,他覺得電影基本上跟電視劇在內容上已經沒有了關係,大多是用了同一個名字或重啟了一個新項目,意義不大。

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媒體人謝明宏則表示,目前很少有電視劇和電影改編俱佳的文學作品出現,“我覺得文學底本就像是植物的種子,它一定有自己喜歡的土壤和溼度,如果不做加減法或改良品種,不會出現電影也成功,電視劇也成功的改編作品,在對文學作品不做大修改的前提下,兩者一定只有一個最適匹配。”

對此,編劇宋方金,作為曾改編過劇版《手機》並有著深厚的行業經驗的業內資深人士,他也從影改劇的實操層面上剖析過影改劇的發展前景。“影改劇雖弊大於利,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它可以作為原創故事的一種補充存在。當然在創作過程中,選對劇本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第一步。“

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眾所周知,劇本是一部作品的根,但也並不是所有的電影作品都適合改編成影視劇的。“其中,故事人物關係的豐富性就是一條選擇劇本的標準。”宋方金說道。於此同時,他還坦言,盲目選擇劇本隨之而來只能是劇情難拓展、題材水土不服以及劇情注水等不可避免的問題,作品的口碑自然會受到影響。

其次,在基於電影劇本的影視劇劇本創作過程中,融合時代精神更是重中之重。“有些作品雖經典,可是已經不適合當下的價值觀念,這在創作過程中便需要結合現實,重新賦予它與時代相結合的故事風貌。而在這個‘賦予’的過程中,抓住故事的精神內核是關鍵。”

電影IP改編電視劇,到底是不是個好選擇?

顯然,與網文改編、名著改編、經典劇集翻拍都有著“異曲同工”之效的影改劇,並非各個精品。而且,影改劇從一種常規性創作方式轉變為一種大規模的“投機”行為,還令觀眾有些排斥。

不過,未來無疑還會有更多的電影將與影視劇聯動,原發於逐利心理也好,作為影視劇題材的補充和供給也罷,製作方對於影改劇的重視都將成為一種新趨勢。當然,並不能完全否定影改劇的意義和作用,只能說暫時還收效甚微,至於如何將這塊“璞玉”雕琢成玉器,還需行業裡的能人巧匠多加琢磨。

不過正如宋方金所言,“作為寫故事的人,一定要對自己的‘手藝’有敬畏心,不旁騖、不著急,走正道,堅持自主創作,為時代代言,為人民發聲。”影改劇作為一個“二次創作”的內容形式更需要遵守這樣的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