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星爾克:建設先進總倉帶動物流體系升級優化

為了進一步配合集團新零售戰略,2016年,鴻星爾克開始逐步進行倉儲物流佈局的調整,並藉助現代化物流技術手段建設了長泰物流基地項目,實現了物流網絡佈局的優化和物流服務能力的全面升級。

鴻星爾克(廈門)實業有限公司(簡稱“鴻星爾克”)創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廈門,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運動服飾集團。目前,鴻星爾克在福建擁有逾萬人的鞋服制造基地,配置31條國際鞋服制造生產線,年產銷運動鞋2500多萬雙、服裝近4000多萬件套,並於2018年在四川資陽、綿陽投資生產基地,更快滿足市場需求。在營銷網絡建設方面,目前鴻星爾克在國內擁有7000餘家店鋪,並通過與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的合作,全面將線下門店接入支付寶會員,利用支付寶在支付、營銷、雲計算等方面的能力,實現線上線下業務的打通。

鴻星爾克:建設先進總倉帶動物流體系升級優化

隨著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和銷售模式變化,對物流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因此鴻星爾克適時調整物流網絡佈局,加大力度升級物流系統,取得了顯著效果。

與時俱進優化物流體系

基於直營分公司管理為主的模式,鴻星爾克從2012年開始採用區域倉的倉儲模式管理,從而替代傳統以省份為邊界的分倉管理模式。通過區域倉存貨一體化管理,在期貨鋪貨速度、退貨貨品整合、物流成本降低和倉儲面積縮減等方面都比原有的分倉模式更具有優勢。在推行的6年時間裡,企業倉庫面積縮減24.3%。同時,隨著企業銷售模式變化和電商業務的高速發展,鴻星爾克在新零售的大環境下積極進行傳統業態轉型的調整。通過各平臺的全渠道合作,打通跨界的系統層面自由溝通,吸收各方流量,全方位促進銷售提升。在這一過程中,集團對物流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目前,鴻星爾克的物流體系以集團物流統籌管理為主,可直接滲透到分公司倉儲管理和支線配送,快速推動全國各層級物流能力的提升和變革。為了進一步配合集團的新零售戰略,2016年,鴻星爾克開始逐步進行倉儲物流佈局的調整,從原先以業務模型拆分的倉庫,調整為線上線下和存貨一體化的倉庫,並通過中央倉+區域倉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物流服務能力。其中,中央倉作為線上線下一體倉,既是全國服裝的配發地,也可輻射60%的分公司期貨直配到店,同時滿足電商全平臺的貨品存儲和配發。區域倉(包括東北、華東、華北、西南)則負責覆蓋50%的分公司終端店鋪的倉配需求,同時可作為電商前置倉,加快B2C訂單的配送時效。

全國網絡佈局

2016年,鴻星爾克在位於福建漳州的鴻星爾克(長泰)電商產業園啟動了中央倉——長泰物流基地建設項目,藉助現代化物流技術手段實現倉儲管理、訂單配送等關鍵物流作業能力的全面升級。長泰物流基地的定位是,結合當前運營現狀,並滿足企業未來5年內的線上線下倉儲配送需求。

長泰物流基地項目概況

長泰物流基地佔地143畝,由1棟揀選加工車間和4個物流流通倉庫組成。其作為鴻星爾克的全國物流總倉,在整個倉儲網絡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時管理全國其他網點貨品的進出和調配。

長泰物流基地按照“互聯、智能、綠色”的創新設計理念,依據“BELT PICKING MODEL”模式(輸送帶揀選傳送)運作,通過全自動化傳輸系統將基地內的車間和倉庫作業區直接貫穿起來,又運用先進的WMS和WCS系統,對人員及貨品實現智能定位,實現物流中心內人與貨的有機智能結合。

鴻星爾克:建設先進總倉帶動物流體系升級優化

整個物流中心內通過RF手持終端和信息系統驅動指示作業,推進全業態全流程無紙化作業。

作為鴻星爾克佈局智慧物流的重要成果,長泰物流基地自投入使用近一年來,通過優化智慧供應鏈,對公司產品的倉儲管理、訂單配送等主要節點的物流系統進行了一系列換代升級。在剛剛結束的“6.18”電商大促中,鴻星爾克的“智慧物流”體系彰顯了強大的訂單處理能力,同比2017年,在訂單總數和訂單多品(一單多件)比例雙增長的情況下,作業人員投入減少31%。

佈局及流程

長泰物流基地總體佈局主要分為3個功能區域,分別由2個VNA倉庫、2個落地存儲倉和1個分揀廠房組成。其中,VNA倉庫主要負責商品的整託和整箱存儲,設置了收貨區和暫存區;落地存儲倉主要負責終端主推款、批量及集團規劃性調撥貨品;分揀廠房則主要負責處理收貨、質檢、集貨與發貨、退貨的收貨、分理與暫存、商品的整箱存儲等。所有區域均採用輸送線串聯,以提升整體運作速度。

長泰物流基地軟硬件投入及功能設置情況參見表1。

鴻星爾克:建設先進總倉帶動物流體系升級優化

1.VNA存儲區

用於存放整箱商品,配置有橫樑式貨架,使用窄巷道叉車進行存取,按照整托盤貨位及按整箱存儲的貨位存儲不同類型的貨品。

鴻星爾克:建設先進總倉帶動物流體系升級優化

2.分揀廠房區

設置擱板式貨架揀選區,可滿足B2B&B2C的貨品零揀,通過輸送線、自動包裝機、交叉帶分揀機、滑塊分揀機等設備及WCS系統的有機集合,既能滿足大貨和終端店鋪的貨品配送,也能滿足電商各類平臺的發貨需求。

鴻星爾克:建設先進總倉帶動物流體系升級優化

鴻星爾克:建設先進總倉帶動物流體系升級優化

鴻星爾克:建設先進總倉帶動物流體系升級優化

鴻星爾克:建設先進總倉帶動物流體系升級優化

3.作業流程

入庫、出庫和退貨處理是長泰物流基地的三項主要作業內容,其特點如下:

入庫可滿足整箱、尾箱、異常貨品的入庫操作,通過結合VNA存儲位和擱板揀選位的不同特點,採用WMS推薦庫位的方式進行上架,更加簡便、快捷。

鴻星爾克:建設先進總倉帶動物流體系升級優化

出庫採用托盤揀貨、整箱揀貨和零散貨品揀貨三種任務方式組合,通過叉車和輸送線等設備進行搬運,再使用人工及自動包裝設備進行復核包裝,直至出貨。通過信息系統的指引,多樣化的出庫揀選方式,提升了倉庫整體運作效率。

退貨操作,尤其是換季退貨,一直以來是服裝行業的痛點。批次多、SKU散、貨品包裝不完整、信息不明確等特點,使物流作業在成本和時效上都受到了很大影響。長泰物流基地則通過系統退貨訂單的分析和波次組合,然後結合交叉帶分揀機,能準確、高效地進行貨品分揀,達到退貨快速週轉的目的。

技術與管理相結合

物流技術提升在於對企業運作發展的契合度,同樣物流設備的適用性則是一個項目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在物流技術層面,長泰物流基地打破了原有倉庫終端店鋪配送和電商業務層面拆分設計的方式,可同時處理B2B和B2C兩種不同業務模式的訂單。兩種不同類型的物流作業既做到相對分工,也做到有效融合。即,在揀選作業層面是相對獨立的作業方式,但在存貨方面採用一體化管理。通過存貨和揀選不同的訂單策略組合,減少以往貨品必須從大貨整批量轉移至電商/終端的多道出入庫工序,可以直接按照需求將貨品單箱從大貨補貨至電商/終端模塊,最終揀選作業按照單體進行揀選,提升效能。

在設備使用層面,簡單分為三個系統模塊:輸送系統、貨架系統和分揀系統,以WMS和WCS為導向,將適用的物流設備融合應用於不同的業務場景,最大限度保證作業半徑更小、準確性更高、存儲面積利用率更高效。

物流運營管理表面上是人員管理或對運作時效性的提升需求,實際上是對行業和企業發展的深度思考和實踐。長泰物流基地項目從立項研討、系統規劃與集成、建築施工、上線運行等多個階段,歷時3年完成,期間會根據公司業態發展情況不斷進行調整。比如在項目研討階段,並沒有將交叉帶分揀機設計在內,但隨著物流設備成本逐漸降低和企業貨品配發分散特點日益突顯,在物流系統上線前一年重新調整規劃方案,引入了此套設備。這在當時建築施工都已經啟動的情況下,是個很大膽的決定。現在看來,這是很正確的做法,交叉帶分揀機給物流運作效率帶來質和量的變化。所以運營管理不單單要遵循公司發展需求,也要針對物流大環境的變化,不斷修正和優化物流系統,才能將物流運營管理做到極致,真正提高人效和運作效率。

實施效果與未來規劃

長泰物流基地投入使用後,對鴻星爾克的新零售戰略提供了有力的物流保障。

首先,提升了物流核心競爭力。不管是線上線下都從中受益,從長泰物流基地可以直接配發到倉,也能配發到店,更可以直接配發到消費者手上。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直接帶動的是企業商品更加多元化的存儲模式,而非傳統的都要遵循總倉—分倉—店鋪—消費者的方式,縮短了整體配送時長。

其次,降低了物流成本。以鴻星爾克的南方某銷售大省為例,以往當地倉庫年租金接近400萬元。通過收倉回長泰的方式,貨品從長泰直接配發到門店,在提升物流時效的前提下,一年可節省500萬左右的倉儲和人工成本。

在長泰總倉投入使用後,通過越庫作業的優化(期貨訂單直接按照鋪貨和補貨訂單,鋪貨訂單直接在入庫週轉區按照終端店鋪需求配貨到店,不再經過存儲模塊,可以減少貨品的多次搬運,同時大幅降低存儲空間),人員及分揀機設備的綜合應用(交叉帶分揀機既可以作為期貨鋪貨使用,也能作為退貨的整合設備使用,通過分揀機更精準的投放功能,降低整體錯誤率),已經擁有可以覆蓋全國60%門店的首批期貨鋪貨的能力,使得分公司倉、區域倉的面積和人員大大縮減,相對長泰總倉投入使用之前,分公司區域倉總面積降低18%,人員減少15%,整體費用大幅下降。

未來,鴻星爾克還將在物流服務能力、擴展能力和共享物流等方面不斷進行突破和調整。具體包括:

(1)持續優化作業流程;

(2)通過系統和設備替代重複循環的操作,最大限度降低勞動力成本;

(3)加快整個物流網絡佈局進度,區域倉實現電商前置倉和工廠發貨直入等功能,打造以長泰物流基地為核心、輻射全國終端店鋪和消費者的物流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