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你揭開催債行業背後的真相

提到催收,你會想到什麼?

早年的港臺片裡,不乏這樣的鏡頭:你回家後發現牆上潑滿紅油漆,上書四個猩紅大字“欠債還錢”。又或,在路上走著走著,一群黑衣大漢突然竄出來喊道,“不還錢是吧,斷你一條腿”。

為你揭開催債行業背後的真相

還剁人?我們連個髒字兒都不敢講不能罵人是催收的鐵律,考核指標裡,投訴率就緊挨著催回率,一句話罵出去,借款人掛了電話就投訴。輕則扣錢,重則勸退,並且整個公司的業務穩定都要受到影響。

當大爺的時候不多,當孫子的時候倒不少

在各類影視作品眾,為了顯得主角有多可憐,總喜歡妖魔化催收行業。現實呢?“當大爺的時候不多,當孫子的時候倒不少。”一個幹了三年催收的朋友總結到。催收行業確實比較封閉,你見過哪個催收公司打過廣告?因為既沒有對外表達的動力,也沒有必要,所以才造成人們認知的鴻溝越來越大。

為你揭開催債行業背後的真相

過年親戚問,你現在在幹哪一行啊?大舅的兒子今年剛考上了公務員,小姑的女兒在銀行,大伯的女兒在本地的小學當老師... ...問到你了,你在幹嘛呢?我之前一同事——王威,幹了三年催收了,每當有外人問起,王威便說自己是搞金融的,那人再細問,他就說是搞風控的。畢竟催收員站在整個金融業鄙視鏈的底端,地位甚至略低於操著方言的理財師和貸款中介。更重要的,王威也怕人覺得自己是黑社會,萬一觥籌交錯間忽然亮出身份,別人問起從業三年剁下手指幾許,就太尷尬了。

放貸是門技術活,催收則是藝術

但要說心裡話,王威很喜歡做催收。放貸是門技術,催收則是藝術,三言兩語拿下百萬大單,成就感瞬間爆棚。做的好的,一個月提成數萬有餘,做得差的,溫飽之外也能勉強存些小錢。就算再不濟,幾年催收做下來,也能管窺四海民生、略通各地方言。

王威剛開始做催收的時候,基本工資就1000塊多點,能賺多少全靠提成。他第一個月工資只拿了1300,但他學得很快,到第三個月,他催回了一筆170萬的欠款,一下就拿了13萬提成。算下來,那一年,他就掙了65萬。

為你揭開催債行業背後的真相

到2014年,互聯網金融公司幾乎是一天一家開了起來,挖人也不計成本,好幾家消費金融公司都挖他去做催收。催收到最後就是混工齡,你乾的越久職位就越高,要還呆在原來的公司,還得三四年才能當上組長。去年他跳去了一家成立不久的消費金融公司,直接當上了總監。

上次跟他聊的時候,他說打算再幹一段時間,他挺喜歡做催收,尤其是催回一筆大單,或是拿下一個難纏的借款人,都讓他頗有成就感。

他只希望到什麼時候人們聽到自己工作的時候可以少些偏見,至少別把他當成黑社會

為你揭開催債行業背後的真相

都是賺錢,都是混口飯吃,欠錢的人也是為錢,催收的人也是為錢,信貸公司放貸是為了錢,催收公司催款也是為了錢。他自己、他的同事,來辦公室的信用卡推銷員,電話裡推薦它炒黃金原油的大小代理,還有那些說著凱恩斯主義、克魯格曼不可能三角或是別的什麼東西的人,大家還不都是賺錢麼?金融世界多少花天酒地紙醉金迷,最後不過都是紅與綠、錢和血。

催收難道是作惡?

現在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呼籲,要賬越來越難了,賴賬卻越來越容易。此時,出借人開始著急了。站在出借人的角度,投出去的錢收得回來才是第一要務,對老賴份子,有什麼客氣好講。之前我看到的一個評論很有代表性:

“有些人就是矯情,一邊反對暴力催債,一邊反對逾期和壞賬。

就好像唐僧,一邊要取經,一邊要對妖精“仁慈”,一邊要反對“暴力殺生”。

而可笑的是,他的仁慈換來的是自己屢屢陷入危險之中。唐僧取得真經,一路上驅魔捉怪的,從來不是依靠他自己對妖怪的仁慈勸說和教育,而是依靠孫悟空的暴力驅逐。

為你揭開催債行業背後的真相

投資人的敵人就是老賴,老賴的存在讓多少投資人家破人亡和血本無歸,當你同情敵人的時候,代價就是:自己本金損失。不要一口一個“法律”,如果這個能解決賴賬問題,我們早就生活在安詳而河蟹的社會之中。

催收的過去與未來

早期的莽荒與野蠻生長

1995年,廣發銀行發行國內首張完整意義上具有信用透支功能的標準信用卡,由此打開了信用消費市場的魔盒。2000年以後,信用卡市場逐步進入瘋狂增長期,當時,在單純以髮卡量作為業績指標的考核體系下,信用卡營銷員開始不顧申請人的資質肆意髮卡。

為你揭開催債行業背後的真相

催收行業高速發展的十年

忽視風險的後果是嚴重的,信用卡壞賬大量出現,2003年~2013年,可以說是催收行業孕育發展的10年。一個行業的出身至關重要,決定行業未來的走向,正是因為催收行業誕生於金融系統中監管最嚴格的銀行業的外包需求,所以決定了在此後十多年的發展裡,催收行業的規範程度要遠遠高於某段時期誕生的某些行業。

為你揭開催債行業背後的真相

朝標準化邁進的未來

在催收更加規範化和標準化的美國,類似Encore Capital Group和Pra Group這樣的不良資產處置公司已經做到了上市,新的創業公司也開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改造催收行業。在中國,類似的公司也開始出現,但就實際情況而言,目前人工智能僅僅能做一些基礎的提醒工作,還無法大規模取代人工。

為你揭開催債行業背後的真相

催收得懂人性、懂博弈論,催收靠的是情商。借用王威的話,催收——是門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