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文化方面,魯迅和胡適誰厲害?

中原證券王欣


胡適與魯迅都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知名人物,我經常遇到類似的問題,究竟胡適厲害還是魯迅厲害?

胡適美國留學時期照片

胡適是安徽績溪人,早年留學美國,觀念和思想得到解放,率先認識到文化改良的意義,並身體力行,創作白話詩,撰寫白話文章。據說中國第一首白話詩就是胡適創作的,這首詩的名字叫《兩隻蝴蝶》: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打響了白話文運動第一槍

不久,胡適撰寫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隨即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誌第二卷第五號發表,在全國引起了轟動。胡適認為,文學改良應從八個方面入手,即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爛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文學改良芻議》後來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檄文,包括魯迅在內的五四新文化人物都受到這篇文章的啟迪和影響,後來魯迅創作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因為這些文字,胡適還未回國便被北大校長蔡元培聘為北大哲學教授。當時魯迅在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職,他的老鄉錢玄同是《新青年》編輯之一,魯迅從錢玄同那裡讀到這篇文章,對胡適非常佩服。後來,魯迅和弟弟周作人都成為《新青年》的撰稿人,從此與胡適有了交往。魯迅雖然比胡適年長,但對胡適非常尊重,言必稱“適之先生”,從這個細節上可以看出兩人的關係。

胡適與魯迅的政治觀點和理念可能不盡相同,但在學術思想上是相通的,在文化思想方面胡適屬於開風氣之先的人物,是高於魯迅的。但具體到文學創作,由於胡適是從事哲學文化研究的,並不擅長小說、詩歌和散文寫作,所以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差距。

這是我的個人意見,諸位朋友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溝通,共同探討。




民國年間那些事


先給個結論:在文學與文化、包括思想方面,魯迅是當之無愧的一流思想家、一流學者、一流作家;胡適,則是毫無爭議的二流思想家、二流學者、三流作家。

一、關於魯迅

題主希望詳細說說,這個沒法太詳細,太詳細了就是著書了,不如抓要點:

為什麼魯迅是一流思想家?因為:魯迅對國民性的批判、對近代中國人缺乏自治、缺少獨立意識的深刻認知,推動了中國從內部向現代國家的轉型。而且,這種批判雖然也從俄國有所吸收,但基本上屬於魯迅的原創思想。這種思想在後來逐漸成為了中國人所要追求的一種民族精神,一種與近代受辱麻木截然相反的精神。

為什麼魯迅是一流的學者?因為:魯迅做的研究並不多,也就是翻譯和一些古代文學研究。如果說,魯迅的翻譯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爭議的話,魯迅的古典文學研究可以用“有始有終,點到為止”來概括。

所謂有始有終,就是他完整的進行了古代小說的研究的開拓工作,所著的《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至今仍然是古代文學的重要參考書,不是入門書、不是因為魯迅所以才重要,不是因為寫的早,而是確確實實有見識有水平的參考書;

所謂點到為止,是說魯迅並沒有在學術上下大工夫,當然也與他去世時間太早有關,所以留下的學術著作太少。但少而精,並不能抹殺他作為一流學者的水平。

為什麼魯迅是一流的文學家?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

二、關於胡適之

為什麼胡適之是二流的思想家?因為:胡適給今天的中國確實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同樣是關於ZIYOU,關於人的獨立,而且,我們今天仍然需要胡適的這種思想。但是,一方面,胡適的這些思想都是二手的,美式的,不是原創的;另一方面,胡適的思想不深刻,缺乏反思,無論是什麼思想,沒有經過反思而只是接受,那就是教條。所以,胡適只能是二流思想家。

為什麼胡適之是二流學者?因為:胡適雖然留下了“整理國故”的觀念,留下了一些研究方法,照理說,能夠提供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的人,肯定屬於一流學者了,因為確實是一流學者提供方法,二流學者照著方法研究。但是,誰也沒有想到,

當胡適自己按照自己的方法做研究時,卻總是發現做不下去,最後,很多他花了大工夫的研究都沒有成果。

為什麼?因為胡適水平不高,自己提出的方法,自己都無法驗證,我們能說他是一流學者嗎?

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為什麼只有上冊?並不是太忙,而是水平不夠。他在寫上冊時,北大的朱希祖就說過大意是“胡適不懂哲學,寫不動哲學史”的話;章太炎曾譏諷胡適不配談學問,說:“胡適之也配談哲學?”

更有趣的是黃侃,他在上課時講段子:“昔日謝靈運為秘書監,今日胡適之可謂著作監矣”。大家沒聽懂,黃侃說:“監者,太監耳。有上部,下部沒有了”。

如果說早年的胡適水平不夠,晚年的他也仍然不行。晚年他按照自己提倡了一輩子的方法,整理《水經注》,結果,不僅沒有“結案”,反而越弄越亂。

胡適自己曾說:“提倡有心,實行無力。”(胡適日記,1930年12月6日。)自己是二流學者,這是他自己承認的。

為什麼說胡適之是二流作家?因為,大家說說,誰能背得出胡適的一首詩?說出胡適那篇小說、散文能讓你覺得這輩子沒白活?沒有吧。


danyboy


魯迅(周樹人)和胡適是我國現代文化界兩顆非常耀眼的星星,兩人都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都推行寫作革命,即以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寫作,來代替難懂晦澀的古文寫作,目的在於傳播符合時代審美意識的新思想。

時至今日,他們的光芒依然耀眼。從本質上講,魯迅(1881年——1936年)是一位作家和思想家,胡適(1891年——1962年)更像一名學者。

至於他們兩人誰更厲害一些,這要從他們對文化事業的貢獻,對國民精神和思想的改造,對社會文明進程的推動,對後世的影響力,以及在世界文壇的地位,等多方面來綜合評判。

本人從他們各自發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文章,胡適為《文學改良芻議》,魯迅為《狂人日記》,來比較他們誰厲害,基本上可以分出兩人的水平究竟如何。

“新文化運動”高舉科學和民主兩面旗幟,旨在瓦解愚弄民眾2000多年的封建皇權專制思想,給民眾灌輸自由、博愛、公正的新思想,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誌,無疑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雖然這個雜誌創刊已經幾年,但還沒有發表出一篇很有分量的文章。

1918年5月,魯迅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我國第一篇以白話文寫作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此小說4700餘字,以自述的方式展開,深刻披露了封建禮教制度的“吃人”本質,表達了魯迅對整個社會,甚至整個人類深切的憂患意識。其中,文章中有這樣的語言:那些吃人的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這些話,字字如刀,針針見血。非常提升士氣,點燃了民眾追求自己權利和幸福的熱情。當時的國內社會積貧積弱,被三座大山壓迫得奄奄一息。拋開《狂人日記》重要的文學價值不說,僅僅其社會意義不言而喻,此小說集思想性、現實性和社會性為一體,如同久旱逢甘露一樣,給民眾萎靡、麻木的心靈打入了一針強心劑。

魯迅像一個太陽一樣已經冉冉升起,用思想光芒驅除黑暗,揮灑光明時,而胡適此時卻在北京大學做他的副教授。他在做什麼呢?他在搞研究,在撰寫諸如《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之類的文章,這些文章對他評職稱很有用,卻對解決社會問題,意義並不大。

雖然胡適早魯迅半年之前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但這篇文章更像一篇說明文,充滿教條主義,都是諸如,在文學創作上,不準無病呻吟,不準模仿古人,要言之有物,之類的話語,比起魯迅那篇擲地有聲的《狂人日記》,這篇文章可以說沒有什麼亮點。

並且,胡適的這篇文章也沒有什麼新式思想,更像一種總結式的理論,有論點,沒有論證過程,更沒有論據。沒有說出文學創作者應該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對文學是有效的改良。

而魯迅,已經用實際行動,用新思想和新手法創作出了我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魯迅的探索精索胡適不具備,在文本思想的深刻性方面,胡適更不具備。

由此,他們誰的水平高,就一目瞭然了。


鴻鵠迎罡


魯迅先生同胡適先生都是那一時代的大人物。魯迅先生,《吶喊》《彷徨》一出,中國人開始覺醒,


魯迅先生對於我們中國來說,他是民族魂,是精神支柱,是代表著中國的文化符號。


胡適先生,他崇尚自由主義,隨性隨情,不同於魯迅先生深刻地批判國民性,而是研究自己所愛的文化,通過文學來改良社會。

他們的共同之處便是,翻譯外來文學,均受到林紓的影響。若仔細論及兩人的文學文化研究,兩人各有千秋,魯迅先生喜愛俄國文學,一生譯眾多作品,胡適先生著有《白話文學史》《國語文學史》《中國哲學史大綱》等。




曉曉5031




在文學方面,魯迅第一。

因為魯迅的小說和雜文是劃時代的,他的小說是先鋒前衛至於今天的,他的後現代小說創作(《故事新編》)甚至走在世界各國作家的前面。

魯迅舊體詩寫得好,但新詩不及胡適遠甚,寥寥無幾的幾首新詩,雖然形式打油隨意,但帶著舊體詩的內核和不可磨滅的烙印,沒有革命痕跡。儘管如此,胡適新詩成就和影響仍不及魯迅小說、雜文成就和影響。胡適和郭沫若同是新詩奠基人,但胡適新詩成就和影響不及郭沫若。

在文化方面,胡適第一。

因為胡適主要是個劃時代和開新風的學者,他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做學問,一生獲得36個博士學位,主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中國新文學、史學、哲學的開山鼻祖。歷史證明,他的政治主張比魯迅更具遠見卓識。他的為人堪稱君子完人:魯迅生前罵他,魯迅死後他卻幫助許廣平出版魯迅全集;郭沫若在大陸批判他,他卻在臺灣稱讚郭沫若新詩寫得好。

在學術方面,魯迅與胡適相比,顯得不學無術想當然,魯迅的學術成就更不及胡適萬分之一。寫過一本《中國小說史略》,還被指抄襲。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這是和魯迅淺薄的中國文化虛無主義有關的。魯迅的文字,格言式的精警,得益於文言不少,他卻以為打倒中國舊文化,中國文化便獲新生,所以只有破壞,毫無建設。

胡適、魯迅都與諾獎有關,一個獲得提名,一個拒絕提名。


大悔憶智冰


這個問題能被提到悟空問答中來,就說明還有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這個問題是早就有答案的。

胡適(1891-1962)

魯迅與胡適,兩個人在中國歷史中,應該說都是重量級級的人物。他們對中國社會的貢獻都比較大,但側重點不同。在許多領域,胡適都是開拓者,他自己愛說,“但開風氣不為師”,實際上這是胡適對自己比較清楚、比較符合實際的定位。

前幾天,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去世了,國人都紛紛表示哀悼。余光中是現代詩人,也可以說是新體詩詩人。我們現在所讀的詩,基本上都是新體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新詩。比如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開”、餘秀華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等等,都是新詩。舊體詩已經走進歷史,現代人不待見它,也寫不好它。

新詩肇始於新文化運動,之後經幾代人的努力,方有今日之氣象、為大眾所喜愛。這大約有點兒像現在的人喜歡啤酒,味淡,但又有一點酒味。歷史學家週一良(文筆也相當了得)在說他的妹夫穆旦時曾言:百年以後,我的東西可能就沒人看了;但是,五百年以後,良錚的詩仍會有人讀。(記不清楚原話了,大致是這樣)穆旦和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是親戚,穆旦好像是金庸的堂哥。他們兩個人,一個把姓名的頭一個字拆開作筆名,一個把姓名的末一個字拆開作筆名,結果,兩個人都成了中國乃至世界享名的作家。他們都是浙江海寧人。(海寧就是出人才吶,王國維先生也是海寧人)而且,這兩個人,都和魯迅有關係:穆旦是魯迅的崇拜者,金庸是魯迅的小朋友、曾經同院而居的俞芳的學生。論齒序,他們都比魯迅小得多。

詩人穆旦(1918—1977)

新詩在中國的影響,已然用不著我來多說;但是,新詩在中國能有今天的地位,胡適功不可沒。是胡適出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新詩集《嘗試集》,還說出“自古成功在嘗試”的名言。

《嘗試集》的命名就顯示出胡適對自己的作品的認識。他知道自己的作品質量不高。當然,這當中也不能否認有表示謙遜的成分在裡面。

魯迅與胡適在文學方面誰最厲害?真正讀過兩個人作品的人,大約不會提出這種問題,更不用說專門研究文學的學者。所以,最好的辦法,建議朋友們找來兩個人的作品認真研讀一下。毛澤東說得好:要知道梨子的味道甜不甜,你最好親口嘗一嘗。有精力有興趣呢,就多讀一點;如果急功近利,那就只撿他們的詩文來讀好了。

這就像挖寶,或者是在海灘上撿貝殼,只要你去幹,彎下腰來尋覓,終究會有收穫,比聽別人說的要切實。

那麼,當你把兩人的詩文擺在面前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首先從數量上來說,胡適就比魯迅少一個量級。當然,作品的高低,並不是以字數的多少來衡量的。那麼,我們在知道魯迅作品遠多於胡適的同時,再仔細研讀一下他們的詩文,相信,通過認真地閱讀、體味,你又可以發現:兩人作品的質量,也不在一個量級。

不必說魯迅的小說、魯迅的雜文,地球人都知道這是魯迅的強項,孔慶東寫文章那麼牛,但他就服魯迅,說魯迅的雜文“寸鐵殺人”;也不必說魯迅的學術專箸《中國小說史略》,那至今在文學研究史上,仍然是巍巍一座高山;單是胡適開風氣之先的新詩,胡適也不是魯迅的對手。胡適的人品沒得說,但在學問上、作品質量上,民國時的大師級人物,很少有人肯恭維的。

我們看一首魯迅的詩:

桃花

春雨過了,太陽又很好,隨便走到園中。桃花開在園西,李花開在園東。

我說:“好極了!桃花紅,李花白。”

(沒說,桃花不及李花白)

桃花可是生了氣,滿面漲作“楊妃紅”。

好小子!真了得!竟能氣紅了面孔。

我的話可並沒得罪你,你怎的便漲紅了面孔!

唉!花有花道理。我不懂。

(按:這首詩被李零老師全文照錄在他的新作《我的老師,我的老師夢》中。)

胡適的詩:

(這裡就不舉大家都熟悉的《蝴蝶》了)

老鴉(胡適)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飢。──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頭,賺一把小米!

胡適還有一首比較動感情的詩,也許更合大家的口味:

秘魔崖月夜

依舊是月圓時,

依舊是空山,靜夜;

我獨自月下歸來,

這淒涼如何能解!

翠微山上的一陣松濤,

驚破了空山的寂靜。

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

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 。

也有人說,胡適寫得最好的詩,已經被改編成校園歌曲,就是那首“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您認為呢?


學動春風


魯迅一流胡適二流這個是個人觀點,小編不知道新文化運動是胡適倡導的麼,他大膽嘗試,不然魯迅有機會被髮掘麼?

還有一個,胡適是不沾染政治的不喜歡吐槽的,魯迅是被教科書頻頻道上的,其實再怎麼宣傳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

其三,《所謂先生》裡面,梁啟超排名第一,蔡元培第二,胡適第三,整本都沒有出現魯迅。

其四,文學文化,本來就是裡面的東西,作品能代表一個人的優劣,就像流氓郭沫若…所以應該接地氣,看當時的人怎麼待見他們,以及所作所為。胡適的演講都是國外邀請,胡適是世界上過得博士學位最多的。如果他沒資本,怎麼可以擔當比殊榮?魯迅呢,領了蔡元培(國民黨)發的月份,也不做事,這不是白拿好處麼?(詳見李敖演講)。

最後私生活對比

魯迅對待舊婚姻是不理,也不離,讓那女人為自己守寡一輩子。然後一邊追求自由戀愛跟學生同居生一堆孩子還沒有名分…

胡適,接受舊婚姻,負責到底。也追求紅顏知己但是怕老婆,不算過分,適可而止,胡適之。

綜上所述,我還是中意胡適之的,作品不能代表個人,要了解他們的生平,希望噴子們不要孤陋寡聞的批判誰誰誰,過譽誰誰誰。


未央1999


魯迅、胡適同為20世紀現代中國的文化巨擘,他們同時扛起了中國文學現代化、中國知識分子現代化的大旗,共同構成了20世紀中國文化、中國文學、中國知識分子現代化的複雜而迷人的風景。將魯迅和胡適惡意地進行比較,挺胡貶魯或挺魯貶胡,是不合理的,本身就是製造矛盾,說他倆誰更厲害,就好比關公戰秦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法做出統一答案。

魯迅是當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潤之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胡適也是當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魯迅同時代的人物,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曾獲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在中國大陸,魯迅是比胡適名望更大的人物,因為我們更多地宣傳了魯迅,而批評胡適。但在世界上,胡適的名望可比肩於魯迅,甚至比魯迅的名望更大,因為他的思想是更偏向於資本主義的民主與自由。


春秋史社


兩個人的成就差不多,胡適的知識面更廣,為人誠摯冷靜,好為人師,是當時青年的偶像,是舊時政府信任推崇的文化人,在青年人中很有影響力。而魯迅則是舊時代的叛逆者,以雜文名世,為人激進,同樣有一群年青人為之傾倒。舊時代沒有胡適的影響力大,但新中國對魯迅的大力推崇就成了中國文化的旗幟,魯迅和胡適都是時代的有影響力的人物,都被自己的陣營所標榜,既有文化成就所成就的地位,更多是政治上的樹立形象。在當時那樣敵對情勢下,很難冷靜地客觀公正的對兩人作出平判,由於歷史的延續,至今也難客觀公正地評判,在歷史沉澱的過程中,兩人的文化上的成就就會浮現出來,歷史是客觀公正的,時間會檢驗歷史。


微風8525


魯迅和胡適是中國文學文化史上的兩座豐碑。

因為政治主張的不同,魯迅和胡適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大相徑庭。

魯迅先生在基本群眾心目中的地位是高大上。

而胡適先生儘管有很多的頭銜兒,比如說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36個博士學位。但是由於他總是遠離基本群眾的視線,總是在美國和臺灣兩個地區之間徘徊不定,所以說基本群眾總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他。

胡適先生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容忍比自由還重要。他曾經自己坦言20年不談政治,20年遠離政壇。他是一個特別溫和的人,即使遇到特別不順心的事兒,也特別的淡定,和周圍的朋友同事以及僕人之間相處融洽。

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可以說如雷貫耳。他的哲學著作更是得到了學術界的一致肯定,說他是三百年來中國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