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開篇的那段話是「最美開篇」?

凌陳子燁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美好的文字就如同上天早已經精心製成的一件工藝品,只等候有緣人採擷,並向世人展示出來。

那麼,古大俠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開篇能算是在浩如煙海的天下文章的開篇中最美的嗎?

客觀的說,肯定算不上。

但是如果這樣說:《多情劍客無情劍》開篇的那段話為古龍作品中的“最美開篇”,是不是就比較中肯客觀一些了呢?

原文如下:

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

萬里飛雪,將穹蒼作洪爐,溶萬物為白銀。

雪將住,風未定,一輛馬車自北而來,滾動的車輪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卻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


這段文字確實很美,從小生活在北方農村的我領略過這種風光。

那時一場大雪將停的時候,走到戶外,小河邊,望著周圍的大地,田野,一片蒼茫,即使小小年紀的我,也感受到了天地之間的寂寞,冷清。

這段話和曹公的“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靜態雪景結尾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客觀的說,這段文字即使說沒有抄襲,至少也有投機取巧之嫌,對應的就是《道德經》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以及西漢賈誼的“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灰兮,萬物為銅。”

當然,也可以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我,我抄你,抄完老張抄老李。”,只要不是照搬原文,又能融入自己的風格,何嘗不是創新呢?

金庸先生貴為武俠小說的泰山北斗,在人物設定和情節設計上也有向前輩借鑑的方面。

比如《連城訣》中狄雲的遭遇就和大仲馬的小說《基督山伯爵》中主人公的遭遇類似。

還有《天龍八部》中段譽的人設和大觀園中賈寶玉何其相似。

但這不妨礙金庸先生是一代武俠巨匠。

古龍寫《多情劍客無情劍》時正在嘗試轉型,因為他心裡清楚,如果自己還學金庸的風格那樣寫,怎麼也寫不過金庸,他的國學底子比金庸薄弱的多。

他必須求變,變則通,不然就是死路一條。


《多情劍客無情劍》就是他的轉型之作,無疑,他成功了。

現在,《多情劍客無情劍》成為了他的扛鼎之作。

開篇的文字表現了天地之間一片蒼茫,孤獨寂寞冷。

但是,隨著馬車的出現,出現了轉機,有了希望。

李尋歡把正義,勇氣和希望之光帶到了這片土地,雖然他看上去是那麼的落拓,孤獨。

但他的內心充滿了愛,博愛,對整個江湖,對生活,對芸芸眾生的愛。

從此刻開始,小李飛刀,重現江湖。


田獲三狐


宇宙永恆,江湖波瀾,情愛亙古。

《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開篇是:

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里飛雪,將穹蒼作烘爐,熔萬物為白銀。

雪將住,風未定,一輛馬車自北而來,滾動的車輪輾碎了地上的冰雪,卻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

每次看到這一開篇,都能讓我想起慕容雪村的《原諒我紅塵顛倒》裡的句子:“當身上的衣衫在時光中染得漆黑,已經無人在意多年前那個迷人的春夜。彼時月光如水,我們青春年少,品貌俱美。現在光陰如梭人汽漸老,我們耳聞目睹過一切罪惡,唯有理想再也不提。”

“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里飛雪,將穹蒼作烘爐,熔萬物為白銀。”,是寫背景。非常豪邁,可以說是氣勢如虹,非常無奈,充滿悲涼之氣,有江湖險惡之感。

“雪將住,風未定,一輛馬車自北而來,滾動的車輪輾碎了地上的冰雪,卻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具體到特定的人物。天地那麼宏大,個人多麼渺小。上、下兩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人說香港黃沾《滄海一聲笑》是最有俠骨柔情的,這個開篇也具有這一特色。


聚仙閣主劉雲虎


如果講古龍小說的開篇,我更中意楚留香的第一章,先寫白玉美人失盜,後來引出楚留香,下面的一大段描寫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那個情景描寫讓人感覺十分舒服,十分嚮往。

這個健碩而悠哉的男人,自然就是楚留香了,精緻大船,陽光明媚,海天湛藍,還有美嬌娘的笑聲,這是何等令人豔羨的神仙情景!

不過比較起來,論辭藻之華麗,意境之深遠,情感之滄桑,顯然《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開篇更勝一籌。

冷風、飛雪,馬車碾碎冰凌,這個情景就有著說不出的寒意。而後面緊隨的眾生魚肉,萬物白銀,還有寂寞的的詞眼,更是給這部小說定了基調,相信大部分人看到這個開篇,都會有種感覺,讀這部小說恐怕不會輕鬆。等看完之後,果然會覺得沒錯,這小說太壓抑了,從主人公李尋歡開始,各種擰巴,林仙兒、荊無命乖張古怪,龍嘯雲、上官金虹亦非善類,就算阿飛那樣的少年郎遇上了林仙兒都要迷失,最最關鍵的就是李尋歡各種不順,各種難受,看了讓人快活不起來。



如果研究這部小說,應該看看這部作品的創作時間,古龍先生早年為了生計開始寫武俠小說,早期作品模仿痕跡蠻重的,如果看有些作品,比如《遊俠錄》,如果不看作者,根本看不出是古龍先生作品,完全是三流小說套路。但是等到《大旗英雄傳》的時候,已經逐步有了古龍小說的風格。等到《武林外史》《楚留香傳奇》的時候,古龍先生已入佳境,可以說開始名利雙收,遊刃有餘的境界。

一個作者一旦到了某種境界,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的時候,往往就開始會在作品裡注入更多的個人思想。古龍先生愛喝酒,愛交朋友,又是個浪子,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正是而立之年,可以說,是一個人思想成熟,年富力強的黃金階段。他在小說裡注入了很多蕭索陰暗的部分,而且在後期很多作品裡,這種格調時有閃現,比如《血鸚鵡》《白玉老虎》等等格調更加詭異,看了以後更難受。

比起金庸大俠八面玲瓏,古龍大俠似乎更有個性一些,他一生在酒、朋友、女人之間糾纏,可是酒喝那麼多,都是自己喝的,朋友那麼多,又有幾個是真心,女人那麼多,又有幾個是實意?寫小說發跡以後,古龍開始涉足影視產業,基本寫一部拍一部,有時候甚至是先電影后小說,金錢方面絕對無憂。他後面小說裡有那麼多漂亮但是心理扭曲的女生,有那麼多講義氣但是古里古怪的朋友,是不是就是他真實生活或者真實想法的反應呢。在我看來,古龍先生後期的生活是享樂放縱的,但未必就真的快樂。後來更是因為一次事故受傷,也間接導致了他的英年早逝。

《多情劍客無情劍》開篇以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北國雪景的蕭索冷峻之美,古龍生長於香港臺灣,對鵝毛大雪恐怕沒有太多直觀感受,但卻可以寫出如此雪景,而書中主角李尋歡對待友情近乎聖母的表現,是不是也就代表了他本人對待友情的態度呢。前面的楚留香還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下面的李尋歡就陷入世俗無法避免的悲歡離合、情感糾葛、利益交錯、陰謀詭計,而且這種格調一直延續到他後面的大部分作品,難怪有人會說金庸作品儘管通俗好讀寫的都是成人童話,古龍小說盡管晦澀詭譎道得都是世俗人情。



一覽眾河小


《多情劍客無情劍》開篇:

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里飛雪,將穹蒼作烘爐,熔萬物為白銀。

雪將住,風未定,一輛馬車自北而來,滾動的車輪輾碎了地上的冰雪,卻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

第一次看這本小說的時候,就被吸引了。這段話幾乎可以背誦,寫的太好了,太美了,太有詩情畫意,太符合李尋歡的心境和人生境遇。

有人說,古文應該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和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碳兮萬物為銅,這裡抄襲的。

我否認,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全套抄襲崔顥的黃鶴樓,也是千古名句啊。化用的好,就是自己的。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

首先冷風如刀這句,真是神來之筆。小學生寫作文喜歡寫,北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們都在冷風中踽踽獨行過,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那種被自然的力量震懾,那種徹骨的冷,那種沒有人會在意你的感受,正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們芸芸眾生生在這個世上,上天對我們一視同仁,吹斷樹枝和肢解肉體毫無區別,大地這塊砧板上,我們都是等待被命運裁決的人。

今年多地大雪,萬里飛雪想必感同身受了,茫茫的荒野,到處都是令人耀眼的白。塵世間就是一個烘爐,把不相同的東西都變成一個東西,變成一個整體,比如白銀。

這句簡簡單單,就把漫天飛雪北風呼嘯茫茫雪野一望無際的情景描畫出來。這樣的文字和這樣的比喻,帶著武俠的氣息,帶著刀鋒的銳利,一下子把人拉近那個世界。

你看到這樣的文字,就知道這風是江湖的風,這雪是武林的雪,這是一個快意恩仇,長歌縱酒的時代。

那輛馬車的出現,將一個傳奇從遠處帶來,像打開整個故事的鑰匙。雪野的感覺是冷寂的,悽清的,寂寞的,雪野中出現的唯一一輛馬車,使得這種孤寂感無限放大。馬車是寂寞的,踽踽獨行,李尋歡也是寂寞的,他在他的前半生裡,一個人悽苦的活著。

如果要說和整部書的關聯,我覺得這像一個隱喻。李尋歡從孤獨寂寞悽清冷寂的冰雪中走來,告別了令他傷心痛苦的往事,最終遇到孫小紅阿飛,寂寞消失了,冰雪也消失了,他們離開冬天,走向溫暖。

這也是我很喜歡古龍先生小說的原因,每每看到最後,心中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熱情,他將人從低谷拯救出來,引導我們前進和上升。

這是我的理解吧。

--------------丸------------

文:祁門小謝


祁門小謝


古龍不以辭藻見長,以他自家所言,非不能也,實不願耳。不過縱觀古龍一生所著,此言稍有自誇之嫌。小李飛刀之前所作,只能算是平庸,多情劍客一出,雖名動一時,但所謂的古龍風格遠未成熟。古龍的文風一定要配上其詭異懸疑的情節才能相得益彰。

多情劍客開篇略顯雕琢,與古龍肆意汪洋之文風不合,難稱上乘。

反倒是白玉美人開篇妙趣橫生。雖是多年前所觀,猶能記誦。

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今夜子正,吾當踏月而取。君素雅達,當不致令吾徒勞往返。

盜君香帥就此名動武俠世界,堪稱不朽。


真邪-劫修傳


《多情劍客無情劍》是古龍先生作品中寫得很成功的武俠小說之一。小說開篇也是古龍先生特有的風格。

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里飛雪,將穹蒼作烘爐,熔萬物為白銀。

這是開篇第一小段。描寫了當時氣候環境,古龍先生使用白描的手法,運用幾個比喻,襯托主人公要出場冷氣逼人,肅殺的氣氛,很沉悶,讓讀者的心一下子提到喉嚨。

雪將住,風未定。一輛馬車自北而來,滾動的車輪輾碎了地上的冰雪,卻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

這是開篇的第二小段。也是古龍先生的特有風格。描寫得很詩意,讀來很愜意,儘管主人公要出場的場面是那樣的冷酸,特別是那句卻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寫得很傳神,很符合當時主人公的心境!

在古龍先生寫的武俠小說中,文字語言其風格特色目前無人比肩。


阿邦61


《為什麼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開篇的那段話是“最美開篇”?》


關於這個問題:

為什麼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開篇的那段話是“最美開篇”?

對整部書有何藝術關聯?

《多情劍客無情劍》開篇:


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里飛雪,將穹蒼作烘爐,熔萬物為白銀。

雪將住,風未定,一輛馬車自北而來,滾動的車輪輾碎了地上的冰雪,卻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


描寫生動傳神,起到了非常好的烘托氣氛的作用。


西漢賈誼說過:

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灰兮,萬物為銅。

大意是:天地就象一個大爐子,時事造化好比一個工匠,用陰陽變化的規律造出萬物。比喻把天地當做一個鍊銅的爐子,而天道規律造出了世間最精美的銅(萬物),大意就是造化弄人。


賈誼《服鳥賦》,原文是: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

當然了,以上僅僅是文學欣賞角度,學好了最多提高文化素質修養,即便不成金錢權力,也變不成高牆大院。


其實古龍先生寫的另一本小說《絕代雙驕》還有一段精彩描寫,當年陳旭小時候看到的時候,可以說過目不忘。


這段話可是真的可以變成真金白銀,財富權力和豪宅豪車的。.


那麼,古龍武俠小說《絕代雙驕》中,能變出銀子的這段話,是什麼話呢?


十幾年前,陳旭看到這段話之後,過目不忘,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

今天陳旭寫出來,希望今天對你也有用。


陳旭精選文章:富豪的發財思路,窮富的關鍵所在,窮人知道了必將升官發財今日頭條鏈接地址:https://www.toutiao.com/i6408430091080057345/

屠龍有術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火柴。

先給大家帶來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開篇那句話。

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

萬里飛雪,將蒼穹作洪爐,溶萬物為白銀。

雪將住,風未定,一輛馬車自北而來,滾動的車輪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卻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



為什麼說這句話是最美的開篇呢?

從文學上來看,短短數十個字把當時天地的景象描繪的淋漓盡致。跟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樣,看著這段文字與之相符的圖像就自然而然的在腦海中出來了。一輛載著小李探花的馬車緩緩的行駛在蒼茫白雪之中,廣闊無垠的天地中只有這一輛馬車在關外落寞的行進著,沒有來處,沒有歸途。

一段優美的文字不僅僅在於文字的本身,更在於文字的寓意。這句短短的開篇從一定程度上已經把主人公李尋歡的性格跟命運也展現出來了。

如刀冷風,砧板,魚肉,萬里飛雪,碾碎,寂寞。這些字眼的出現,全文的基調,主人公的性格命運已經從這些文字裡面表現出來了。蕭瑟冷清的基調,孤獨一人的寂寞。還未看書,就知道這本書的結局不會太圓滿。所幸最終還有一個孫小紅在他的身邊。

最後題外插一句話,焦恩俊扮演的李尋歡真的是帥到沒天理,強烈推薦焦恩俊主演的《小李飛刀》,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是經典仍然是經典。


火柴看電競


《多情劍客無情劍》這部小說我剛看完,開篇應該是指這兩段:

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里飛雪,將穹蒼作洪爐,熔萬物為白銀。雪將住,風未定,一輛馬車自北而來,滾動的車輪輾碎了地上的冰雪,卻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

我不知道從哪裡聽來這是“最美開篇”,但是這個開篇確實有點意思,特別是看完整部小說之後,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第一段話其實跟《老子》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意思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子是以“上位者”角度,講究“無為”,古龍是以“普通人”角度,講究“無奈”。

這裡也預示了李尋歡再入江湖,便要被江湖之事紛擾,無法抗拒,各種恩怨情仇接踵而至。而能從這些紛擾掙脫而出,便可以超然於江湖,李尋歡的武學境界和品德境界無疑最後都做到超然。

同時這也是預示了阿飛的命運,阿飛的母親臨終前對阿飛說:“絕不要信任任何人,也不要接受任何人的好處,否則你必將後悔一生。”可是阿飛一接觸江湖便身不由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恩怨情仇之中,陷入了對林仙兒的迷戀之中,成為他武學與品德的枷鎖。所幸的是,他最終也突破口枷鎖。


詩夢零號鋪


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不管天地多麼嚴酷,造化多麼不公,最終還是不能阻擋萬物的生長,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各顯本領。

最終還是有“滾動的車輪輾碎了地上的冰雪”,這就好像生命在挑釁:“我就是喜歡你討厭我卻幹不掉我的樣子”。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就算是萬物戰勝了天地,或者是天地戰勝了萬物,結果還不是都一樣,最終還是輾不碎這天地間的寂寞。

敗者歸於塵土,勝者歸於孤獨,一切又會週而復始,從頭再來。

(附開篇: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里飛雪,將蒼穹作洪爐,溶萬物為白銀。雪將住,風未定,一輛馬車自北而來,滾動的車輪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卻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