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梁爽

理性天蠍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症

點燃你自律的心


這幾天,爆文《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在病毒式地傳播。

一個新聞能讓人有多角度的啟示,沒想到爆點是這個。

我至今沒搞明白,由“82年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91年的李叫獸公司和公眾號被百度花了上億元收購”這些現象,如何推導出“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個結論。

我贊同每個人應該終身學習,始終進步,趁年輕多奮鬥,永葆職場競爭力。

也理解有些人得過且過、不求上進,看得作者挺著急的,寫篇勵志雞血文讓他們躊躇滿志,哪怕是間接性的,也是好事一樁。

但因為沒有賺到數以億計的巨資,就被大時代和同齡人拋棄的價值觀,我覺得戲太多&戲太過。

其中的製造恐慌、強行勵志、論證思維和價值導向,都讓我身心不適。

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被同齡人拋棄的論斷

背離了當事人的立場

談及創業初衷,胡瑋煒曾在演講中說過:

“在大城市裡面,可能我無數次從地鐵站出來,在高峰期的時候根本打不到車。我可能會坐一輛黑摩的,但是非常危險。那個時候我就特別希望有一輛自行車。”

於是她開始做摩拜單車,別人都覺得困難就慢慢放棄,只有她堅持下來了。

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李叫獸說自己在實習時:

“我看到市面上的商業分析類文章,有人分析小米必死,又有人分析小米必火,而這往往是根據一兩個事件進行放大推斷,不負責任地說話。”

於是他決定做一個公眾號,精準傳播有科學依據的商業知識。

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他倆都是在生活中看到痛點,然後覺得這事喜歡做、有意義、值得做,想讓別人的生活變得更便捷、更理智,反正肯定不是讓人更焦慮。

胡瑋煒和李叫獸創業的初衷是方便他人,而不是拋棄別人。

再說,創業者賺了那麼多錢,他們都沒說要拋棄同齡人,怎麼和我們差不多的同齡人,卻說要拋棄我們。

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不賺大錢你就是廢柴

這樣的價值觀我不信

受夠了時下的一些說法,我交的稅都比你的工資高,同學年薪百萬你再看看你,別人融資幾個億你還那麼窮……

這些說法在傳遞著單一粗暴的價值觀:衡量成功與幸福的標準是錢,沒有錢你就沒價值。

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為什麼只能有這麼單一的成功觀。

看《奇葩大會》的時候,拍了關注慰安婦的公益紀錄片《二十二》的導演郭柯進場時,導師和觀眾都起立鼓掌。

他說要捐票房,怕自己經不住誘惑,要在公開場合把話放出去,讓自己沒有退路,接受更多人的監督。

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辭去公職的青山,原先是一名外交官,然後辭職在坦桑尼亞當起了野生動物攝影師,還拍攝野生動物紀錄片。

他來現場呼籲反對動物貿易時,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大受觸動。

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我媽媽化療出院,輾轉去雲南大理看醫生,那位七十多歲的李伯藩醫生,醫術高,醫品更高,他不收掛號費,抓藥也到別處抓,他免費為病人義診。

我爸的一個朋友就是在他那看好的,介紹我媽也去看看,他在當地是活菩薩般的存在。

我的朋友圈裡,有人去做志願者,有人去做臨終關懷,有人從2011年起就資助本地貧困兒童上學,也有人通過抄襲洗稿、亂接廣告賺了很多很多錢,我並不覺得後者的價值比前者高。

每個時代都會出現一些弄潮兒,他們個體優秀,也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可以見賢思齊,但要求80後都成胡瑋煒,90後都是李叫獸,不科學。

同意高曉松說的“人群總是正態分佈”。相較而言,創業的少,打工的多。創業成功的少,失敗的多。

比起“時代和同齡人在拋棄你”這種觀點,我覺得更值得宣揚的是“只要敬業愛崗就是好樣的”。

我記得小時候,一位在公交車上始終微笑、幫扶乘客的售票員李素麗能成為全國楷模。

而我們現在收入後綴不帶百萬千萬億,就給你蓋一個“廢柴”的豬肉章,等待你的命運就是被拋棄,被背叛,被淘汰。

我現階段相信: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努力的你+沒事你要多賺點錢+別在最能拼的年紀選擇安逸……

但我同樣尊重沒賺到多少錢,生活簡單充實,尋找到使命的人,其中的部分人,可愛到讓人熱淚盈眶。

有句話說得我挺愛聽的,我能想到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偶爾有危機感是好的

過度的焦慮感要不得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煽動了年齡焦慮。

臉書扎克伯格不到30歲就幾百億身家;菏澤14歲少年高考699分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康熙皇帝8歲就登基;葫蘆娃還沒生出來就會打妖怪……這麼一算,你還敢來人間一趟嗎?

每個年齡段都會有人脫穎而出,拿出某個年齡段裡,名人取得什麼成就而我們還沒取得,標準超高且單一,讓我們覺得以前沒有成就,現在連開心也沒有。

聽名人的故事,是給那些有夢青年以啟發,以力量,不是讓人妄自菲薄,自卑焦慮。

以前我採訪與我同齡的張萌時,當時覺得同樣是86年的傲嬌小老虎,為什麼她長得高還長得白,學歷高還工作好,大學就得了全國英語演講冠軍,隨時任國家領導人出訪外國。

我買馬雲家的東西時,她和馬雲握手;我看希拉里的傳記時,她和希拉里拍照,同齡人之間的差距是不是太大了。

怎麼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我們就被同齡人拋棄了

過了一分鐘我就豁然了,她有她的刻苦與光芒,我亦在自己川流不息的小日子裡發光發亮。

有時候我也會擔心跟不上時代日新月異、更迭迅速的步伐,但我認真生活、認真學習、認真工作、認真鍛鍊。

只要今天的我比過去的我好了一丟丟,我也沒什麼好瞎焦慮的

連海明威都站在我這邊,他說,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用唯一的成功刻度只會讓我過度焦慮,心浮氣躁,生活沒有半點正向改善。

社會有自己的新陳代謝,規律之一是淘汰落後產能,然後把新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在對未來更有益的項目上。

我們都該適時抬頭看看,低頭想想自己的產能和時代的契合度。

適度的緊張感或危機感,有時候是必要的,但過度的焦慮感,我留你有何用?

同齡人中比我好的大把人,比我差的也大把人,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就夠了,況且大家平時忙得稀巴爛,誰有閒工夫琢磨著要拋棄我。

在這世上,除了我自己,沒有人可以“拋棄”我。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