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梅西C羅離婚:追星路上,爲何總有人失去理智?

因梅西C羅離婚:追星路上,為何總有人失去理智?

世界盃賽程過半,擁有粉絲無數的梅西和C羅已經雙雙把家還,各自帶領的球隊都止步世界盃十六強。這一事件發生後,失意的不僅是梅西C羅,也不僅是天台上排隊的人,還有俄羅斯的一對球迷夫婦。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該夫婦,丈夫是梅西粉,妻子是C羅粉, 兩人都是狂熱的足球迷,因2002年世界盃期間一起在酒吧看球而結識,並於2004年結婚,如今已經過去14年。結婚因足球,離婚也因足球。丈夫透露,離婚是因為在阿根廷對尼日利亞的比賽,當他慶祝阿根廷隊驚險出線的時候,妻子說梅西在這場比賽中表現不好,是他拖累了球隊。而且,從本屆世界盃開始,妻子就經常嘲笑梅西,並不斷強調,C羅要比梅西強多了。身為梅西鐵桿粉絲的丈夫自然不甘偶像受辱,對於妻子的這番論調進行了狠狠回擊,最終導致離婚。

因梅西C羅離婚:追星路上,為何總有人失去理智?

兩人離婚原因一經報道,熱度便居高不下,甚至引發了我國媒體的不斷轉載報道。 離婚很正常,追球星也很正常,但因追球星而離婚,就多少有些令人咂舌了。這不禁讓我想起多年前的楊麗娟——那個為了追劉德華,最後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女孩。不管是中國還是俄羅斯,不管是十年前還是十年後,為什麼,總有人為了追星,而不顧一切,甚至影響到現實生活呢?

當我們在追星時,我們在追什麼?

狂熱追星,而對現實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對於不追星的人,尤其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理性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按照人趨利避害的本性來說,對一個未曾謀面(或者說在現實中毫無交集)的人,不計回報地無條件付出是完全不符合常理的。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人,不惜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及金錢,也要為偶像愛豆打call呢?

唯一的解釋是,他們認為,這些付出是完全值得,並讓自己得到了好處的。這種好處,便是在心理層面上的一種慰藉和滿足。瘋狂追星的人,往往是將偶像當做了"理想自我"的替代品,他們將自我的某種夢想、慾望或缺憾投射在偶像身上,通過投入某種情感、行為或金錢,在偶像身上獲得替代性的滿足。

就像聽到好聽的歌、吃到美味的食物一樣,這種在偶像身上獲得的替代性滿足,也會加速多巴胺的分泌,令人獲得快感。

這種脫離現實的快感往往容易讓人沉迷,從而做出一些在外人看來無法理解的行為。尤其當追星er遇到一群同好,這種行為便更有可能出現。正如《烏合之眾》裡寫到的,聚集中的所有人,他們的情緒和觀念選擇了同一個方向,他們的自覺人格消失了。當人身處一個集體中的時候,自覺人格會消失,感情和思想都會轉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這是一種集體的心理特徵。當身處粉絲群時,個人會變得無法思考,而走向集體意識所追求的方向,單個人的狂熱被無限放大,催生種種不理智的行為。

某種程度而言,是媒體將這種狂熱蔓延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拓寬了信息傳播的方式,也提升了其傳播速度。媒體全平臺、全方位、全天候的報道,以及某些媒體的有心 "指引",很容易便形成一種狂熱的氛圍,當在此氛圍下的個體,都能夠即時互動時,心理群體的產生便輕而易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