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銀的護盤來了!但不解決如下問題,四大AMC護盤P2P只是紙上談兵

真金白银的护盘来了!但不解决如下问题,四大AMC护盘P2P只是纸上谈兵

昨天,路透社報道,銀保監會召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高管開會,要求四大AMC主動作為以協助化解P2P的暴雷風險,維護社會穩定。

還有本週週一互金整治專項發佈的十項舉措,其中第三條就是指導網貸機構……與金融機構合作等多種市場化手段緩釋流動性風險。

資產管理公司(AMC)是以解決不良資產為目的的金融性公司,主要任務是收購、管理、處置商業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

四大AMC指的是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

四家公司均為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分別對應接收國有四大行和國開行的不良資產,現在各公司同樣也接收其他金融機構和非對口銀行的不良資產。

AMC介入P2P行業,可為P2P平臺做託管、委託、清算、資產重組等工作。可為P2P平臺盤活資產,如果說此前“老賴”上徵信的政策僅針對真標平臺,AMC的介入,自融雷臺也有機會。

比如,最近的進展表明,牛板金部分自融的錢投向了地產項目,這些項目也是AMC的處置範疇。

而且,根據財新的報道,知情人認為,AMC介入P2P不會僅僅只負責託管,也會對部分資產直接購買買斷進行處置。

2017年中國華融資產總額達1.87萬億元;中國信達總資產規模約1.4萬億元;東方資管截至2017年末,表內合併總資產達9792.24億元;長城資管總資產則達9118.71億元。

而整個P2P行業現存的餘額不過9500億元左右。四大AMC出手,消息無疑非常振奮。

也就是說,這是要拿出真金白銀護盤了。

無獨有偶,昨天浙江互聯網金融協會、杭州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在杭州聯合召開了座談會。

除了協會會員,參會的還有浙江省內13家城商行、3家資產管理公司和2家證券公司,會議主題是探索金融機構和網貸機構的合作模式。

這條新聞更直白些,因為現在平臺與銀行的合作無非就幾種,一種是存管合作、一種是資金資產合作、一種是P2P平臺給銀行做技術/風控輸出。

存管合作不再是值得討論的話題,能給銀行做技術/風控的平臺鳳毛麟角,探討的合作模式大概率是資金合作。

單一資金渠道其實具有不穩定性,很多平臺其實都有機構的合作,同業機構、銀行、其他等。

資金來源越多樣,C端資金佔比越小,那麼,僅僅平臺上大量投資人撤資,平臺受到的波動也不會那麼大。

但是,以前想要獲取銀行資金,門檻要求很高。

一位一線平臺的業內人士就曾訴苦,平臺只能談下一些城商行的千萬級授信,還有一家銀行本來已經談好了合作,但前段時間行業負面新聞頻出,又把那家銀行嚇跑了;對比平臺規模,杯水車薪。

一線平臺如此,其他平臺可想而知。

而有一家信用貸款(非現金貸)的平臺,壞賬率高達20%,但因其股東背景較強,以其股東為信用主體,獲得機構資金的授信,有較低成本的資金來源,現在也維持的還可以。(瞎BB一句,所以股東背景還是很有用處的。)

所以,除了為投資人釋放流動性,機構資金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平臺來說,獲取資金的成本相對低於C端資金,這樣可以提升平臺的壞賬承受能力閾值。

一些被壞賬壓得透不過氣的平臺,可能還能獲取緩衝空間。

如果說以前金融機構看不上P2P平臺,但現在有監管層發話牽線,相信至少能促成部分合作。能為困於其中的C端投資人釋放部分流動性。

利好政策一條條發,重啟備案、送老賴上徵信、十項舉措......這次是拿出真金白銀幫助行業渡劫,監管護盤之心,可見一斑。

然而就四大AMC如何介入P2P,無論是四大自己還是互金圈滿懷期望的從業人士,都還是一臉懵逼。有四大的參與,我們更可以期待P2P行業實現無風險退出,然而AMC參與P2P風險化解還有很多的困難和障礙。

1無論託管問題平臺還是收購債權,四大AMC都還存在顧忌

問題平臺的託管不僅僅涉及到經濟問題,還涉及到刑事、民事等法律問題,更涉及到投資人穩定等社會問題。固然在先前四大在託管問題企業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但四大先前託管的機構涉及人數跟單一P2P平臺動輒幾萬、幾十萬乃至百萬級的投資人數量仍不能同日而語。

而就收購不良債權這塊,能夠規避一些平臺層面上的法律問題,卻面臨對價的難題。由財政部控股的四大AMC來化解P2P風險,容易提升公眾對於P2P本金得到足額償付的預期,這既是信任,也是壓力。如果收購價過高,四大AMC收購承擔虧損風險,四大AMC無法對股東方交代(尤其是華融和信達已經成為香港上市公司),會被錯認為由政府買單P2P風險,不符合市場化處置的基調。而如果收購價過低,投資人的質疑會非常尖銳,容易釀成社會問題。

相比較而言,託管問題平臺理論上是四大AMC代表投資人託管平臺,處置相應資產,扣除託管費用等所有剩餘收益由投資人所享,不會造成上述收購中不公平對價帶來的質疑問題。平臺的清盤或重組由四大主導而非問題平臺實際控制人自身主導,公信力無疑大大提升,但若投資人並未獲得本金足額償付,四大仍存在被投資人質疑處置收益過低的可能甚至可能被無端質疑存在利益輸送。

2AMC並不具備收購個人不良債權的業務許可

按照原銀監會的定性,P2P屬於民間借貸的撮合,個人投資者才是P2P不良債權的持有人,因此所有P2P不良基本都屬於個人不良債權。現在的問題是四大AMC並不具備收購個人不良資產的資質。四大AMC最早是以收購金融機構不良債權資產起家,後續以信達資產為肇始,四大資管陸續獲得原銀監會同意切入非金融機構企業不良資產領域,但個人不良債權資產仍屬於禁區。本輪P2P風險處置,如果能夠讓四大AMC以收購債權形式介入,則必須讓AMC獲得個人不良債權處置資質。

3託管問題平臺或收購資產存在偏好難題

我們知道,當下P2P優質的資產是個人消費貸、信用貸債權資產,如果這些借款人的違約記錄上傳央行徵信或者百行徵信信用記錄,是能夠構成很強的威懾力的,這些債權資產能夠被期待得到較好償付的。而企業貸平臺出了問題的,多多少少存在詐騙、自融和關聯交易等問題,甚至部分借款企業都屬於空殼公司,很難得到債權償付。從提高投資人償付率、降低自身社會壓力角度出發,四大AMC託管平臺將會更傾向於託管個人貸平臺,而收購資產也會更傾向於收購個人貸資產。這就可能會催生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以處理數億數十億乃至數百億級別的企業貸資產見長的四大AMC會對於企業貸平臺或企業貸資產相對規避,託管一些以數千數萬數十萬不等的個人貸為主的平臺或收購相應資產包,卻沒有能力有效處置。

基於上述分析,大文判斷,從目前政策可行的角度,四大AMC介入P2P風險處置將採取託管平臺方式。但如果銀保監會放開四大AMC收購個人不良債權的限制,債權收購方式亦有可能,如此四大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能夠以更多創新的手段為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做出自己獨有的貢獻。

綜合自大文點金、布穀新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