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单身的主要原因

女性单身的主要原因

单身的女性许许多多,因此,女性单身的原因也林林总总,除了身高、相貌、身材等个人先赋条件的限制外,女性单身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

1、初级群体的影响

“家庭是让我不愉快的事情。家里有很多婚外情的事情,表姐因为姐夫婚外情自杀死了,几个婶婶因为几个叔叔的婚外情自杀又活过来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发现了爸爸在男女关系上也有不好的地方(婚外情)。对我影响特别深,我觉得爱情不可信赖。”

“我悲观也是因为父母感情不好,他们感情破裂对我感情的看法有负面影响,父母知道我的心态,他们觉得愧疚。我上高中时爸妈感情还行,上大学后开始不好。我爸到现在还老有第三者。”

初级群体是人开始社会化时接触到的第一个群体,一个人生下来后从一个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习了关于社会的各种知识并运用到今后人生的发展上面,这就是一个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对于婚姻的理解和家庭的认识,也是从在初级群体的学习中开始,绝大部分人都是从自己的父母处习得。因此,父母的婚姻状况和对待感情的态度是孩子学习的范本,如果父母婚姻美满,那么婚姻和家庭留给孩子的就是一个美好的想象;相反,如果父母感情出现问题或者婚姻遭遇不幸,孩子则可能在对待爱情和婚姻方面出现消极的心理和行为。

父母的婚姻和家庭给这些女性留下的是“婚外情”、“第三者”、“感情破裂”、“自杀”等等不快经历,留下的痛苦记忆。人们在心理上都有一种保护机制,会不自觉地去避免那些让自己不快和痛苦的事情,因此,对感情和婚姻的逃避会通过潜意识层面影响到行为上有意识的逃避。

女性单身的主要原因

2、社会支持网络的解构和重构

“我周围的人都是我这种状态,我们一起聊天的时候都说我们都是受诅咒的人,这种事情扎堆。高中班的同学31个人,结婚的3、4个,有男女朋友的也就3、4个,其他都单身。”

“我特好的朋友,像我单身的有好几个,大家同病相怜,太有同感了。”

“年轻的时候,心情不好可以找朋友。朋友都有家庭了,家庭第一位,没有时间陪你了。”

在她们还幼小的时候,初级群体为她们提供了足够的保护和教育,是她们最赖以生存的资源网;而当她们来到了北京以后,初级群体在她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她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发生了变化,有了自己的同学、朋友和同事,家庭、父母和亲属的影响随着他们能给予的帮助趋少而变得越来越小。我访谈的8位从外地来京工作的女性,她们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北京独自生活和工作,原本在家乡所依赖的初级群体对她们的约束力随着空间地理位置的拉大而减弱。由于父母提供的资源无法帮助她们解决在京独自奋斗面对的问题,因此,她们在京的时间越长,初级群体的权威影响力就越是大大降低甚至缺乏,因此,对她们自身行为的规范性较小或者没有了。父母对她们择偶的建议和催婚都只能通过电话或书信等形式进行,这些方式毕竟在通讯频次和语言强度方面使得产生的效果受到限制。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使得能对这些单身女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的“差序格局”发生了变化,父母和亲属从影响因素的水纹最里层退出,而同在北京、一起拼搏和生活的朋友成为了最能影响她们的人。

3、婚姻中的角色扮演及调整

“家人一给我打电话就说这个问题,差不多点儿,不要要求太高,该处就处吧。我觉得年龄到了也不将就,不为了处而处。要适合的,喜欢的。”

“经历了前面的事情(和前男友分手),不是说找一个还可以的就完事了,会有很多性格上的问题,观念上的东西,冲突很大。”

戈夫曼这样认识人的社会生活:“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只是舞台上的一个演员,每个人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婚姻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男性扮演丈夫,而女性扮演妻子,传统的“妻子角色”要求女性更具依赖性,扮演一个“小鸟依人”的角色。但是收入颇丰、工作忙碌、有生活情趣的单身女性不仅有稳定的工作,还有不错的收入,她们不是找不到另一半,而是宁缺勿滥,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对婚姻的不同预期使得男性和女性所扮演的角色都发生了调整,这些女性不再遵循传统的性别角色文化,她们不需要依附于男性,也不需要男性养活。很多经济独立的女性并不需要找一个人来“养家”,更不需要通过婚姻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是希望找到一个生活中能平等相处,有共同语言的、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

以往的感情经历会让女性更深刻地去反思婚姻中两个人的角色关系,失败的感情经历让她们深知,恋爱和婚姻的成功是来自婚姻内两个人的角色扮演成功。因此,对另一个演“对手戏”的演员的选择成为她们谨慎对待的问题。

女性单身的主要原因

除了对婚姻内角色期望的调整,婚内要求女性扮演的妻子角色仍然给很多女性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毕竟婚姻和家庭和单身状态比起来有了更多的义务和责任要去承担,有了更多对自由的限制,而很多女性都认为对这种婚内角色的承担还没有做好准备。

“结婚前让自己玩玩,玩遍就安心进入下一个阶段。不能结婚了发现没疯狂过再去疯。”

“结婚不自由了,现在要延长自由时间,鼓励自己不这么快陷入家庭。”

从“结婚前让自己玩玩”、“结婚不自由了”这样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很多女性对进入婚姻的恐惧,从社会角色的扮演来看,单身者主要是在角色冲突的时候导致角色紧张。她们认为自身还不具备完成这种“妻子角色”转变所需要的条件,也缺乏精神上的准备。而这样的角色准备就进入婚姻会很容易就导致“妻子角色”的扮演失败,从而自觉地选择停留在单身状态。

对婚内角色的深刻认知以及对角色期望的改变,说明婚姻在女性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升华,一方面是女性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的直接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上的择偶观念和婚姻观念开始转变的表现。在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中,既有对原有价值和传统的调适与放弃,也有为适应新形势做出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女性还在“择偶”的途中逗留的原因。

4、通婚圈的限制

“整天上班,教的学生很多,但同事就那几个还都是已婚的。现在想自由恋爱,但圈子就这么小,没有机会接触到能发展起来的男生。”

“通婚圈是伴随着两性婚姻关系的缔结而形成的一个社会圈子,通婚圈形成的社会基础源于婚姻是超个人和超家庭的事情。”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迁移,通婚圈也发生了动态的变化,从外地来到北京,这些女性的通婚圈圆心和通婚半径也随之变迁。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即使在一个城市里也是隔着遥远的距离,人和人之间互动的机会很少。狭小的圈子和有限的互动更是引发了很多单身女性的周末恐惧症和假期恐惧症,甚至引发心理压抑的现象。

有限的社会互动和窄小的生活圈子一起形成的双重限制,再加上很多女性又不轻易降低自己的择偶条件,这些都必然会导致很多单身女性无法从有限的人里面找到合适的人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