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是棺槨 傷的是民心

起的是棺槨 傷的是民心

8月1日下午,江西省民政廳官網就本省殯葬改革發生的問題發佈消息稱:就近期殯葬改革中,一些鄉鎮對工作複雜性認識不足、沒有進行充分、深入的宣傳引導工作,導致出現入戶收集、集中拆解棺木等簡單過激的做法,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省民政廳強調,推進殯葬改革要做好尊重逝者、安慰生者、服務群眾工作,要因地制宜、補齊短板,建設好殯儀館、骨灰堂(公墓)等基礎設施,為推進遺體火化和節地生態安葬提供堅實的基礎條件。並提供監督電話。

起的是棺槨 傷的是民心

質疑之聲四起-強行起棺成宣傳典型

2018年4月,弋陽縣漆工鎮楊橋村的“強行起棺”事件,則引發了村民的質疑。按當地民間風俗,葬後起棺就是對死者“不尊”。4月16日,鄭某去世時正是上饒市在弋陽縣召開全市綠色殯葬現場推進會的前一天。漆工鎮組織鎮、村幹部來到死者家裡宣傳綠色殯葬政策。但鄭某的家人認為,“逝者已入棺進墳,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起棺”。勸說無果,在僵持與壓力之下,弋陽縣殯葬綜合執法工作組決定強行起棺。4月17日,漆工鎮聯合由縣民政局、公安局、城管局、城建局組成的殯葬綜合執法工作組對鄭某的墳墓進行強行起棺,並將棺木及死者屍體送往縣殯儀館進行火化處理。處理完畢,弋陽縣委宣傳部通過微信公眾號“弋陽關注”發文稱,“整個處置實施過程進展順利,家屬情緒平穩”,強行起棺事件,被視為改革成果進行宣傳。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該市至少收繳、焚燒5000餘副棺木。

起的是棺槨 傷的是民心

土葬浪費資源有礙觀瞻

據鄱陽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幹部介紹,村裡每年都有村民去世,土葬佔用的土地也必將一年年增加,而在農村,村民又沒有在墳墓上種植莊稼的習俗,所以墳墓佔用的土地基本上等於荒廢。再者,上饒正在全力打造旅遊城市,這些墳墓也有礙觀瞻,有時夜間出行還很恐怖。

據瞭解,為推動綠色殯葬改革,江西已連續兩年將建立綠色殯葬獎補激勵機制納入民生工程,將遺體接運、存放(3天)、火化、普通骨灰盒、骨灰寄存和“三沿六區”墳墓遷移及節地生態安葬等納入獎補範圍,市縣普遍建立了具體的獎補辦法。在全面建立困難群眾遺體免費火化制度的基礎上,全省有84個縣(市、區)建立了全民遺體免費火化制度。

2017年,江西全省遺體火化率達到35%,較上年提高6.4個百分點,增幅連續兩年超過5%,增幅居全國第二位,目前有15個縣(市、區)火化率達到100%。目前,江西省已建成火化殯儀館86個,經營性公墓99個,城鄉公益性公墓6000餘個。

起的是棺槨 傷的是民心

專家呼籲:殯葬改革需要緩步慢行

有法律專家認為,當地政府突然之間出臺這種“一刀切”的火葬政策,儘管符合國家殯葬改革要求,但對於這項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和民俗傳統的重大決策,起碼應當通過公眾聽證、專家論證、合法性評估、集體討論,如果將這些程序全部省略,其決策的合法性值得商榷。

“作為移風易俗的重要內容,綠色殯葬勢在必行。但即便有好的政策初衷,在實施過程中也需考慮民眾的情感和接受程度。”江西師範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主任顏三忠表示,尤其是“收繳棺木、一律火化”這類行政行為很容易引發阻力,殯葬改革更需要緩步慢行,以耐心做工作、加強宣傳、分步推進等方式取代“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