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稱:月球曾存在生命,且通過隕石撞擊帶來

據《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認為形成於40多億年前的月球可能兩度孕育出生命,第一個出現生命的時間點是月球形成後不久,第二個時間點則是月球火山活動的巔峰期,也就是大約35億年前。這項研究成果目前發表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

最新研究稱:月球曾存在生命,且通過隕石撞擊帶來

月球絕對不是宜居星球,表面也沒有任何生命存在的跡象。然而在很久之前,月球上卻是另一番面貌。科學家認為形成於40多億年前的月球可能兩度孕育出生命。

最新研究稱:月球曾存在生命,且通過隕石撞擊帶來

阿波羅登月的場景

雖說宇宙如此廣闊瀚渺,但除了地球之外,我們再也沒有在其他星球上找到過生命存在的痕跡。

儘管月球與金星、火星同屬於宜居帶,但相比於其他行星,月球實際上是一顆荒蕪的星球,它的條件極其殘酷,使得生命無法存活。我們知道,生命的存活需要有適宜的溫度,適當的大氣層和一定的液態水等等。月球的質量很小,它的萬有引力使其無法束縛大氣層。沒有適當的大氣層,就會出現很多問題。缺乏大氣層的保護,陽光將直射到月球表面,使月球白天溫度高達130度,而夜晚沒有大氣層,就無法保溫,氣溫驟降到零下180度,任何生物都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晝夜溫差;氣層的缺失也將導致地表無法鎖住液態水;同時,暴露在各種致命的宇宙射線下,生命也無法存活。另外,大氣層的缺失使得月球表面無法抵禦小行星及流星的撞擊,從而形成許多撞擊坑。

目前所有的月球任務中,都沒有發現月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最新研究稱:月球曾存在生命,且通過隕石撞擊帶來

但是,一些天體生物學家堅信:月球上曾存在兩個很短的時期,地表環境優越,足以孕育出生命。在這兩個時期內,月球火山活動劇烈,釋放出的氣體在月球表面形成大量液態水;同時,火山活動釋放的氣體也形成稠密的大氣層,厚度足以確保液態水在數百萬年內不會蒸發殆盡。科研人員對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進行了精密的分析,發現月球的表面不像我們此前想象的那樣乾燥。

最新研究稱:月球曾存在生命,且通過隕石撞擊帶來

科學家認為,月球生命的起源方式可能與地球類似。但更有可能是隕石給月球帶來了生命

科學家認為,月球環境曾經兩度非常宜居,可能孕育生命:“水池中可能的確出現過微生物,但後來月球表面變得非常乾燥,微生物便無法生存。”

與此同時,最新的研究證明,月球上的生命可能是隨外星隕石一起帶來。那個時期,太陽系頻繁出現巨大隕石撞擊星球的現象,早期的月球很可能被某塊攜帶簡單生物體(比如藍藻細菌)的隕石擊中。

最新研究稱:月球曾存在生命,且通過隕石撞擊帶來

科學家已經在月球上發現了規模極其驚人的水冰,強有力的證據也表明月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水

綜上所述,科學家認為在月球形成後不久和35億年前的火山活動巔峰期,月球都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

科學家也知道,只有在未來開展更加雄心勃勃的月球探索項目,才能確定月球上的可能出現的生命是自己孕育出來的還是外星隕石帶來的。在未來的太空任務中,科學家希望能夠獲取月球火山活動活躍期遺留下來的沉積物樣本,進而確定它們是否含有水分或者其他證明生命可能存在的證據。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實驗,在地球和國際空間站模擬月球環境,從而瞭解微生物能否在我們所預測的早期月球表面條件下存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