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李亞東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 一把扇兒破。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由遊本昌老師主演的1985年版電視劇《濟公》的主題曲,將濟公的形象形容地惟妙惟肖。兒時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一直把濟公當作一個神仙,跟《西遊記》一樣只是一個神話故事而已。後來,發現還真不是那回事,濟公不僅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而且更有才。世人皆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後面兩句。



據史料記載,濟公原名李修緣,法名道濟,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在父母雙亡後,濟公出家為僧,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取名道濟,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公佛學造詣頗高,但其一生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濟公一生怡然飄逸,喜好雲遊,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濟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瘋癲,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他在嬉笑怒罵中,道盡世間真理,他實則是一位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後人也叫他為濟癲和尚。

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既“顛”且“濟”,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在人們心中留下了無比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他、神化他,從而湧現了一大批關於他的神話故事,以至於我們很多人長期認為他是個“神仙”,而非凡人。



濟公不僅是一位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濟公,圓寂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總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他是人不是仙。他雖然仙逝,但卻在世間留下了一段有一段的傳說。

世人皆知濟公活佛口頭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但很多人卻不會知道濟公活佛所說的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密探零零發


濟公是確實存在的。濟公,生年不詳,卒於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法名道濟,俗名李修元,1時人稱為湖隱、方圓叟,浙江天台人,因不守佛門戒律,飲酒食葷,舉止痴顛,時人和後人亦稱他“濟顛”。《增訂佛祖道影》尊他為禪宗第50世禪師,楊岐派第6世祖。

其生平最早的可靠記載,見於同時代其師侄輩的釋居簡(1164—1246)所撰《湖隱方圓叟舍利銘·濟顛》(簡稱《舍利銘》)。濟公信仰是中國民間信仰的組成部分,於南宋已初見端倪,並在千百年社會歷史變遷中聚散演變,逐步形成一種民俗信仰和具有凝聚力的宗教文化。這一現象乃是諸多複雜歷史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

濟公舍利,是人們對濟公信仰的起點。釋迦牟尼佛涅後,弟子阿難等遵照遺囑,將佛的遺體香湯洗浴,焚化後結成無數晶瑩明亮之舍利。“舍利”(Sarira)一詞便專指佛舍利。佛舍利被世人分別設塔供養,稱為“舍利塔”。佛教認為舍利即佛的化身,佛滅而法不滅。佛典雲:“供養舍利即是佛寶,見佛即見法身。”


李三萬的三萬裡


濟公的原型確實有歷史的存在,但對於原型究竟是誰,是存在不同看法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濟公的原型不是生活在南宋,而是南朝宋時的寶誌和尚,“濟公”乃“志公”之誤。

我們今天採用主流的說法。

主流觀點採信的最早關於濟公的記錄是南宋高僧釋居簡撰寫的《湖隱方圓叟舍利銘》。按輩分來算,釋居簡是濟公的師侄輩,《湖隱方圓叟舍利銘》就是他為濟公的舍利塔撰寫的志銘。

通過這篇舍利銘,可以得出關於濟公的不少信息:

濟公法號道濟,又號湖隱、方圓叟,他本是天台都尉李文和的遠裔,出身貴胄。

道濟剃度於靈隱寺,拜佛海禪師為師。

道濟狂疏狷介,顛狂處世,有晉宋名士的氣質。

道濟救濟下民,救度有情,不阿附權貴。

道濟喜好旅遊、文墨、美酒。

道濟於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日圓寂於淨慈寺。

道濟的舍利晶瑩,有高僧大德之風。

道濟是一位顛僧、奇僧、異僧,佛教典籍、寺志、方誌多稱“濟顛”,民間稱“濟公”。他性耽林泉,嗜酒如狂,神通頑世,一生充滿了傳奇神異色彩,是備受中國人愛戴的瘋和尚。

濟公顛狂醉酒、玩世隨意、違背僧戒的態度和行為,使他一直徘徊於佛門正統之外,不被正統佛教認可,他的種種行跡只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是,濟公充滿情趣、救渡眾生的菩薩情懷卻贏得了下層民眾的擁戴,被譽為“活佛”,成為傳唱度最高的僧人之一。隨著傳唱度愈來愈高,佛門才逐漸審視濟公其人其事,開始借鑑俗文學和民間傳說中濟公的生平事略,將其寫入僧傳、禪宗燈錄、寺志中,濟公得以光明正大地回到莊嚴的佛堂,得到僧俗四眾的尊奉。


麻辣一加一


濟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緣,是浙江台州人,南宋高僧。他能詩善文,醫術高明。清《天台縣志》中記載:“濟顛,邑人,父李茂春,高宗李駙馬之後,隱於天台。母王氏,夢吞日光,生師。扶危濟困,舉止癲狂。

濟公其家族世代信佛。他的父親年近四旬才得子,認為是多年誠敬感動上蒼,因此濟公一出生便央求國清寺的主持為他取了俗名修緣.但沒想到的是,濟公卻因為看破紅塵而選擇在國清寺出家,可以說是與三寶緣深。

濟公的師傅是著名的瞎堂慧遠禪師,佛學造詣十分精深。濟公是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他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瘋癲,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但確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撰寫了《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被《淨慈寺志》、《台山梵響》所收錄,可以說是一位多才多能之人。南懷瑾曾評價濟公的詩作:“若以詩境而論詩格,他與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陸放翁相較,並無遜色。

濟公以癲狂渡化世人,大家都聽過"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但是還有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濟公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為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即是“降龍羅漢”、“迦葉尊者”。

濟公聖訓:

一生都是修來的――求什麼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麼

不禮爹孃禮世尊――敬什麼  兄弟姐妹皆同氣――爭什麼

兒孫自有兒孫福――憂什麼  豈可人無得運時――急什麼

人世難逢開口笑――苦什麼  補破遮寒暖即休――擺什麼

食過三寸成何物――饞什麼  死後一文帶不去――慳什麼

前人田地後人收――佔什麼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什麼

舉頭三尺有神明――欺什麼  榮華富貴眼前花――傲什麼

他家富貴前生定――妒什麼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麼

賭博之人無下梢――耍什麼  治家勤儉勝求人――奢什麼

冤冤相報幾時休――結什麼  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麼

聰明反被聰明誤――巧什麼  虛言折盡平生福――謊什麼

是非到底見分明――辯什麼  誰能保得常無事――誚什麼

穴在人心不在山――謀什麼  欺人是禍饒人福――卜什麼

壽自護生愛物增――殺什麼  一旦無常萬事休――忙什麼

南宋開禧二年(西元一二0六年)的五月十六日,濟顛端坐圓寂,留傳詩偈一首:"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倒西壁,於今收拾歸來,依舊天青水碧。"濟公死後,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處,當地建有二層樓高的濟公塔院。


且聽風吟品鑑歷史


濟公是我們台州天台人,他是真實存在的,他的俗家名字叫做李修緣。他是南宋時期的高僧,一開始是在國清寺出家,後來是在靈隱寺出家。他是禪宗第50祖,楊岐派第六祖。


後來他從靈隱寺離開,後來居住在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

濟公的法名叫做道濟,別稱月引流光。真正讓老百姓懷念他的,是因為他精通醫術,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所以老百姓稱頌他為濟公。



因為老百姓喜歡他,所以開始演繹他,濟公後來就變成了一個神話傳說,周星馳曾經也演過濟公的電影,那裡面的濟公就變成了降龍羅漢。濟公最有名的是這句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知常容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濟公在歷史上是存在的。濟公,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又稱月引流光。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

因其在世之際,常樂善好施,劫富濟貧,為下層社會的勞動人民討公道,為他們打抱不平,並且其有過去封建社會大多數人們沒有的美好品德,比如他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給當時的老百姓留下了極為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當時他被稱為濟公活佛,可見其對人們的貢獻就不一般了,據說,活佛會醫術,常常懸壺濟世,診療那些沒有金錢醫治的窮苦百姓,以至於後來被大家稱為聖僧,大家應該也知曉了他的專利―伸腿瞪眼丸。不管你是什麼疑難雜症一服一個準好。


那麼為什麼李修緣會和寺廟和尚扯上關係呢?據史料記載: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但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得此子,寺廟方丈為其取得俗名修緣。意味其與佛門結下緣分,以此明示。

但其在當時個性比較鮮明,於現在來說也是看破紅塵,在大婚當晚撇下結髮夫妻不管自己雲遊四方。在現在來講可謂是不厚道不靠譜。自己也說過: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學我便成魔。

可見李修緣是追隨著自己的內心,一輩子也是無憂無慮地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並一直堅持了下去。總的來說,李修緣的人生是成功的。


智化冰川


濟公有沒有這個人無從考證,不過濟公這個名字卻是可以說道說道的。包括濟公和共濟會的關係。



漢語濟公一詞詞意很明顯,濟世、公眾。也就是救世濟俗之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種大愛、公德、慈善。濟公故事還有除暴安良的元素,這些都是一種公意思。今天中國人很關注公德,但也很缺乏公德。這與歷史上公意識的缺位有很大原因。有中國人很多自稱、他稱為某某公,其實絕大多數都不配這個公字。比如關公明顯就不配,關羽身上並沒有天下意識,他身上更多是忠義,是對具體人的忠心和信譽。無論是忠心於劉備,還是義氣於曹阿瞞都不是公意識。這種品質雖然可取,但與公無關。公那是要心裡裝著天下、裝著蒼生、裝著民族的。岳飛可稱公,但關羽不行。關羽的品質只是一種私德。只對家人、朋友、熟人負責。

公字為八口,八口首先是太陽崇拜,其次是張嘴崇拜。古人對事物的認知都源於觀察、聯繫、附會。首先會發現,嬰兒、孩子出生後自然就會張嘴索要食物,動物幼崽也是。第二會發現動作捕食最大利器就是血盆大口。第三是生殖也依靠張口。第四是公雞打鳴也需要張口,而打鳴之後就是拂曉,太陽昇起了。所以又與太陽崇拜聯繫起來了。古人認為太陽是鳥馱著運行的,所以鳥嘴張開就是八,代表八芒星太陽,太陽鳥張嘴就是八口公,代表全體人的事物。由於太陽代表雄性,所以公也是,而且公雞才打鳴。



這樣附會了一圈,就來到公雞崇拜這裡了。目前其實已經基本鎖定共濟會前身就是公雞會,因為剛好是以公雞為第一信仰的群體建立的。這個群體就是黃種老三苗蠻與白種熊族的聯姻組合閃米特人。三月三是其聯姻標誌,所以共濟會最高三十三級,同時也分三個等級。共濟會圖案就有三十三個角。白種族源稱斯基、基督等等。有著濃重的公雞文化,包括中國的雞血文化和雞祭祀等等。還有就是頭戴雞冠帽。

中國少數民族裡彝族、藏族都有雞冠帽,

古羅馬也有。這個集團裡還附會兩種東西就是掃帚和扇子。因為這個集團裡的白種猶太裡叫以掃,中國叫嫂嫂。也是姜子牙老婆掃帚星。所以他們自然就更崇拜孔雀。所以印度的孔雀與雞冠,與掃帚,與扇子是一體的崇拜。扇子之所以叫扇子也是諧音黃種老三的三。這麼再轉了一圈就會發現濟公有雞冠帽,有扇子。其實其圓形是帝堯集團的公雞崇拜和嫂嫂文化,扇子與祝融有關。更有趣的是濟公叫伏虎羅漢,其實虎圖騰是其對立面含米特人。後來的共濟會據說成立於英國,然而英國主要是日耳曼人,是虎族。歷史有時挺好玩的。真正的公雞會屬於閃米特,比如猶太被閃米特入侵後,猶太文化裡的雞祭祀和雞鳴堂就是這個,還有古羅馬的公雞崇拜才是公濟會的前身。

其實還有更神奇的也即將破解,包括乃字甲骨文和數字3的由來。共濟會相當部分的符號、手勢我都能破解。


國病


問:濟公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濟公在歷史上卻有其人,原名為李修緣,浙江台州人。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圓寂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剃度於靈隱寺,法名道濟。



濟公常衣衫不整,鞋破帽破扇兒破,貌似瘋顛,寢食不定,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


但他是怡然飄逸,經常雲遊出行四方。樂善好施,為百姓治病行醫,解難排憂,常常靈驗。

我小時候在二爺家看見過一本《濟公傳》,經常去翻看,裡面有些地方還有些記得,記得最牢的是裡面有一上下聯,因上聯十一字都是寶蓋,下聯十一字都走之,所以有趣記了下來。

上聯是:

寄宇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下聯是:

遠避迷途退還連跡返逍遙。


上聯說的是一小姐。下聯就是描述濟公活佛一生處世。


金蘋果老楊


濟公和尚,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一位南宋高僧,生於1148年,圓寂於1209年。俗名李修緣,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

濟公是北宋節度使李遵勖的後代。

李遵勖娶了宋真宗趙恆的妹妹萬壽公主,算是駙馬爺了。李遵勖曾經編纂過一部禪宗的語錄《天聖廣燈錄》,共30卷,記載了一直到宋仁宗天聖年間的歷代禪宗祖師。天聖七年(1029),李遵勖把《廣燈錄》獻宋仁宗,宋仁宗賜“天聖”二字並序。現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五冊。這說明濟公的祖上就很有佛緣,很多人都是佛教居士,濟公有一點皇室的血統(雖然很稀薄)。

濟公的爺爺李涓

記載於《宋史列傳第二百六忠義二李涓傳》。靖康元年,這一年金軍入侵北宋,包圍開封。李涓是鄂州崇陽縣知縣,收到勤王的命令,立即募兵600人。鄂州下屬7縣,其他縣的兵還沒聚齊,李涓率崇陽兵先出發。李涓的士兵多是市井失業人員,沒有什麼戰鬥力。李涓散盡家財買牛肉和酒犒賞軍隊,激勵部下,“鈞之一死,死國留名,男兒不朽事也。”他的部下大為感動而流淚,願意與李涓一起與金兵死鬥。

李涓帶兵渡過淮河時,蒲圻、嘉魚二縣的兵才趕上來。到了蔡州,天降大雪,雪落近二尺。這場大雪也預兆了北宋的滅亡。

蔡州人民在呼噪逃奔,李涓說:敵人來了。以崇陽兵為中軍,蒲圻、嘉魚軍為左右二翼,嚴陣以待。不一會,金兵的偵查騎兵到來,李涓一馬當先,率軍攻擊,斬獲數騎。金國騎兵撤退,李涓乘勝追擊十多里,與金國大部隊遭遇,飛矢蝟集,蒲圻、嘉魚二縣兵恐怖而逃去。李涓受傷多處,依然血戰,最後戰死疆場,跟隨他的士卒崇陽兵戰死了十分之七。南宋朝廷得知李涓的忠烈,讓他的三個兒子都補官。

濟公的父親李茂春

因為李涓的功績蔭子,在天台縣作官,後來辭官歸隱田園。李茂春與夫人王氏樂善好施,卻沒有兒子,後來齋戒三日到國清寺禮佛求子,生下一子,取名李修緣。

濟公的經歷

李修緣在天台縣國清寺出家,法名道濟,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後住淨慈寺,嗜好酒肉,似痴若狂,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

寺院的僧人要驅逐濟公,靈隱寺方丈慧遠說:“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瞎堂慧遠圓寂後,濟公去淨慈寺投德輝長老,做了書記僧。有詩僧居簡的《北澗集》記載了濟公的一些事蹟。居簡是濟公的師侄,在濟公圓寂後,居簡寫了一篇《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紀念濟公。

我們看幾首濟公的詩。

自述

削髮披緇已有年,唯同詩酒是因緣。坐看彌勒空中戲,日向毗盧頂上眠。

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顛僧繞市廛。

西湖絕句

出岸桃花紅錦英,夾堤楊柳綠絲輕,遙看白鷺窺魚處,衝破平湖一點青。

臨江仙

粥去飯來何日了?都緣皮袋難醫。這般軀殼好無知,入喉才到腹,轉眼又還飢。唯有衲僧渾不管,且須慢飲三杯。冬來猶掛夏天衣,雖然形醜陋,心孔未嘗迷。 酒懷朝也吃,暮也吃。吃得喉嚨滑似漆,吃得肚皮壁立直,吃得眼睛瞪做白,吃得鼻頭糟成赤。有時汝陽三鬥,有時淳于一石;有時鯨吞,有時龍吸;有時效籬下之陶,有時學甕旁之畢。吃得快,有如月趕流星;吃得久,有如川流不息;吃得幹,有如東海飛星;吃得滿,有如黃河水溢。

其色美,珍珠琥珀;其味醇,瓊漿玉液。問相如,曲糵最親;論朋友,糟邱莫逆。一上唇,五臟欣隨;未到口,涎流三尺。只思量他人請,解我之饞;並未曾我做主,還人之席。倒於街,臥於巷,似失僧規;醉了醒,醒了醉,全虧佛力。貴王侯,要我超度生靈,莫不篩出來,任我口腹貪饕;大和尚,要我開題緣簿,莫不沽將來,任我杯盤狼藉。醺醺然,酣酣然,果然醉了一生;昏昏然,沉沉然,何嘗醒了半日。藉此通笑罵之禪,賴斯混風顛之跡。

想一想,菩提心總是徒勞;算一算,觀音力於人何益?任世間,只管胡纏;倒不如,早須圓寂。雖說是死不如生,到底是動虛靜實。收拾起油嘴一張;放下了空拳兩隻。花落鳥啼,若不自知機;酒闌客散,必遭人面叱。謾說射洪春色,莫論其微;蘭陵清醞,休誇無匹。縱美於打辣酥,即甜如波羅蜜,再若嘗時,何異於曹溪一滴。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關於活佛濟公,歷史上確有此人。

濟公是浙江台州人,他生於公元一一四八年,圓寂於公元一二零九年,一共活了整整六十一歲,在當時算得上長壽。他的原名叫李修緣,和普通的和尚不一樣,他平生才華橫溢,樂善好施,在民間享有很高的聲譽,深受百姓愛戴尊為濟公。

這和電視劇中所演的一樣,在南宋時期杭州靈隱寺有一個瘋癲和尚,是羅漢轉世,雖然是個和尚但他並沒有遵守清規戒律。不戒酒肉,更加不注重形象,衣服破破爛爛,看起來整個人瘋瘋癲癲,其實是一個得道高僧。道義自在人心,他邋遢的外表並不能掩蓋他內心的善良。濟公扶困濟貧,經常施法懲治地方惡霸,深受地方百姓的愛戴。正如歌詞中所唱“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這就是濟公在大多數人心中的形象。

藝術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濟公剃度出家的地方確實是在杭州靈隱寺,並且生平事蹟並不能按照常理去揣摸。三人成虎,

濟公的事蹟在人們口口相傳中變了味道,他這一生的事蹟被民間渲染的離奇古怪,頗有一絲神話色彩。事實上濟公是一個性格直率,而且頗有幾分才華的得道高僧。他從師於靈隱寺著名的瞎堂慧遠禪師。關於佛學造詣頗有自己的見解,關於佛教的清規戒律也不是十分看重。他喜歡遊山玩水,正如現在的世界那麼大,困足於靈隱寺怎麼甘心。他曾經踏遍了浙江,安徽和四川等地。雖然衣衫不整,出行神出鬼沒,沒有規律。但樂善好施,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其德行廣為人們所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