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在《用戶體驗的要素》一本書中,Jesse James Garrett 將用戶體驗分為了五個層級,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

其中在框架層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導航設計,作者對導航設計的定義是:元素的組合,允許用戶在信息架構中穿行。

我覺得可以把導航設計理解為:我們從用戶的心智模型出發,結合業務目標,對信息架構的一個梳理,來幫助用戶完成目標。

通過自己手機裡幾十款 app,總結了以下六種導航設計模式,包括:標籤導航,宮格導航,側邊導航,列表導航,菜單導航,輪播導航……

簡單介紹了它們的優缺點,適用場景,以及一些衍生導航與相關案例……(不過導航設計一定是視產品和情況而定的,並沒有確定的依據與理論)

一、標籤導航

標籤導航分很多種,有底部標籤導航,頂部標籤導航,底部標籤導航又可以衍生出舵式導航,頂部標籤導航又可以分為靜態或者是動態導航……

底部標籤導航是最基本的導航,幾乎絕大部分 app 中都在用,tabbar 位於頁面最底部,一般3-5個 tabbar,有文字+icon,也有純 icon 形式,但大部分是文字+icon 的形式,我想是減少用戶記憶負擔吧,如下: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而關於底部標籤導航的優點,缺點以及適用場景也簡單整理了: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我發現很多用戶發佈或者生產內容的 app 會將底部標籤導航進行變體,很多人把它稱為舵式導航,就像這種: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中間的「+」一般是發佈的意思,並且是 app 裡面使用最頻繁的一個功能,一般都會重點突出。並且,該標籤中很多時候會有二級導航,二級導航裡可擴展性就比較強,如圖: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而頂部標籤導航顧名思義就是 tabbar 位於頂部,最早知道它是在 Material Design 裡面,因為 Google Pixel 手機底部存在物理導航,所以將標籤導航置於頂部不會顯得突兀。它很少用作一級導航,一般是二級導航比較多,而且我發現頂部標籤導航,幾乎都是純文字的形式,比如: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突然想到今天交互設計課上的時候,老師講的人機交互裡,重要的操作放在大拇指可觸達的範圍內。

而頂部標籤導航,如果是點擊標籤進行操作的話,用戶單手操作就十分不方便,所以我發現體驗好的 app 的頂部操作導航都是可以直接通過左右滑動屏幕的交互來切換。

而當標籤類目過多的時候,可以通過左滑展現更多標籤,比如很多新聞閱讀類的 app: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如果是可以滑動查看更多的話,一定要通過一些方式告訴用戶可以滑動查看更多,比如最後一個標籤隱藏一半的方式等: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關於頂部標籤導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如下: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二、宮格導航

宮格導航,也是十分常見的導航形式,除了一些工具類 app 外,大部分是作為二級頁面展示出來,並且以 icon+文字的形式居多。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如果將宮格的 icon 換成 picture 的形式的話,可以衍生出一種新的類似於卡片式導航的形式 ,可以通過垂直滑動來切換,比如: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那,如果宮格信息太多,我發現很多 app 會採用分類展示的形式,並且通過水平滑動的方式來切換,比如: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但是上面兩種可以垂直或者水平滑動的形式,一定要讓用戶知道是可以水平或者垂直滑動的,採取的是邊界地方信息只展示一半的形式,告訴用戶可以繼續滑動……

除此之外,宮格導航還可以在電商裡面運用,在首頁的運營內容塊,它可以根據內容的重要性調整模塊的大小,比如: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關於宮格導航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如下: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三、側邊導航

有些書裡面會把側邊導航叫做抽屜導航,這類導航其實比較少了,原本也是從 Google Material Design 裡面提取出來的概念,一般會在首頁呈現一個主要功能,將其他不常用的功能收納放到側邊導航裡,比如: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而關於側邊導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如下: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四、列表導航

列表導航也是十分常見,幾乎在每一個 app 裡面都會存在,大部分時候是作為二級導航存在,但是也會存在於一級導航的時候,比如郵箱,iOS系統自帶的設置等。

一般在列表導航裡都會有下一個層級,可以通過箭頭來告訴用戶是否有下級菜單。

當列表信息比較多的時候,可以對列表進行分類,可以添加小標題或者直接分隔開。比如: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而在有些列表導航裡,我們還需要展示給用戶一些預覽信息,比如 iOS系統裡的健康,個人信息裡的一些基本數據展示,如下: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關於列表導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如下: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五、菜單導航

其實菜單導航也可以稱為下拉導航。這也是今天上交互設計課的時候,老師以微信的「+」為例子介紹的一種導航形式。最初瞭解這種導航形式也是來源於 Material Design 裡面的 Menu。

Menu 是臨時的一張紙(paper),由按鈕(button)、動作(action)、點(pointer)或者包含至少兩個菜單項的其他控件觸發。

比如: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當信息層級變多的時候,菜單導航裡要展示一層或者兩層信息,比如大眾點評採取的形式: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關於菜單導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如下: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六、輪播導航

還有一些導航比如輪播導航,完全的沉浸式體驗,高度簡潔的導航,比如天氣,但是這種導航因為輪播點的大小不會很明顯,所以用戶很難快速感知自己所在位置,並且輪播導航輪播的數量也不宜過多 。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其實導航的類型應該還有很多,並且在一個 app 裡面幾乎不可能只使用一種導航,哪怕只是一個頁面,也會存在多種導航的組合形式,比如:

交互基礎小課堂!移動端的導航設計模式

總結

  • 導航的形式一定是根據你的產品的諸多因素進行選取,並不能完全按照我上文的適用場景為依據;
  • 幾乎每一個 app,每一個 app 的每一個頁面,都會涉及到多種導航模式,需要結合具體場景進行組合選取;
  • 導航的具體展現可以通過:文字,icon,文字+icon 的形式;
  • 有些導航比如標籤導航在設計的時候有多種狀態,比如 unselected,selected 等狀態;
  • 導航在 iOS 和 android 裡面的應用會不一樣,比如標籤導航適配 iOS系統,側邊導航適配 android 系統;
  • 導航設計必須傳達出它的內容和用戶當前瀏覽頁面之間的關係;
  • 能夠引導用戶以很好的體驗完成目標的導航設計都是優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