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摸手設計模式系列」 策略模式與動態表單驗證

策略模式 (Strategy Pattern)又稱政策模式,其定義一系列的算法,把它們一個個封裝起來,並且使它們可以互相替換。封裝的策略算法一般是獨立的,策略模式根據輸入來調整採用哪個算法。關鍵是策略的

實現和使用分離

注意: 本文可能用到一些編碼技巧比如 IIFE(Immediately Invoked Function Expression, 立即調用函數表達式),ES6 的語法 let/const、箭頭函數、rest 參數,短路運算符 等,如果還沒接觸過可以點擊鏈接稍加學習 ~

1. 你曾見過的策略模式

現在電子產品種類繁多,尺寸多種多樣,有時候你會忍不住想拆開看看裡面啥樣(想想小時候拆的玩具車還有遙控器),但是螺絲規格很多,螺絲刀尺寸也不少,如果每碰到一種規格就買一個螺絲刀,家裡就得堆滿螺絲刀了。所以現在人們都用多功能的螺絲刀套裝,螺絲刀把只需要一個,碰到不同規格的螺絲只要換螺絲刀頭就行了,很方便,體積也變小很多。

「手摸手設計模式系列」 策略模式與動態表單驗證

再舉個栗子,一輛車的輪胎有很多規格,在泥濘路段開的多的時候可以用泥地胎,在雪地開得多可以用雪地胎,高速公路上開的多的時候使用高性能輪胎,針對不同使用場景更換不同的輪胎即可,不需更換整個車。

這些都是策略模式的實例,螺絲刀/車屬於封裝上下文,封裝和使用不同的螺絲刀頭/輪胎,螺絲刀頭/輪胎這裡就相當於策略,可以根據需求不同來更換不同的使用策略。

在這些場景中,有以下特點:

  1. 螺絲刀頭/輪胎(策略)之間相互獨立,但又可以相互替換;
  2. 螺絲刀/車(封裝上下文)可以根據需要的不同選用不同的策略;

2. 實例的代碼實現

具體的例子我們用編程上的例子來演示,比較好量化。

場景是這樣的,某個電商網站希望舉辦一個活動,通過打折促銷來銷售庫存物品,有的商品滿 100 減 30,有的商品滿 200 減 80,有的商品直接8折出售(想起被雙十一支配的恐懼),這樣的邏輯交給我們,我們要怎樣去實現呢。

function priceCalculate(discountType, price) {
if (discountType === 'minus100_30') { \t\t// 滿100減30
return price - Math.floor(price / 100) * 30
}
else if (discountType === 'minus200_80') { // 滿200減80
return price - Math.floor(price / 200) * 80
}
else if (discountType === 'percent80') { // 8折
return price * 0.8
}
}
priceCalculate('minus100_30', 270) // 輸出: 210
priceCalculate('percent80', 250) // 輸出: 200
複製代碼

通過判斷輸入的折扣類型來計算計算商品總價的方式,幾個 if-else 就滿足了需求,但是這樣的做法的缺點也很明顯:

  1. priceCalculate 函數隨著折扣類型的增多,if-else 判斷語句會變得越來越臃腫;
  2. 如果增加了新的折扣類型或者折扣類型的算法有所改變,那麼需要更改 priceCalculate 函數的實現,這是違反開放-封閉原則的;
  3. 可複用性差,如果在其他的地方也有類似這樣的算法,但規則不一樣,上述代碼不能複用;

我們可以改造一下,將計算折扣的算法部分提取出來保存為一個對象,折扣的

類型作為 key,這樣索引的時候通過對象的鍵值索引調用具體的算法

const DiscountMap = {
minus100_30: function(price) {
return price - Math.floor(price / 100) * 30
},
minus200_80: function(price) {
return price - Math.floor(price / 200) * 80
},
percent80: function(price) {
return price * 0.8
}
}
/* 計算總售價*/
function priceCalculate(discountType, price) {
return DiscountMap[discountType] && DiscountMap[discountType](price)
}
priceCalculate('minus100_30', 270)
priceCalculate('percent80', 250)
// 輸出: 210
// 輸出: 200
複製代碼

這樣算法的實現和算法的使用就被分開了,想添加新的算法也變得十分簡單:

DiscountMap.minus150_40 = function(price) {
return price - Math.floor(price / 150) * 40
}
複製代碼

如果你希望計算算法隱藏起來,那麼可以藉助 IIFE 使用閉包的方式,這時需要添加增加策略的入口,以方便擴展:

const PriceCalculate = (function() {
/* 售價計算方式 */
const DiscountMap = {
minus100_30: function(price) { // 滿100減30
return price - Math.floor(price / 100) * 30
},
minus200_80: function(price) { // 滿200減80
return price - Math.floor(price / 200) * 80
},
percent80: function(price) { // 8折
return price * 0.8
}
}

return {
priceClac: function(discountType, price) {
return DiscountMap[discountType] && DiscountMap[discountType](price)
},
addStrategy: function(discountType, fn) {\t\t// 註冊新計算方式
if (DiscountMap[discountType]) return
DiscountMap[discountType] = fn
}
}
})()
PriceCalculate.priceClac('minus100_30', 270)\t// 輸出: 210
PriceCalculate.addStrategy('minus150_40', function(price) {
return price - Math.floor(price / 150) * 40
})
PriceCalculate.priceClac('minus150_40', 270)\t// 輸出: 230
複製代碼

這樣算法就被隱藏起來,並且預留了增加策略的入口,便於擴展。

3. 策略模式的通用實現

根據上面的例子提煉一下策略模式,折扣計算方式可以被認為是策略(Strategy),這些策略之間可以相互替代,而具體折扣的計算過程可以被認為是封裝上下文(Context),封裝上下文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策略。

主要有下面幾個概念:

  1. Context :封裝上下文,根據需要調用需要的策略,屏蔽外界對策略的直接調用,只對外提供一個接口,根據需要調用對應的策略;
  2. Strategy :策略,含有具體的算法,其方法的外觀相同,因此可以互相代替;
  3. StrategyMap :所有策略的合集,供封裝上下文調用;

結構圖如下:

「手摸手設計模式系列」 策略模式與動態表單驗證

下面使用通用化的方法實現一下。

const StrategyMap = {}
function context(type, ...rest) {
return StrategyMap[type] && StrategyMap[type](...rest)
}
StrategyMap.minus100_30 = function(price) {
\treturn price - Math.floor(price / 100) * 30
}
context('minus100_30', 270)\t\t\t// 輸出: 210
複製代碼

通用實現看起來似乎比較簡單,這裡分享一下項目實戰。

4. 實戰中的策略模式

4.1 表格 formatter

這裡舉一個 Vue + ElementUI 項目中用到的例子,其他框架的項目原理也類似,和大家分享一下。

Element 的表格控件的 Column 接受一個 formatter 參數,用來格式化內容,其類型為函數,並且還可以接受幾個特定參數,像這樣: Function(row, column, cellValue, index)。

以文件大小轉化為例,後端經常會直接傳 bit 單位的文件大小,那麼前端需要根據後端的數據,根據需求轉化為自己需要的單位的文件大小,比如 KB/MB。

首先實現文件計算的算法:

export const StrategyMap = {
/* Strategy 1: 將文件大小(bit)轉化為 KB */
bitToKB: val => {
const num = Number(val)
return isNaN(num) ? val : (num / 1024).toFixed(0) + 'KB'
},
/* Strategy 2: 將文件大小(bit)轉化為 MB */
bitToMB: val => {
const num = Number(val)
return isNaN(num) ? val : (num / 1024 / 1024).toFixed(1) + 'MB'
}
}
/* Context: 生成el表單 formatter */
const strategyContext = function(type, rowKey){
return function(row, column, cellValue, index){
\tStrategyMap[type](row[rowKey])
}
}
export default strategyContext
複製代碼

那麼在組件中我們可以直接:

<template>
<el-table>
<el-table-column>
<el-table-column>

<el-table-column> :formatter='strategyContext("bitToKB", "sizeKb")'>
/<el-table-column>
<el-table-column> :formatter='strategyContext("bitToMB", "sizeMb")'>
/<el-table-column>
/<el-table>
/<template>
<style>
複製代碼

代碼實例可以參看 codepen - 策略模式實戰

運行結果如下圖:

「手摸手設計模式系列」 策略模式與動態表單驗證

4.2 表單驗證

除了表格中的 formatter 之外,策略模式也經常用在表單驗證的場景,這裡舉一個 Vue + ElementUI 項目的例子,其他框架同理。

ElementUI 的 Form 表單 具有表單驗證功能,用來校驗用戶輸入的表單內容。實際需求中表單驗證項一般會比較複雜,所以需要給每個表單項增加 validator 自定義校驗方法。

我們可以像官網示例一樣把表單驗證都寫在組件的狀態 data 函數中,但是這樣就不好複用使用頻率比較高的表單驗證方法了,這時我們可以結合策略模式和函數柯里化的知識來重構一下。首先我們在項目的工具模塊(一般是 utils 文件夾)實現通用的表單驗證方法:

// src/utils/validates.js
/* 姓名校驗 由2-10位漢字組成 */
export function validateUsername(str) {
const reg = /^[\\\\u4e00-\\\\u9fa5]{2,10}$/
return reg.test(str)
}
/* 手機號校驗 由以1開頭的11位數字組成 */
export function validateMobile(str) {
const reg = /^1\\d{10}$/
return reg.test(str)
}
/* 郵箱校驗 */
export function validateEmail(str) {
const reg = /^[a-zA-Z0-9_-]+@[a-zA-Z0-9_-]+(\\.[a-zA-Z0-9_-]+)+$/
return reg.test(str)
}
複製代碼

然後在 utils/index.js 中增加一個柯里化方法,用來生成表單驗證函數:

// src/utils/index.js
import * as Validates from './validates.js'
/* 生成表格自定義校驗函數 */
export const formValidateGene = (key, msg) => (rule, value, cb) => {
if (Validates[key](value)) {
cb()
} else {
cb(new Error(msg))
}
}
複製代碼

上面的 formValidateGene 函數接受兩個參數,第一個是驗證規則,也就是 src/utils/validates.js 文件中提取出來的通用驗證規則的方法名,第二個參數是報錯的話表單驗證的提示信息。

<template>
<el-form> label-width="100px"
class="demo-ruleForm"
:rules="rules"
:model="ruleForm">

<el-form-item>
<el-input>
/<el-form-item>

<el-form-item>
<el-input>
/<el-form-item>

<el-form-item>
<el-input>
/<el-form-item>
/<el-form>
/<template>
複製代碼

可以看見在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把表單驗證方法提取出來作為策略,使用柯里化方法動態選擇表單驗證方法,從而對策略靈活運用,大大加快開發效率。

代碼實例可以參看 codesandbox - 策略模式表單驗證實戰

運行結果:

「手摸手設計模式系列」 策略模式與動態表單驗證

5. 策略模式的優缺點

策略模式將算法的實現和使用拆分,這個特點帶來了很多優點:

  1. 策略之間相互獨立,但策略可以自由切換,這個策略模式的特點給策略模式帶來很多靈活性,也提高了策略的複用率;
  2. 如果不採用策略模式,那麼在選策略時一般會採用多重的條件判斷,採用策略模式可以避免多重條件判斷,增加可維護性;
  3. 可擴展性好,策略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擴展;

策略模式的缺點:

  1. 策略相互獨立,因此一些複雜的算法邏輯無法共享,造成一些資源浪費;
  2. 如果用戶想採用什麼策略,必須瞭解策略的實現,因此
    所有策略都需向外暴露,這是違背迪米特法則/最少知識原則的,也增加了用戶對策略對象的使用成本。

6. 策略模式的適用場景

那麼應該在什麼場景下使用策略模式呢:

  1. 多個算法只在行為上稍有不同的場景,這時可以使用策略模式來動態選擇算法;
  2. 算法需要自由切換的場景;
  3. 有時需要多重條件判斷,那麼可以使用策略模式來規避多重條件判斷的情況;

7. 其他相關模式

7.1 策略模式和模板方法模式

策略模式和模板方法模式的作用比較類似,但是結構和實現方式有點不一樣。

  1. 策略模式 讓我們在程序運行的時候動態地指定要使用的算法;
  2. 模板方法模式 是在子類定義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使用的算法;

7.2 策略模式和享元模式

見享元模式中的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