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呢?

當你步入壯年,你要為家裡扛煤氣罐,修電燈泡,你要每天跑進風雨裡賺回來真金白銀,你要讓父母妻兒獲得尊嚴和幸福。

這就是20歲的騰訊,47歲的馬化騰所面臨的世界

-------正文分割線-------

壯年騰訊

文 | 史中

當你是隻寵物的時候,沒人要你扛起家裡的重擔。

比如十幾年前那隻賣萌的 QQ 企鵝。人們用來打情罵俏,用來互訴衷腸。它是一種風雅的裝飾,卻不是承重的鋼樑。

當你是個少年的時候,家人們會讚美你的成長,寬恕你的錯誤。

比如我們手中的微信,從零到十億用戶。人們盛讚張小龍的剋制和堅持,“懂他”是一件引以為傲的事。

當你步入壯年,你要為家裡扛煤氣罐,修電燈泡,你要每天跑進風雨裡賺回來真金白銀,你要讓父母妻兒獲得尊嚴和幸福。

這就是20歲的騰訊,47歲的馬化騰所面臨的世界。

騰訊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呢?

1、壯年騰訊

這些感慨,是我從 2018 年的“雲+未來峰會”上得來的。

先說一個小事:

峰會上,Pony 花了很長的篇幅,介紹了“粵省事”這個小程序。

說來簡單,它就是一個把廣東省“社保、公積金、駕駛證、稅務、民政”等等人們日常需要和政府打交道的事情打包到一起,在微信裡花幾秒鐘就能辦完的工具。很多新聞隨後也都介紹了它。

騰訊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呢?

你可能有兩個疑問:

1)這不就是一個便民程序嗎?為什麼值得馬化騰拿出來嘮叨?

答:如果不是 Pony 說出來,很多人都未必相信,這背後的龐大系統花了騰訊三四百名同事,用了幾個月時間才建設好。這對騰訊來說是一個非常重的代表性工程。

2)騰訊是做社交的,是做遊戲的。政府這事兒和騰訊有關係嗎?

答:這正是這篇文章我想討論的,你也許不能再用舊的目光來審視騰訊了。我們面前站著的,是市值三萬多億,橫跨無數領域的壯年騰訊。

說白了,無論從主觀還是客觀上說,騰訊已經不能任性地挑選自己要做什麼了。這個國家的“煤氣罐”,騰訊是要抗的;這個國家的“電燈泡”,騰訊是要修的。這個國家前面有些漆黑的路,騰訊是要探的。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粵省事是“數字廣東”公司的作品,而數字廣東公司的股份中,騰訊佔股49%,三大運營商佔股51%。看看這個公司名字和股本構成,你應該能體會到他們要做什麼。

騰訊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呢?

為了論述清晰,我總結一下。站在2018年,互聯網巨頭的角色真的和以前不一樣了:

1)互聯網巨頭讓自己的用戶抱著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一臺路由器就爽歪歪的日子正在消失。

2)這個國家的工業、政府、金融數字化轉型,正在等待互聯網巨頭的反哺。

一個最明顯的現象:

BAT 三家,不約而同地把“雲”作為戰略當中相當重要的部分。因為“雲”是和傳統產業結合最合適的出口。

例如阿里雲一直推廣的 ET 大腦,百度雲的“天算天像天工天智”幾大平臺,還有騰訊雲剛剛整合推出的“超級大腦”,說到底都是一個思路:

互聯網巨頭有義務用中國最好的大數據能力,最好的人工智能能力,最好的雲計算能力,來改造這個國家的其他產業。

從細節中往往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事情。

會議上有一個圓桌論壇。坐在一起的三位分別是:

騰訊公司 CEO 馬化騰

+

中國銀行黨委委員 副行長 張青松

+

廣汽集團董事長 曾慶洪

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對嗎?

其實他們三個坐在一起,恰恰是騰訊步入壯年的一個很強例證:

  • 騰訊正在用自己的技術,幫助中國銀行做了一個風控決策引擎。簡單來說,這個引擎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提前找出有欺詐嫌疑的客戶。根據騰訊給出的數據,上線三個月,風險檢出率提高50%,減少上億損失。
  • 騰訊也在用自己的技術,幫助廣汽集團在雲上仿真模擬發動機設計。把原來幾年的研發週期,直接縮短到幾天,而且模擬數據和真實生產出來的發動機參數,幾乎一模一樣。這使得中國企業發動機研發水平和國外同步。

廣汽某款汽車上搭載的和騰訊共同定製的系統。

講真,接這種項目騰訊並沒佔多大便宜。

這可比做社交,搞流量費勁多了。你想想看,2018年的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世界第一梯隊的經濟,全球領先的商業模式。

所以 BAT 和政府、大企業合作的,很多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數據源眾多、架構複雜,原有基礎設施弱,技術難度大,相對而言經濟收益並不高。

說到這裡,我想你能夠體會為這個國家“扛煤氣罐”“換電燈泡”的活都是怎樣的風格了。我覺得用“菜錢粉心”來形容雖然有些刻薄,但也基本屬實。

沒辦法,這就是每一個家裡的頂樑柱必須面對的事情。就像你在街上看到的那些奔波忙碌的中年人們一樣。

2、騰訊這盤棋遇到了二十年來最難下的局面

數字從不騙人。

騰訊上市十四年來的走勢。

看看騰訊的股價,所有人都得認同,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跑贏中國樓市的投資品。

這種奇蹟般增長背後的原因,我總結為兩個動力:

1)前半段得益於騰訊良好的“借鑑能力”;

2)後半段得益於騰訊高超的“併購眼光”。

這兩條背後的核心邏輯,是馬化騰從1998年開始不斷為騰訊完善的“產品基因”。

我們都能看到,“借鑑”這條路,早在五年前就遇到了瓶頸。

而我大膽預測,“併購”這條路,從現在開始也會進入瓶頸。

為什麼這樣說呢?兩個理由:

1)過去十年,互聯網走得太快了。

從空中俯視地球,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互聯網都已經跑在其他行業前面不知道多少個身位了。

甚至已經在互聯網的基礎上,誕生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下一代的技術平臺,而農業、製造業、金融業、政府服務還只有半隻腳踩上了互聯網的船。

你有沒有想過,為啥現在區塊鏈都是空氣幣,落不了地。不就是因為區塊鏈很多設想中的場景都是以 IoT、智慧醫療、實景娛樂為基礎,而現實中其他行業還跟不上,無法提供相匹配的數據和基礎設施麼。

2)現在,互聯網創新變慢了。

一個產業到了成熟期的最明顯標誌就是:巨頭壟斷。

看著 BAT 高高在上所向披靡,這麼明朗的形勢應該人人都有共識。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成熟的產業中,創新不會持續爆發。單純互聯網的創新型公司是越來越少的。如果沒有記錯,最後一批崛起的獨角獸公司就是 ofo 和摩拜,那已經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未來,就算騰訊保持非常好的投資眼光,鑑於如上兩點理由,他們也更難找到良好的投資標的。(注意是更難,而不是沒有,你看,騰訊已經開始投資永輝超市這樣具有強線下屬性的企業了。)

騰訊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呢?

那麼,“借鑑”和“併購”之後,騰訊的第三個動力是什麼呢?

我認為是“技術”。

這個技術,指的是能夠改造國計民生各個行業的“硬技術”,主要通過騰訊雲來提供。

這下你就能看懂,為什麼 Pony 連續三年都強勢站臺騰訊雲的雲+未來峰會了。

說到這,我還是想對比一下阿里巴巴和騰訊。

在傳說裡,阿里巴巴是一個人單挑四十大盜的。很巧,現實中阿里巴巴公司的氣質也是很典型的“英雄主義”。

而相反,騰訊的英文叫 tencent,意思是“十分錢”,要湊夠一塊錢,還得另外找九個人。所以騰訊的氣質是有錢大家賺的“現實主義”。

這就很有趣了。

以上差別可以推演出幾個觀點:

1)阿里雲的誕生,就是英雄主義的產物。當年王堅力排眾議,在質疑中搞起了阿里雲。這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故事。知道這些,你就可以理解阿里云為什麼在各個場合都驕傲地宣揚“中國有兩種雲”的理論。

2)阿里的英雄主義情結,客觀上推動了它自主研發的基礎技術進步。從現在雲計算市場的份額也能看出。阿里雲在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上,比騰訊和百度都要領先一點。

3)英雄主義氣質,讓阿里的缺點也特別明顯,那就是知心朋友有點少。而騰訊的“現實主義”就保證了它“兼聽則明”,利益共享,廣交天下豪傑。所以最好的創業公司都會接受騰訊的併購。(在騰訊的語境裡,這就是生態、賦能。)

而現在,隨著純互聯網領域跑馬圈地基本結束,未來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都會走到“技術”這條賽道上。

而這個賽道上,還有一個偉大的對手——華為。

為什麼最近幾個月,我們不斷被寫華為的文章刷屏?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阿里和騰訊正在走進華為的戰場,也把人們的目光帶到這裡。

所以,我猜在未來,更多的時候人們會把 H 和 BAT 同時討論。

說回騰訊。在“技術”的戰場上,一場場惡戰正在等著它。總結一下,我的判斷是:

縱然股價仍然在最高位,但騰訊這盤棋遇到了二十年來最難下的局面。

不過,知難而退的永遠是普通人。

任何一個偉大的棋手,都是棋盤對面同樣偉大的對手成就的。

騰訊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呢?

3、“最佳配角”——騰訊

我在反思,之前騰訊一直說的“賦能”太霸道了,我們要做各行各業的助手。

馬化騰的這句話,其實包含了特別多的信息。

這句話其實可以拆成兩句話:

1)騰訊鐵了心要深挖技術了,各位不用懷疑。

2)騰訊要用“秘書”的姿態,畫個淡妝站在你身旁,既賞心悅目,又能恰到好處地幫忙,還不過度插手你的工作。

這其實定義了騰訊和同賽道上的阿里巴巴、百度、華為等等類似企業定位的微妙區別。

這裡允許我岔開一下,囉嗦一下定位的重要性:

當你是一個公司的小股東,你的股份就是“提款機”。當你是這個公司的大股東,股份就只有“投票機”的作用了。這個時候,整個公司的舵在 CEO 手裡,一旦放鬆警惕這艘巨輪很可能下沉,船上除了廚房裡的活龍蝦,剩下的一律難以生還。

可想而知,在“壯年騰訊”面臨的岔路時,騰訊的定位非常重要且迫切,並且這個決定只能由馬化騰來做。

OK,馬化騰的決定是:騰訊要做“各行各業的助手”。

在我的理解中,助手意味著“輕量化”+“配角”。

我覺得,這樣的定位是經過周密思考的。

我給你分析一下:

在中國經濟中,絕大多數戲碼的主角都是“政府”和“國企”。這一點應該沒有異議。

你看看,未來幾年我們國家急需數字化轉型的有以下幾個方面:智慧城市、交通 、環境、醫療、輔助設計、優化工藝、智能質檢、連接零售、智能感知。絕大多數都得由政府和國企領導。

在這個背景下,只有把自己定義為“最佳配角”,騰訊才能接更多的戲,這是和騰訊傳統的“實用主義”一脈相承的。

配角同樣可以拿到小金人。

舉個例子:

兩年前,在阿里雲豪言“未來一定百分百是公有云天下”的時候,在“私有云”和“政務雲”方面,騰訊雲的反應和敏感度就要優於阿里雲。你有沒有分析過背後的道理?

就是因為騰訊的“助手”氣質:你需要什麼,我就來做什麼,不會試圖改變你的價值觀。

前一階段,我採訪了一些專家,瞭解了中國正在試著建立的統一身份認證平臺。

我發現,在大數據上,所有普通人最終信任的都是政府。最後可以“一統江湖”的,也只有公信力最好的政府。民營企業會把大數據接口開放給政府,國有企業也會把大數據接口開放給政府。

由此看來,一個巨大的潮流正在形成:

過去十年,中國的創新依賴於底層湧現,

未來十年,中國的進步會依賴頂層整合。

這個趨勢已經開始,相信很多人都已看到,我就不贅述了。

我想說的是,自上而下的設計,會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啟一個史無前例的巨大體系。你想想看,一個彙集十幾億人的大數據體系(統一身份平臺),一個包含了幾十個省份的工業聯動大腦(中國製造2025),一個整合了各行各業的支付系統(統一金融平臺),將會迸發出多少力量。

所以我說,在“助手”這個定位背後,是可以看到精妙智慧的。一旦把這個認知站住,騰訊就相當於在新領域卡位,給競爭對手們製造很大的障礙。

這是應用了騰訊雲技術的自動化生產線。

4、BATH 刺刀見紅

在過去十年 BAT 的競合關係中,都是“合”大於“競”。

但是在未來隨著他們的“賽道並軌”,很可能他們的“競”會慢慢大於“合”。

而“競”的主戰場,都會圍繞雲計算。

最近在和阿里雲的同學聊天的同時,他們都感覺到,在中國雲計算這個領域裡,那種遙遙領先的舒適感已經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密集的技術戰、公關戰。

換句話說,阿里雲目前的份額優勢,已經兌現了他們先走一步的全部獎賞。

接下來,該刺刀見紅了。

舉幾個例子:

在工業生產領域,騰訊雲宣佈和華星光電、億緯鋰能合作,幫助他們提高質檢能力和良品率,這和百度雲和首鋼合作為鋼鐵做質檢,阿里雲和天合光能合作,提高A品率都是異曲同工的。

在金融領域,騰訊雲宣佈和中國銀行合作,利用大數據和 AI 進行金融風控,這和阿里雲金融大腦與浙商銀行合作進行風控,以及百度雲與廣發銀行、銀聯商務等合作也是異曲同工的。

在生命科學領域,騰訊宣佈和晶泰科技合作,從十億藥物晶型裡預測有效藥品,這和阿里雲和它的老朋友華大基因的合作,也是非常類似的。

在地產領域,騰訊雲和華潤置地合作打造智慧華潤城,和阿里雲與萬科合作的智能小區,也是類似的。

同樣,在智慧城市、智慧消防、智慧醫療、物聯網方面,各大雲廠商都分秒必爭地跑馬圈地。

我剛才說的種種行業,BATH 的雲技術目前都沒有明顯的獨佔。

這片鬥獸場裡的觀眾已經就坐,接下來只待勇士登場。

騰訊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呢?

我有幾個預測:

1)未來騰訊會密集宣佈在“企業級”領域的產品和合作。

2)未來騰訊的雲+未來峰會會繼續拓展,每年會在更多城市召開。目的是多多向公眾發聲,同步他們的最新進度。

3)隨著 BATH 幾朵雲的演進,還有5G的到來,我們的實體生活質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感受有可能比過去十年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感受更爽更真實。

4)戲會更好看。

最後還是忍不住閒聊幾句。

出於對英雄主義和荷爾蒙的偏好,阿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夢想”和“野心”這類詞彙。

但是有人說騰訊沒有夢想,我倒覺得這是因為他們不太瞭解騰訊。

就像家裡的兩兄弟,老二為了自己的夢想執拗打拼,而已至壯年的老大卻更現實地賺錢養家,常回家看看。在我心裡,兩兄弟都值得敬佩。

人們說老大沒有夢想,似乎不公平。

有時,夢想這個東西,是欲言又止的。

騰訊是不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