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XIAOSHUANGYUE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第114篇文章 蕭霜月

“浮世評”專欄:

拒絕“清北”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多少人夢寐以求,他卻婉拒清華北大的邀請,這個學霸到底是有多牛?

這位來自雲南臨滄的學霸李一峰確實牛!

他今年高考成績712分,高出清華在雲南的提檔線9分,位列雲南理科第8。這樣的分數,可以說全國的名校任選!

其實,這是他第2次參加高考。3年前,他第1次高考取得了648分的高分,並被中國科技大學

(211和985的雙一流的重點大學)錄取,也是非常不錯的!

2017年的10月,如果再堅持一年多,20歲的李一峰就將從中國科技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畢業,但他選擇了退學,回老家雲南臨滄。退學的理由並不複雜,“不喜歡那個專業”。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李一峰說,我不想忍了!)

復讀期間的234天裡,他每天早上6點40分起,晚上12點半睡,中間除了吃飯和必要的休息,基本都在看書、做題、摘錄錯題,可謂相當刻苦。

真的是“牛人”有牛資本。第一“牛”在,兩次參加高考,均奪高分,且第2次比第1次高出64分;他第二“牛”在,時隔3年,再次復讀,還能如此刻苦高效,確實是學霸品質!

而他更“牛”的是,大三退學,不怕重來,只為“喜歡”,真的是“牛人”才有的勇氣!

不為別的,單是這份遵從內心的信念,就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他點贊。因為每一個追尋初心,併為之努力實踐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01 努力是為了更好的選擇

有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但在“牛人”這裡,或許努力是為了更好地選擇!

2016年6月的一個傍晚,李一峰的父親正開車在從村裡去往縣城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在中科大,上大二的兒子李一峰的電話。

簡單的問候之後,兒子囁嚅而出的,“我想退學”四個字,猶如一記悶棍狠狠地敲在父親李偉的頭上!

他無法理解,兒子為何突然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不喜歡就非得退學嗎?“唸了那麼多年書,好不容易考出去,退學幹什麼?再說,村裡人要是知道了,多丟人。”

但兒子就是對現在學習無感,實在無法喜歡。說來可能很多人不信,“牛人學霸”也有普通孩子高考升學的心酸。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當初填報中科大,他還以為學校在北京,報名後才知道是在安徽。而他選報的專業是自己喜歡的生物學,為了保險才填了第2志願——環境科學。最終,他被環境科學專業錄取。“盲選”的痛,是不分學霸與否的。

進入中科大後,得知成績優異,就可以轉專業,他於是每天到得最早,坐在最近最中間,筆記記得非常細。儘管如此,可能由於他其間,難免有過彷徨失落,最終也沒能以優異的成績轉成專業。其實,為轉專業而努力地學習現專業,本身就像一場無厘頭的鬧劇。

後來,他又得知生物學培養的是研究型人才,必須要讀博,且就業方向比較狹窄,就更是覺得夢想幻滅,無心於現在的學習了。

兒子想退學,是遵從自己的內心;父親不想讓兒子退學,是顧忌外人的看法。這是大多數中國家庭,在高考升學志願選擇上,最常見的考量分歧。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大二開始後的整整一年裡,懇求與拒絕的戲碼多次在父子間上演。兩個同樣不善言辭的人,笨拙地試圖用隻言片語說服對方,卻總又陷入長久的沉默對峙。

但大三開學不久,李一峰班主任的一通電話,卻打破了父親的計劃——兒子逃課找工作去了。面對兒子無聲而堅決的抗議,父親李偉才不得不順從了兒子的意願。

揹負著自己的夢想、父母的信任乃至外人的質疑,在234天的苦讀之後,面對712分的成績,李一峰的臉上終於露出了輕鬆的笑容

雖然兒子沒有選清華北大,父親李偉覺得有點可惜,但有了兒子此前的經歷,他並未多做干涉,“我們不懂,孩子喜歡就好了”。

02 選擇重要,但人生總有未選擇的路

常言道,愛一行才鑽一行。遵從自己內心,尋找自己所愛,是無可厚非的。但

追尋心中所愛的道路,總是沉重的。

無獨有偶,湖北考生鄒英傑在2013年以664分,被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和技術專業錄取,接觸專業之後發現越學越沒勁,於是不顧眾人的反對,毅然決定退學復讀。

2016年,他以705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李一峰和鄒英傑,雖然都經歷常人難以想象的煎熬,比其他同學多用了幾年青春時光,但至少高考升學這一步,總還算獲得了令自己滿意,讓他人讚歎的結果。

而青海考生周浩就不禁讓人唏噓不已了。2008年他考了660分,想要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但父母認為不報考清華北大就是浪費,拗不過家裡的他最終去了北大。

在學校期間,他發現自己根本就喜歡不上理論知識過重的課程,更多的興趣是在動手實踐、操作性高的專業上。

沒有興趣的專業讓周浩痛不欲生,在旁聽了幾次清華北大的工科院的課程,發現也是以理論為主後,他做出一個決定!從北大退學,去了一個聽都沒有聽過的技術學校。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雖然他學得不亦樂乎,但我們怎麼也抹不去,心中為他而生的那份悲涼。

即便現在,李一峰也說,“這個也可以做,那個也在做,但都無法稱之為愛好,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追尋自己所愛的路,何其沉重!

在高考前多瞭解學校和專業,甚至從小就要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父母要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意願,這些是避免“沉重”的一個方面。

這些所謂的“牛人”,換一個角度看,就是常人眼裡的“犟人”。雖然選擇重要,但人生總有未選擇的路。而往往對我們更有吸引力的,是未選擇的路。

前段時間,同樣因為高考高分,並因一篇《感謝貧窮》,而成為“網紅”的王心儀,學理科的她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她自己說,從小喜歡文學,可能這才更適合自己。

但在我們旁人看來,“棄理從文”何嘗沒有遺憾呢?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今年,同樣是雲南人的崔慶濤,學文科的他,考了669分的高分,領錄取通知書時,還在工地上拌灰漿。他原本報的是北京大學法學專業,最後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錄取。從他的表情上看,或許都是他的所愛。但畢竟不是第一志願,未嘗又沒有遺憾呢?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每一個耀眼閃光的背後,未必都是完美如初心;而每一次與實際契合的妥協,未必都不能有耀眼的閃光。

03 選擇是為了更多的選擇

日前,上海公佈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依據《辦法》,

北大、清華的本科生可以在傳統的打分機制之外,直接落戶,這一政策引發了廣泛爭議。

爭議的焦點在於,新政以北大、清華本科生為最青睞的學歷。不僅往常與“清北”並列的復旦、上交都排斥在外,連未在“清北”讀本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都在“鄙視之列”。難道北大、清華本科生,成了一種身份和特權?

放在不斷強調“第一學歷”的當前,我們又該如何審視“李一峰”的選擇呢?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實際上,很多人選擇學校,更看重的是平臺,更看重的是學歷的含金量,這種選擇只是為自己未來人生髮展搭建一個更高的階梯,如是畢業後才有更多的選擇可能性。

過分看重專業,確實愛好,精準定位,沒得話說,如果不是則未免將路越走越窄,就有可能把自己逼進沒有選擇的角落。

中科大大三退學,復讀取得能上“清北”的高分,卻堅決選擇川大口腔醫學專業的李一峰,是否就是自己喜歡的呢?

他列出了條理清晰的理由,努力說服別人,同時也說服自己:“第一、我更擅長技術類的東西,口腔醫學恰恰屬於實操性很強的專業,和我的個人能力相匹配;第二、川大口腔醫學專業排名靠前;第三,口腔醫學專業就業前景好,收入可觀,而且工作量相較臨床,也會稍微輕一些……”

三條理由裡,唯獨缺了喜歡。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面對記者的追問,他緊鎖眉頭,雙唇微張,表情近於憤怒。

良久的沉默,談話一度停止。他懊喪地垂下頭。飯桌上,只剩火鍋咕嘟咕嘟劇烈沸騰,煙氣蒸騰。

“不好意思”,再抬起頭時,他已恢復平靜,“沒有回頭路了……就讓時間來證明我的選擇吧”。黑框眼鏡鏡片在火鍋面前起了一層白霜,遮住了眼神。

或許記者犀利的追問過於殘忍,或許再聰明的學霸,也的確無法證明一件尚未發生的事情。

醫學本科5年,一般還要讀研,留給李一峰證明自己選擇的時間,似乎還很多。

但對於自言急需改善自己家境的他來說,未來面臨的考驗並不會輕鬆。

中科大大三退學,拒絕清華北大的高分學霸,你不會後悔嗎?

(李一峰的家)

對於是否後悔過自己的選擇,李一峰自己是這樣回答:“我好像從來都不會後悔吧,怎麼走都是路,總會有路可走。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後悔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