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你一定要請警惕 腦中風

卒中是腦中風的學名,近幾年腦中風發病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中年腦中風患者所佔比例也越來越高,中年人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家庭的支柱,發生腦中風後導致致殘、致死將極大地增加社會和家庭的負擔。什麼原因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腦中風呢?專家給大家做了簡單基本的解答。 

中年的你一定要請警惕 腦中風

腦血管病更喜歡這些人群。如高血壓、吸菸、糖尿病、高血脂、嗜酒和藥物濫用、肥胖、久坐不動的朋友。年輕人患病的危險因素除了高血壓、酗酒、吸菸、夜生活過度、高脂肪飲食外,還有先天性顱內動脈瘤或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液系統疾病如凝血因子缺乏、多發性大動脈炎、病毒感染、心臟疾病、頭頸部的外傷、妊娠、分娩、口服避孕藥等。目前有證據表明,腦血管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有腦血管病家族史的朋友應該根據可能的危險因素或者發病原因選擇藥物進行預防,如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藥物以及抗血小板藥物等。

 不容忽視的是中老年人是腦中風的主要人群。臨床資料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首次發生腦卒中患者的2/3以上。

中年的你一定要請警惕 腦中風

 降血脂是預防腦中風的最有效的辦法之一。這是因為長期服用降脂藥不僅僅可以降低血脂,還可以改善動脈粥樣硬化,尤其是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如果頸動脈超聲結果提示頸動脈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嚴重者有混合回聲或低迴聲斑塊,就必須長期服用他汀類降脂藥來控制穩定斑塊。要嚴格控制血脂,主要是總膽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僅僅是在正常範圍就可以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將至100mg/dl以下,最好3-6月複查頸動脈超聲,監測斑塊情況。

中年的你一定要請警惕 腦中風

血壓高是導致腦中風的又一個誘因。中藥降血壓一定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中藥大部分是天然藥物, “中藥沒有副作用”或者“中藥副作用小”的說法早已深入人心,這種說法是有片面行的。這要具體到你服用的是哪些中藥,為什麼服用。

中藥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藥要小些,但是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藥還是存在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各種中草藥作了詳盡的介紹,他“遍嘗百草”,根據經驗把藥物按毒性大小而籠統地分別註明為“大毒”、“小毒”、“有毒”,這類藥物不下數十種。中藥的十八反與十九畏就是在這種條件形成的,還有些傳統的炮製方法不僅是改變中藥的藥性,也是去除中藥毒性的辦法之一。這也是中醫師在使用這些藥物時都十分謹慎的原因之一。還有些中藥複方製劑的使用也要注意。如珍菊降壓片,有效成分包括珍珠層粉、野菊花膏粉、蘆丁、氫氯噻嗪、鹽酸可樂定,後兩種成分為西藥,其中氫氯噻嗪為利尿劑,鹽酸可樂定為中樞性降壓藥,兩種都是降壓藥物,所以在食使用這類藥物一定要遵從醫囑。無論是西藥或中藥,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建議病人首先考慮使用的降壓藥物中不包括中成藥中複方降壓藥。如果是的確想使用,一定要向中醫師諮詢後在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中年的你一定要請警惕 腦中風

阿司匹林是預防腦中風的首選藥物。阿司匹林作為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用藥,已被多項臨床試驗所證實,所以推薦對於腦中風險足夠高的高危人群使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腦血管病預防,長期使用的劑量為75-150mg/每日,對於55歲以下的健康女性和45歲以下的健康男性人群,除非合併有較多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的者,一般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疾病的預防,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合併症也不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聽從醫囑。需要提示的是:應用阿司匹林的主要風險是出血風險,主要是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腦卒中,在就醫時應告知醫生既往有無消化道潰瘍病史、目前血壓控制情況等,最終聽從醫生的建議服用。

這幾類人群是腦中風的高危人群:高血壓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壓藥;房顫和心瓣膜病;吸菸;血脂異常或未知;糖尿病;很少進行體育活動(體育鍛煉的標準是每週≥3次、每次≥30分鐘、持續時間超過1年。從事農業體力勞動可視為有體育活動);明顯超重或肥胖(BMI≥26kg/m2);有卒中家族史。

中年的你一定要請警惕 腦中風

如何預防腦中風:長期不良飲食習慣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可使熱量過剩,血脂升高,久而久之,血管壁、血液成分和血流速度都會發生改變;飲酒過多,血液中的血紅細胞可受到損害,從而會影響紅細胞的粘合力而引起血栓。改變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 在生活中,某些生活行為因素與中風發病的風險密切相關。如吸菸、過量飲酒、高脂飲食、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等。積極治療和控制中風的危險因素 中風是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導致腦血管功能損害。當腦血管功能損害到一定程度,在誘發因素的促使下而發病。

(根據專家介紹和資料整理,有不妥之處聯繫更正或刪除!謝謝!)

瞭解健康知識、關注先心病篩查資助、免費唇顎裂手術、貧困地區醫療技術幫扶與中藥材種植,請關注微信:jryyz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