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常見知識問答!

什麼是腦梗死?

腦梗死是指腦組織的某個部位,因血液供應障礙造成缺血、缺氧,從而出現壞死的過程;其中,血液供應障礙可由多種原因導致,舉幾個例子:(1) 腦部大動脈的管腔裡面長了斑塊(也就是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越來越厚或長了血栓,可以導致血供減少;(2) 頸部動脈裡面掉下來的血栓或來自心臟等其它部位的血栓,被血流衝到腦部,可以堵塞血管;(3) 長期的高血壓等導致腦部小動脈出現病變,甚至閉塞。

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常見知識問答!

什麼是腔隙性腦梗死?

腦動脈血管由頸部動脈延續而來,進而發出大量的小動脈,小動脈又進一步分出更細的血管,分別為腦組織的各個部位輸送氧氣、能量等。腔隙性腦梗死是指腦的小穿通動脈(可以理解為大血管分出的小分支)的血管壁發生病變,導致血管堵塞;這根病變血管所負責的那片腦組織就會因為缺血、缺氧而壞死,稱為腔隙性腦梗死。

腔隙性腦梗死和腦梗死是什麼關係?

腦梗死是一個較大的概念,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將其分為許多類型。其中有一種分型叫做 OCSP 分型,這種分型將腦梗死分為 4 類,腔隙性腦梗死就是其中一類。簡單來說,「腔隙性腦梗死」是「腦梗死」的類型之一,是一種病變區域相對較小的梗死。

腔隙性腦梗死與腦供血不足是什麼關係?

「慢性腦供血不足」這個概念是上世紀 90 年代由日本學者提出來的,認為是腦供血量低於實際需要的量而引起頭暈、記性差等不適症狀。參照其診斷標準,慢性腦供血不足不一定存在或導致梗死。

如何快速識別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

什麼是垂體卒中?

垂體卒中是指垂體瘤出血,腫瘤體積和內部壓力驟然增加,導致額部或眼眶劇痛,視力迅速減退甚至失明,垂體功能低下,嚴重者可出現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發生休克、昏迷甚至死亡。垂體卒中多發生在體積較大、生長速度較快的垂體瘤。

如何預防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

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會復發嗎?

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常見知識問答!

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的診斷流程是什麼?

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的基本處理有哪些?

創傷性腦出血和中風(腦出血)有什麼區別?(1)中風又稱腦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組織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2)中風性腦出血發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三高」(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菸等密切相關,多在運動、情緒激動時發病。而創傷性腦出血多由外傷導致。(3)發病年齡,中風性腦出血多發於老年人,而創傷性腦出血發病以青壯年為主。(4)中風性腦出血同時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疾病。創傷性腦出血多合併其他系統的損傷:四肢骨折、肋骨骨折、肺損傷、胸部部臟器損傷等。有脂肪肝的人容易發生中風等心腦血管病嗎?

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常見知識問答!

什麼是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和卒中有關嗎?

血管性痴呆是由各種腦血管疾病(如多發性腦梗塞、腦出血、腦澱粉樣血管病、動脈硬化性白質腦病等)引起的痴呆綜合徵。患者多有腦卒中史,認知功能障礙發生在腦血管病後 3 個月內,痴呆可突然發生或呈階梯樣一步步惡化。頭部 CT 或 MRI 檢查可發現多發性腦梗死等腦血管疾病的影像學表現,多位於丘腦、額葉及顳葉。

預防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還要在生活中注意些什麼?哪些因素可增加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的發病風險?

可增加腦梗死發病風險的因素又稱為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包括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和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1) 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即只要這些因素得到控制,就能減少腦梗死的發生概率,包括高血壓、心臟病 (特別是心房纖顫)、糖尿病、異常脂蛋白血癥、吸菸、酗酒、缺乏運動、肥胖及無症狀的頸動脈狹窄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2) 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指可增加腦梗死發生概率但不能通過人為干預控制的因素,包括年齡 (腦梗死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性別(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美國男女發病率之比約為 1.3: 1,我國約為 1.5:1)、種族 (非洲黑人的病死率比白人高 2 倍) 和遺傳(父母死於腦梗死, 其後代患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

腦梗死患者應戒菸戒酒。此外,也有證據表明,過鹹過油飲食、缺乏運動等可以增加腦梗死的患病率。相反的,胡蘿蔔素,維生素 C 等物質可以降低腦梗死發病率,且即使老年人所能從事的輕度活動如散步,也具有預防作用。

從事哪些職業更容易患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

國內外研究表明,重體力勞動者如裝卸工人、腳伕等腦梗死的發病率最高,其次為輕中度體力勞動者,如售貨員、司機等。另外經常上夜班者腦梗死的發病率也要高於上白班者,半夜上網不睡覺、通宵麻將也將增加腦梗死的發病風險。

只有老年人才會患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嗎?

不只是老年人才會患腦梗死,年輕人也有患腦梗死的可能。但老年人比年輕人得腦梗死的幾率更高。腦梗死的平均發病年齡為 60.1 歲。研究顯示,40 歲以後,年齡每增長 5 歲,腦梗死的發病率增加 1 倍。

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患者需要做哪些輔助檢查?

哪些年輕人更容易患腦梗死(腦梗塞、腦中風,缺血性)?

年輕人患腦梗死,又稱青年腦卒中,是指 45 歲以下成人發生的卒中, 佔全部卒中的 5%~15%。年輕人患腦梗死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高血壓。(2)糖尿病。(3)早發性動脈粥樣硬化。(4)炎症性和非炎症性腦血管病變:如鉤端螺旋體病等。(5)心臟疾病:如心房纖顫。(6)腦靜脈血栓形成。(7)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如血栓形成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9)抗磷脂抗體:主要包括狼瘡抗凝物質、抗心磷脂抗體及抗磷脂酰絲氨酸、抗磷脂酰肌醇、抗磷脂酸等抗體。(10)高脂血症。(11)腦血管畸形:如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和顱內先天性動脈瘤等。(12)吸菸和酗酒。(13)藥物濫用:如可卡因、海洛因等。(14)血液系統疾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癥、鐮狀細胞疾病、血小板疾病和白血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